“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反转?专家:这不是水泥路面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反转?专家:这不是水泥路面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成水泥路?近日,一组辽宁绥中小河口长城残垣的修缮照片遭到网络舆论声讨,媒体纷纷指责文物保护部门破坏文物,甚至出现了“领导没有小学生的常识”、“权力的无畏”这样的说法。然而,国家文物局的初步调查显示,人们的结论可能下得太早了。

  据新京报今天(24日)报道,国家文物局、辽宁省文物局联合调查组专家成员之一付清远昨天表示,目前覆盖长城的只是灰土外壳,起保护作用,将在三五年内风化消失。

  据介绍,此次修复工程遵循“最少干预”原则,只是想保存小河口长城残垣断壁的原貌,而“原始长城就没有青砖,石头都没了”。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反转?专家:这不是水泥路面

  

修缮后的“最美野长城”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反转?专家:这不是水泥路面

  

小河口长城原貌(摄于2012年)

  事实上,此前当地文物部门就曾舆论回应说,修复方案2012年就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其设计、工程监理、竣工验收,每一步都“合理合法”。但这个说法并没有被媒体信服。

  而且,就连国家文物局官员,昨天也依然对修复结果持批评态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昨天接受专访时称,“修复理念不当,对长城反而造成破坏。这次辽宁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

  宋新潮说,“长城今天的样子一定是历史和自然赋予它的样子,那种修复却改变了这个样子。如果今天的保护措施无法连接历史和未来,那就成了破坏。”

  中国舆论的热议也让事件获得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今天参考消息网就援引了美国纽约(专题)时报题为《“最美野长城”被毁容,激怒中国人》的报道。文中称,这段曾令人回味700年沧桑的昔日野长城,现在看起来好像是荒野中从天而降的一条水泥滑板道。

  文章中,另一位业内专家也依然将修缮方式称为“极其低级的错误”。据报道,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抨击说:“我们修复长城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干预,你用的砂浆还是水泥并不重要。像这样进行修缮,已经把文化和历史统统都抹去了。”

  那么,既然方案曾经得到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也得到了调查组专家的首肯,为何仍然被官方人士认为违规?或许,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国家文物局最终调查结果的出炉。

  以下为新京报今日报道

  原标题:“最美野长城”调查人员:“被抹平”说法并不准确

  新京报讯(记者刘子珩)昨日,国家文物局、辽宁省文物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一事调查评估。经过现场勘查,调查组专家成员之一付清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所谓水泥路面并不存在,工程采用的是三七灰土外壳,起保护作用。这层外壳将在三五年左右风化消失。”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一文9月20日在网上传播,文章配图显示,该段长城如同路面。

  9月22日,调查组专家成员付清远接到任务,第一个到达辽宁省绥中县调查。

  联合调查组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文物局、绥中县文物局,以及四家施工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组成。

  看过施工设计图并到现场了解后,付清远告诉新京报记者,所谓“被抹平”并不准确,“该段长城因损毁严重,维修前就没有城垛和女墙,按照原状修整,原始长城就没有青砖,石头都没了。”

  据其介绍,维修该段长城所用工艺为归安加固,即稳固结构为主,使得长城结构安全即可,并不修补破损残缺部分。

  “不是非要恢复原貌,这是救命工程,要遵守最小干预原则。”付清远说。

  根据《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抢险工程修缮方案》,“表面用石灰勾缝,内里用毛石干插填充”,并“用散落石块尽量补齐……一块新石不用”。

  《修缮方案》还提出,“对顶部残存素土海墁重新拍实,再用三七灰土补充一层拍实,平均厚度12厘米。”

  三七灰土按照三分白灰七分泥土的比例调制,这12厘米的三七灰土,就是最后呈现出“被抹平”的景象。

  付清远告诉新京报记者,再过三五年时间,这层保护壳就会风化,长城将露出石块。

  “我们修复要这个效果就行了。”长城上疾风劲吹,他指着一块已经风化,露出石头的斜坡对新京报记者说。

  修缮属“原状修整”

  绥中县小河口村的很多村民依然记得2013年至2014年大修长城时的情景,那时他们作为工人,参与其中。

  在修缮前,小河口长城一片断壁残垣,住在山脚下的村民对此都有深刻印象。

  “长城塌了一半,砖头缝隙里有韭菜,以前放羊时去过。”一位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

  锥子山长城在201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长城需要经过从县文物局向国家部委上报的完整程序。

  在国家文物局工作至退休的付清远介绍,完整的过程是,县文物局上报计划至省文物局,省文物局上报方案至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审批方案,调整以后根据方案报出预算,财政部最后审预算,下拨专款。

  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在2011年12月出台相应修缮方案,《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抢险工程修缮方案》由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完成。

  根据该方案,“本次城墙修缮属于‘原状修整’工程”。在设计原则上,提出了“不改变原来的建筑形制、结构材料和工艺”,以及“对文物建筑最少干预”两项。

  2012年3月,国家文物局对该方案进行批复。

  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介绍,修缮小河口长城从2013年开始,到2014年结束。“鉴于该段明长城遗存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病害和水患问题,为避免文物本体进一步损毁、消失,国家文物局经专家审核评估后批复同意所报方案,提出补充长城墙体顶部、相关台体顶部防渗、排水专项设计等要求。”

  四家单位负责施工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隶属于辽宁省文物保护局,是此次修缮工程的设计方。

  具体施工方有四家,分别为大连市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沈阳故宫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曲阜市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及沈阳故宫古建筑有限公司。

  这四家施工方分别负责长城被划分的a、b、c段,以及所有的城楼单体建筑。

  黄进曾在2014年帮助施工队搬运白灰粉和泥土等材料。他至今记得,当时从山下搬运材料上山的多为村民,价钱在6毛钱一斤,“力气大的一次背一百斤,力气小的背四五十斤。”

  除了上下山搬运之外,部分村民也会在山上参与工程。

  大连古建公司的施工队曾住宿尹军(化名)家中,据他回忆,不到20人的施工队,负责修缮长城。

  “他们不让我们砌石头,说我们砌墙的标准修长城不合适。”尹军对新京报记者回忆,自己从山道上将散落的石块搬上长城,调制三七灰土,为施工队准备材料,具体施工自己则不能参与。

  尹军回忆,工程工期分为两年,2013年夏秋季节修过一次,转年到2014年,大连古建公司的施工队再次来到他家中住宿,继续工程至完工。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