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竞争力低 香港难有“硅谷热”(图)

科技创新竞争力低 香港难有“硅谷热”(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表2016至201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过去3年排第7位的香港(专题)跌至第9位。据悉此次排名下滑主要是由于创新科技评分项没有起色。需留意,这样的评分结果并非证明香港整体发展在退步,但却切实显示出,在新兴科技玩转资本市场的今天,若香港一直在科技创新方面龟速前进,就有可能拖累整体经济发展,而被更多更加进取的对手反超。

  如今科技创新成为年轻人一大创业潮流。无论在北京中关村还是深圳前海,都可以看到一批批中小科创企业的活跃身影。从无人机到电子支付系统,年轻人五花八门的创业项目颇为吸引。然而,科技创新在香港却鲜有这样的热潮。作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发达经济体之一,坐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3所世界知名学府的香港本应是一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水宝地。但令人遗憾的是,受制于社会氛围、政府政策和市场规模等因素,香港的科技创新氛围始终不温不火,难有“硅谷热”。

  

科技创新竞争力低 香港难有“硅谷热”(图)

  香港的科技创新氛围始终不温不火,难有“硅谷热”

  在中国大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科创企业都已形成集群化发展,初出茅庐的理工科毕业生投身名不见经传的科创公司亦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选择。但在香港,视高薪“三师”(医师、律师、会计师)为职场金科玉律的惯性思维,还是令相当多的香港年轻人感到投身创业是某种程度上的“不务正业”。

  今年春天,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创业日活动中,港科院创院院长徐立之分析香港科创相对薄弱时指出,大学的工程、科学技术、数学课程吸收不到最优秀的学生,许多优秀年轻人更愿意报读商业和金融,或是医科和法律。这样的人才流失,形成科研和工程人才供求的恶性循环。而且本地大学科研很少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社会及经济的影响力,教资会(UGC)、院校在评核学者时,偏重学术研究成果,多于社会实际影响,这种习惯很难一时改变。

  而在政府政策层面,香港政府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亦显不足。由于一直奉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香港政府向来府库充盈,但其对科创领域的投入甚至不如内地城市。早前科技公司“易视智瞳”CEO黄卜夫接受采访时说,如今深圳为引进一名领军技术人员,可以投入150万人民币(专题)作为奖励,但港府却缺乏这种魄力,故盼望港府所提的“再工业化”战略勿口惠而实不至。而在科创资源投放不足方面,徐立之也曾举出数据——香港政府以公帑支持研发仅占本地生产总值约0.4%,较邻近地区少50%,他希望港府能够利用退税等措施鼓励科研投入。

  科技创新产业需要广阔市场。科技创新议题所做的系列专访中,受访者都不约而同谈及香港本地市场太狭窄,本地创业者要放开眼界,多关注中国大陆市场。这一方面是由于内地市场广阔;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早年香港产线北上后自身面临产业空心化,如今再起步需与内地的产业生态相配合。但在今日香港,一些不了解香港产业经济困难的政客却鼓吹“中港区隔”,无异于作茧自缚,让北望神州也成为普通创业者的不小挑战。在这种氛围下,香港科创产业发展可谓难上加难。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