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后再与NBA球队较量 中国篮球已天翻地覆

​37年后再与NBA球队较量 中国篮球已天翻地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37年后再与NBA球队较量 中国篮球已天翻地覆

  

CBA球队与NBA球队的首度对决

  北京时间10月3日,在NBA季前赛的比赛中,火箭队主场以131比94轻松战胜受邀参加比赛的上海男篮。人们记住了哈登防不胜防的诡异欧洲步,记住了卡佩拉隔着张兆旭送出的暴力扣篮,记住了刘晓宇精妙的传球,甚至连上海男篮球衣背后印着的赞助商名称——某弹幕视频网站,也成为了当天球迷们热议的谈资。但鲜有人能够记得,这是37年之后,中国球队与正牌NBA球队的第一次正式交手。

  火箭队传奇球星,如今已经是上海老板的姚明,安静地坐在场边的观众席,面带笑容看完了这场比赛。上海队和火箭队,是他职业生涯效力过的仅有的两支职业球队,他在上海队展露锋芒,在火箭队扬名立万。功成名就之后,他用自己的努力连接起了今天的这座桥梁。能够让中国球队与NBA正牌球队交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就在10月3日这一天,历史进入了全新的传承。

  

​37年后再与NBA球队较量 中国篮球已天翻地覆

  

华盛顿子弹队当年在长城游览

  魔鬼训练锻造的铁军

  一直到今天,当时八一男篮的神投手匡鲁彬都还记得37年前那场比赛的比分,当时国内最好的八一队以85比96负于华盛顿子弹队。“咱们输了11分,他们的冠军队就是冠军队,战术打法非常成熟,比之前来华的那支大学生队要强许多。”匡鲁彬说。那场比赛发生在1979年的8月,直到今天之前,那还是中国球队与NBA正牌球队的唯一一次交锋。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八一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代表着当时中国篮球的最高水平,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交流甚少,中国篮球和世界篮球的交流也中断了很久。用八一队另一名主力控卫吴忻水的话说,那个时候文革(专题)刚刚结束没多久,正处在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即使是与苏联这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都没有多少交流,遑论被妖魔化的西方世界。

  当时的八一男篮主帅叫做马清盛,而他麾下的这支球队,是整个中国篮坛不可一世的霸主。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八一男篮依旧可以依靠着举国的选材体制独占鳌头,但他们的训练条件却很难得到保障。这支血液中充满着钢铁一般纪律性和服从意识的球队,埋头坚持着属于自己的信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训练量)”的训练理论第一次被提出,而八一队是最忠实的践行者。马清盛要求他的队员每天要完成300到400次投篮,当时的训练场没有投篮机,没有训练投篮弧线的投篮伞。马清盛自己拿着一个大扫把,在球员们的脑袋顶上来回挥舞,“挡视线嘛,威胁他啊,等于防守一样,对方的大手来了,你怎么投啊。当时咱们个矮没办法,只能拿扫把。”他说。

  2米28的巨人穆铁柱,当时正值巅峰,他是八一队内线的头号王牌。两只胳膊一举起来,差不多就能把球搁进篮筐。当时的八一强大到什么程度?穆铁柱在的时候,主打以内线为主的一套战术;穆铁柱下场的时候,主打防守反击为主的一套外线战术。无论选择内线还是外线,整个中国都没有能够抗衡的对手。

  “我这个教练不是以明星为主的,我是打5个人的,通过组织,通过移动,人到球到得分,不是靠个人明星,一个打五个。”回忆过去,马清盛也难以避免地说起了现在,“现在国家队是一个打四个,一个打五个,其他人都站着看,我们是通过移动。”

  改革开放、中美建交,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当时八一男篮的队员,与其称作是球员,倒不如说是战士。国门一开,外界的挑战也随之进来,战士们的钢刀擦亮,正是一试锋芒的时候。

  

​37年后再与NBA球队较量 中国篮球已天翻地覆

  

匡鲁彬(中间白衣者)在当年那场比赛中

  篮球霸主的尴尬复仇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同年四月,美国就派出了一支由大学生联赛的明星球员组成的球队出访中国。但他们头上却打着美国国家队的名头。在经历了短暂的集训之后,这支学生军来到了中国,企图在这个有着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度里彰显一下美国篮球的强大无敌。可是比赛结果却出人意料。 4月11日,比赛如期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八一队的整体配合和变化多端的战术,给高傲的美国年轻人好好上了一课。

  心高气傲的美国学生军没有想到,穆铁柱在内线就像是一座高不可破的堡垒,而外线的球员明明身材不高、体格不壮,但却像抓不住的兔子一样满场飞奔。那场比赛的胜利,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体育迷甚至中国人来说,鼓舞意义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惟一的体育专业报纸《体育报》(现《中国体育报》)更是将八一队战胜美国国家队的新闻放在了头版头条,以极大的篇幅向全国人民传递着这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两天之后,双方再战一场,胜利者依然是八一男篮。

  正是这一次的失利,让美国人动了“寻仇”的念头,四个月之后,他们派出了最好的球队。1978-79赛季NBA总冠军,华盛顿子弹队。这支球队拥有两名日后名垂青史的伟大球员——埃尔文·海耶斯和绰号“绞肉机”的昂塞尔德。这场比赛被视作中美两国篮球的巅峰之战,NBA官方网站在提起这场比赛的时候,错误地认为是子弹同中国国家队对垒,但当时的八一队也足以代表中国国家队的水准,因为球队的五名主力中有四位是国家队的先发,而且八一配合的默契程度更胜过国家队。

  “咱们不了解,那时候刚开放不久。电视转播断断续续的,没有像现在这么多NBA都转播,都是一点一点的,来时候不了解,只是他们来到球场训练,咱们看了他们一下。他们基本上也对咱们不了解,”马清盛回忆起当时比赛的场景时,这样说。而他又补充了一句:“他们看不起咱们。”

  不过当比赛一开始,八一队球员和到场的所有观众,才第一次真正领略了顶级实力的含义。美国球员的个人天赋和运动能力远远胜过中国球员。上半场比赛八一队依靠团队配合与对手周旋,仅仅落后一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八一队开始出现体能透支,失误渐渐增多,但最终只输了11分。比赛结束之后的马清盛还是有些不甘。20多年之后的一次采访中回忆当初,亦是如此。

  “他们的后备力量比较强,咱们就打那么7、8个人,其他人上不去的,他们都能打,都是明星。”马清盛笑着摇了摇头说,“咱们吃什么?他们吃什么?哈哈,所以咱们到后期体力受影响,命中率偏低,命中率低就不行了。现在的国家队身体素质多好啊,那时不行。”

  匡鲁彬说,他第一次知道篮球还可以这么打。他说:“他们比赛中几次打出空中接力,当时咱们国内根本没有这样打的,都是第一次看到。他们当时还有一个叫波特的组织后卫,运球的技术简直盖了,假动作很逼真,背后运球、跨下变向运球,也都非常熟练。篮球就像吸在他的手上一样,球感太好了。差距很明显,人家认真起来,我们不可能赢。”

  

​37年后再与NBA球队较量 中国篮球已天翻地覆

  

姚明连接休斯敦和上海

  历史传承时光难倒流

  时光如逝,滚滚向前。沧海桑田,地覆天翻。

  37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是一个全然不同的国度,这个国家已经走出了文革的阴影,昔日主导社会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已经被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必然的,社会的运转方式和人们的观念,同样一去不复返。那个曾经拿着大扫把训练队员投篮的冷面主帅马清盛,已经是退隐江湖的老人。而他的高徒穆铁柱,也已经撒手人寰好些年头了。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篮球职业联赛,市场化的进程也在以加速度的形态向前推进。CBA联赛有了20个俱乐部,而当时的霸主八一队,上赛季在联赛排名第19,倒数第二。积弱已久是这支球队近年来的常态。

  这些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中国代表团进入了奥运会,中国男篮三次进入奥运会前八。中国篮球经历了鼎盛而辉煌的姚明时代,却又在姚明退役之后折戟沉沙,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迷茫和低谷。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篮球正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愈发重要的影响力。如果说37年前的那场比赛,更多是一次政治意味浓厚的外交行为,而这一次的上海与火箭队之战,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行为。

  上海男篮是CBA联赛的元年球队,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培养过中国篮球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球星姚明。以上海队为代表的中国职业联赛球队,已经渐渐可以享受到世界顶级的训练条件,可以和NBA顶级的球队过招,但同样的,“三从一大”的训练方式,连同上一辈人对于篮球的态度与认知方式,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远去。

  当年的那场比赛,甚至无法找到影像记录的资料,只有发黄的旧报纸和黑白照片,提醒人们历史曾经真实地存在过。而如今的这场比赛,不仅享受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甚至可以在门户网站的视频直播中实时观看。

  从比赛的进程上看,上海队事实上完全不具备和对手掰一掰手腕的能力,他们仅仅在第一节前半段短暂取得过领先,之后的比赛便很快失去悬念。而这也是中国篮球与世界领先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的众多现象之一。

  或许再也用不了37年,中国篮球将完全实现职业化,曾经的体制和其倡导的观念也将难觅踪影。那个时候的中国篮球或许重新崛起,或许继续沉沦。而那支集举国之精英选拔出来的球队,那场饱含民族荣誉锱铢必较的“友谊赛”,那些在遍布石子儿的地上练运球、在尘土飞扬的外场练投篮的队员,那个挥舞着大扫帚、带着队员们在烈日下跳台阶的教练,都将是历史的一页尘埃。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