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17载没有找到妹妹,却帮300多人找到了家(图)

寻亲17载没有找到妹妹,却帮300多人找到了家(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困难时期,三岁妹妹被母亲无奈舍弃。骨肉失散,铸成终生遗憾。从寻找妹妹到开设寻亲网站,她已帮助三百多个家庭团圆。央视《面对面》专访“寻亲大姐”吕顺芳。

  66岁的吕顺芳是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义庄村的农民, 靠着举办寻亲大会,开设寻亲网站,她先后帮助300多人找到了自己的家,是寻亲者心目中的吕大姐。但是,她却始终没能找到让自己踏上寻亲之路的小妹妹。

  遭遇饥荒 3岁妹妹被母亲“送”到上海

  

寻亲17载没有找到妹妹,却帮300多人找到了家(图)

  上世纪的1959年至1961年,中国发生严重的粮食短缺,造成了延续三年的全国性饥饿现象,史称“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吕顺芳刚刚十岁,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刚刚出生不久的妹妹。

  地里的野菜早已挖光,连树皮都也快被剥光吃净了。1960年冬天的正月,春节刚刚过完,吕顺芳的母亲决定,把最小的年仅3岁的女儿送人。

  记者:在您的记忆里,饿的滋味是什么样?

  吕顺芳:我当时因为吃草吃得多,得了青紫病。

  记者:你们家有4个孩子,都说饿的时候,母亲怎么应对你们?

  吕顺芳:没办法,因为妈妈她也造不出粮食来。那个时候我们只想要活命,吃树皮,吃草根。野菜都挖光了,就只有麦田里的青草,没办法,就搞青草回来吃。

  记者:什么叫“送”?这个“送”是就此一刀两断了,你们能理解吗?

  吕顺芳:在我们的思想里面,当时特别羡慕。

  记者:您用的是“羡慕”这个词。

  吕顺芳:对,某个孩子能够“送”到上海去,在我们的意识里面,上海就是有饭吃的地方。

  记者:您母亲当时把妹妹放在什么地方了?

  吕顺芳:从上海火车站出来,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路叫天目路。

  记者:没有扔在火车站,是扔在天目路上了?为什么?

  吕顺芳:我妈看那个地方像是一个单位的门口,她不认字,但说看着像一个单位门口。她想着,单位门口出入的人肯定有领导什么的,保险一些,小孩就不会饿死。

  难舍心结 家人寻找“送”出去的孩子

  挨过艰难岁月,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但那个“送”出去的孩子,成了吕家每个人心头的一块伤疤。从上世纪80年代,吕家人开始尝试寻找,但没有头绪。

  

寻亲17载没有找到妹妹,却帮300多人找到了家(图)

  2000年5月,上海电视台播发一条新闻,说唐山的一批孤儿回上海来寻亲。通过那期节目,吕顺芳知道,当年将孩子送走的并非他们一家。1959年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江南尤其是农村地区有不少孩子,因亲人无力抚养而被远送他乡,由于上海交通发达且相对富裕,被父母送往上海的孩子尤其多。

  

寻亲17载没有找到妹妹,却帮300多人找到了家(图)

  后来,由于弃婴的数量严重超出了上海的承受能力,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江苏、上海、浙江地区至少有5万婴儿沿着北上的列车,被送到了我国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等地,他们被称为“上海孤儿”。

  

寻亲17载没有找到妹妹,却帮300多人找到了家(图)

  这期节目让吕顺芳全家感慨万千。吕家人都觉得,其中一个名叫郑兰芬的特别像当年送出去的妹妹。2000年8月,吕家人和郑兰芬相约做了亲子鉴定。最终的鉴定结果显示,郑兰芬不是吕顺芳的亲生妹妹。

  这次寻亲虽然没有成功,但引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媒体的关注。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现场,许多人寻亲的迫切心情给吕顺芳留下了深刻印象。

  吕顺芳:当时在北京的时候, 80个人全部跟我握手,拜托我帮他们寻亲,这样的场景使我很感动。

  记者:您当时在做什么?

  吕顺芳:我是搞工程的,应该说搞得不错,很挣钱,自己当老板。

  记者:如果您去做这件事,就意味着自己的买卖得停一停?

  吕顺芳: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我差不多50岁了,应该说可以休息了。趁父母还健在把妹妹找回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全力寻亲 连续17年寻找亲妹妹下落

  用最原始的办法,从2000年末到2002年年底,吕顺芳帮助数十名孤儿找到了自己的家,但吕顺芳的妹妹一直音讯全无。2003年元旦刚过,吕顺芳的母亲突发疾病,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寻亲17载没有找到妹妹,却帮300多人找到了家(图)

  

寻亲17载没有找到妹妹,却帮300多人找到了家(图)

  母亲的死不瞑目,让吕顺芳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寻亲中来。她剪下了母亲的一缕头发,留待将来某天与妹妹进行DNA配对。

  吕顺芳:医生看她的心电图已经平了,我们就把她送回家。然后老太太的眼睛睁开了,抹了一遍过了几分钟又睁开,再去抹,过几分钟又睁开。我说,我明白了,您还在等一个人,我一定把妹妹找回来。从那一天开始起,我就懂了什么叫死不瞑目。

  记者:当时放弃赚钱的工作做这件事,您肯定有一个期限,当时期限定的是多久?

  吕顺芳:当时讲的是十年。我跟家里讲,十年找不到妹妹咱也不找了。

  记者:您现在已经找了超过十年。

  吕顺芳:现在十七年了。十年的时候我爸爸还活着,至少我父亲健在的情况下我不能歇下来。

  创办网站 基因数据库提升寻亲效率

  

寻亲17载没有找到妹妹,却帮300多人找到了家(图)

  为了让寻找更有针对性,吕顺芳创办了吕大姐寻亲网,把寻亲的上海孤儿和当年送掉孩子的家庭的信息分门别类放在网站上,便于大家查询、交流。

  随着年龄的增长,吕顺芳感觉自己的精力越来越差,她开始推广基因寻亲的办法。目前,吕大姐寻亲网内已经保存有3000多人的基因数据。这种方式寻亲比大家漫无目的地来回奔波要有效率得多。

  2014年10月,通过吕顺芳的网络基因库,河南安阳的白爱琴在时隔54年后,终于找到了远在江苏宜兴的亲生父母,而白爱琴的母亲当时已经96岁的高龄。这是迄今为止吕顺芳找到的寻亲者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吕顺芳:最近这几年,我跟丁记者(志愿者)一直跑乡下,去转去走访。在人家村子里,问那个时候有没有谁家丢过孩子,我们带着采血针、纱布采集基因信息。

  记者:为什么您要采集送出去的家庭的信息,而不是被送走的孩子的信息?

  吕顺芳:因为这些都是老人,都八九十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突然就去世了,我们必须尽快地去找到他们。

  落叶归根 “上海孤儿”盼望找到亲人

  这些“上海孤儿”当时作为“国家的孩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安置,虽然工作生活稳定,但他们寻亲的愿望却是一年比一年强烈。

  吕顺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永远像一棵浮萍悬着,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他们就是要想找到这个根。我知道他们的心情,他们现在就是这样想:如果父母还活着,回去给他们磕个头,见到了亲生父母;如果父母不在了,到坟上去添一把土,告诉父母我回来了。找到根了,知道自己的出处了,他们就释怀了。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