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大选(专题)第二场辩论落下帷幕,不出所料,“人身攻击”成了本场辩论的主旋律。除了互相扯皮,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热闹的辩论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昨天,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华盛顿大学,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参加了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第二场电视辩论。
9月27日的首场辩论中,双方第一次就执政方针和政策框架展开了严肃讨论,让不少民众表示终于了解到候选人理念的实质性内容。
然而到了本场辩论,“丑闻”、“打断”、“不握手”、“双方互评”等情节成为了关键词,《纽约(专题)时报》形容这90多分钟对两人都是“痛苦的”,并且充满“没完没了的敌意”,美国大选似乎再次回归到闹剧喧嚣中。
两个年届古稀的候选人,互撕起来像三岁小儿,不能不说太奇葩了!高手在民间,让他俩的深度互撕变得宛若款款对唱,也算为政治娱乐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果第一次辩论前夕,希拉里因为“咳嗽门”置身不利位置,第二次辩论前特朗普则陷入了“录音门”危机。
《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媒体上周五曝光了特朗普2005年在私人场合与娱乐节目主持人比利·布什的一段录音谈话,在讲话中他谈论了如何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已婚女性交往,使用的部分措辞相当粗俗,对女性明显带有侮辱色彩。
这番言论在美国社会引发轩然大波,特朗普被迫于美国当地时间上周五深夜进行道歉,甚至有共和党人士逼迫其退出大选。
面对强势“逼宫”,特朗普的回应是:“绝不退出”。他和团队也预料到这次事件一定会成为辩论议题,他们的对策是:抢先出击,在正式辩论前一小时邀请克林顿性丑闻“受害者”开记者会。出席者包括三名过去曾指责希拉里的丈夫克林顿涉及不当性行为的女子,以及一名强暴受害者,而希拉里当律师时曾为对她施暴的嫌疑人辩护,使其受到较轻处罚。特朗普此举被媒体称为奇招,也奠定了大选辩论互泼脏水的基调。
(观众席中的克林顿丑闻指控者)
辩论开始后,主持人就录音带事件对特朗普不断追问,而特朗普则将矛头推向希拉里:“比尔·克林顿对女性做过更差劲的事,希拉里威胁了那些女性。而我的那些话都只是说说而已。”对此,希拉里引用了米歇尔·奥巴马的话,“When they go low,we go high.”称特朗普过于低俗,欠整个国家一个道歉。
随后,双方就各自的人品开始了新一轮的扯皮,希拉里说特朗普满嘴跑火车,特朗普又搬出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希拉里说,“特朗普不是我们国家法律的负责人。”特朗普回击,“因为那样你就会进监狱。”在观众不断欢呼尖叫声中,20多分钟过去了。
这样的辩论实在有违议题讨论的初衷,前新墨西哥州州长加里·约翰逊在推特上直言“看不下去了”: 已经23分钟了,然而我们还没看到有开始讨论严肃的话题:就业、外债以及安全问题。
主持人打断:特朗普与媒体的纠结关系
本场辩论还有一个值得回味的细节,特朗普在辩论过程中多次使用话题转移技能,当主持人提醒特朗普不要顾左右言其他专注回答问题时,特朗普质问主持人:“你为什么总是打断我而不打断希拉里呢?”
的确,第二场辩论中主持人打断特朗普次数、频率和烈度远超于希拉里,除去客观原因,这也反映出美国主流媒体对特朗普的普遍反感。
事实上,在社交平台上“长袖善舞”的特朗普与专业媒体有着长期的纠结关系,当特朗普在美国政坛横空出世时,他肆无忌惮的偏激言论使他成为媒体报道的“宠儿”,出于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的需要,美国主流媒体对特朗普的出格言行在起初相对纵容,这为他赚取了免费的媒体流量。
今年2月份的一项统计显示,特朗普投入到竞选广告的资金大概是希拉里的六分之一,但是媒体对他的报道,毫无成本投入的宣传是1.89个亿,基本上是希拉里的2—3倍。
然而很快,特朗普的吸睛奇观开始让人感到不安,他与媒体的关系出现了“互搭梯子”的状态:媒体总是报道他的负面新闻、向他抛出边缘问题,但这恰恰又使他成为了一座新闻富矿,媒体越是想让他出丑,他的曝光率便越高。
对此,《赫芬顿邮报》总编阿里安娜·赫芬顿曾亲自撰写社论,表示:“我们再也不能被他娱乐了……特朗普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股危险的暗黑势力。”
美国媒体对特朗普的报道开始逐渐收紧,加之他之前数次与记者互呛、侮辱女主播的“前科”,让特朗普在主流媒体中的地位急剧下降。在电视辩论这样一个由主持人控制节奏、并制止观众喝彩的媒体仪式中,特朗普显然不占优势。
喧嚣背后:难以扭转的政治反感与政治衰败
在政治市场化的美国当代社会,总统候选人参选的过程,也是两支团队在政治素质和媒介素质方面的综合竞赛。而纵观本次大选,可以发现,尽管手段风格差异悬殊,但两位候选人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媒介运用与媒体公关中,美国选战机器的天平已经悄然向媒介素质偏移。
一方面,这有助于候选人接触选民、了解众意和建构媒介形象;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政治娱乐化和低俗化在本届大选中达到了高潮。
在2008和2012年的大选中,尽管社交媒体已经成了舆论战场,但参选人的网络言论依旧保持风度和理性,推文内容基本保持在议题讨论上。而在2016大选中,为了最大程度争取网络选民,两名候选人在各个平台毫不保留地攻击对手,对彼此的性情、品格和身体状况集中炮火。直到冲刺阶段的电视辩论,本届选举似乎仍旧没有回归到宣示竞选主张、以政策制胜的赛道上。
这样后果是——美国政治能量被一些无厘头的闹剧喜剧和娱乐化的拉扯所消耗,不能集中于美国政治改革的核心议题,看似剑拔弩张、热闹非凡的竞选战场,其实正在蔓延着高度的政治反感情绪。
皮尤研究中心一项名为《2016年美国大选参与度与兴趣的调查》便指出:74%的选民对本次大选表现出兴趣,远远高过2008年和2012年(均为63%),但同时有68%的选民用“非常消极”一词来形容此次选举,65%的人认为选举辩论没有集中在关键议题上。
而皮尤研究中心另一项针对2016大选满意度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选民对总统候选人的满意度都跌到了近年来的最低位,超过一半的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支持者,将“投票”行为当作“反对”行为,即仅仅因为更讨厌对方候选人而投给某一阵营。
正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美国民主已经进入一种衰败状态,长期的阶层贫富差异、积蓄的族裔矛盾、移民(专题)的冲击、多元价值观的摩擦挥之不去,美国政治如今到了必须再次自我反思、直面不断严重的不平等现象的时刻。而政治选战如何在娱乐至死的浪潮中回归正轨,仍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