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0月19日,中国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持平于前两季度录得的2009年初以来最低水平。统计局发言人盛运来表示,房地产对中国1—9月GDP贡献增长了8%,对GDP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密集调控政策出台,房地产市场立时转冷,全国一二线城市楼市(专题)成交量出现不同幅度下降,截至10月12日,北京日均成交量较9日下降了85%,厦门下降72%,包括南京、苏州、东莞在内的多个二线城市,日均成交量较9月分别了下降28%、66%、35%。
中国楼市成交量大幅下降,但很多投资者却依然乐观,认为此轮限购限贷只是短期行为,倘若房价直线下跌,届时,政府将会重新放开政策。在他们看来,房地产是地方政府财政源泉,牵扯到钢铁,建筑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牵扯社会数以千万的就业,同时与银行资产紧密捆绑。因此,此轮调控只是为火爆的楼市降温,而非主动刺破泡沫,让房地产市场崩盘。
出乎意料的是,一系列密集型限购限贷后,收紧政策却层层加码。10月19日,央行召集25家银行开会,要求严格执行限贷政策,并且,交易所暂停了地产企业公司债发行。近期以来,中国住建部频频重拳打击房地产违规销售行为,对涉嫌欺诈的参与者予以重罚。
10月20日,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文章称,中国容不下一个百病缠身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秩序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减除楼市毒瘤刻不容缓,让房企违法成过街老鼠。
中国一二线楼市成交量遭遇不同程度下降(图源:新华社)
中国官媒口诛笔伐背后,凸显出决策层的忧虑。的确,如果继续纵容资产泡沫,符合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市场投资者的短期利益,但会对经济全局形成损害。逆势飙涨的房价,是以掏空实体经济灵魂为代价,持续攀升的要素成本,挤压了众多民企乃至外资生存空间,市场资本不断外流,对中国宝贵外储构成损耗。
更关键的,如果年底美联储加息,套利资本集中流出是大概率事件,届时,银行流动性和人民币(专题)汇率将面临压力。倘若外汇市场持续动荡,逆转市场整体预期,很可能直接刺破地产泡沫,房地产将面临高位崩塌风险,所以,通过严格限贷限购锁定市场流动性,防止极端情况下恐慌性抛盘,有效控制金融风险,是此轮楼市调控的重要原因。任何经济政策均是有取有舍,在资产泡沫与金融安全间,决策层最终做出清晰的抉择(视频)。
值得深思的是,任何一轮地产泡沫,除了货币宽松推动外,是建立在市场普遍看涨预期基础上。对于市场投资者来说,如果市场交易持续转冷,楼市价格不断下降,很可能从观望心理,逐渐转向悲观预期,一部分投资者就会选择退出市场,持续的抛售将压低房价,房价下跌会进一步放大市场悲观心理,导致房地产行业持续萎缩,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这也是业内普遍关注的地方。因为,高杠杆投机是此轮房地产繁荣的重要特征,在很多二线城市,市场投资者通常以首付贷,房抵贷等方式,购置多套住房,极易引发资金链断裂。
更何况,一旦楼市价格下跌,按照按揭合同规定,银行有权要求债务人追加下跌部分等额的抵押物或者现金,否则银行要求立刻偿还所有本息。对于债务人来说,断供将房子抵给银行是唯一选择。同时,土地和房屋是银行抵押贷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和住房价格下跌,银行资产也将缩水,那样一来,银行将面临巨大流动性风险。
这也是美联储加息后,中国经济可能遇到的另一个关口。不过,考虑到中国政府是市场经济的主导者,必要时刻,必然会通过雷霆手段,以暂时冻结交易或限制价格的方式,防止以上情况发生。这也是极端情况下,政府救市的必要之举。相信此轮密集型调政策出台后,中国政府已经做好相对应对之策。
不过,现阶段,中国房价仍处于胶着状态。有分析认为,未来一线城市房价下降概率不大,但如果市场交易持续转冷,将对二三线城市房价均势产生影响,不排除价格调整可能。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认为,随着调控政策出台,中国热点城市房价的疯涨将戛然而止,部分依靠“疯炒”起来的房价可能出现回调,但不会出现全面性“雪崩式”下滑。其原因在于,热点城市的供求矛盾依旧难以扭转,此外成本端的高位地价也是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