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

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昨天下午,正在进行单人不间断跨越太平洋环球航行的郭川船长在夏威夷海域与岸上团队失去联系。搜救飞机在洋面上发现了他驾驶的帆船,但帆船的大三角帆落水,甲板上无人,目前搜救行动仍在继续。三年前我们采访了他,那时他刚刚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无间断环球航行的世界纪录,成为完成此类项目的第一个中国人。记得他说,一个人在海上常常流泪,情绪变化很大,有时也面临九死一生的绝境,但在他每次惊心动魄的挑战之后,却又在一次次酝酿新的航程,始终没有停下过脚步。为他祈福,期待着他不久后回来,又一次云淡风轻地谈起这次有惊无险。郭川船长,加油!

  

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

  

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

  

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

  

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

  本文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17期。

  环球航海记录

  2013年4月5日,郭川回到起始点青岛。从2012年11月18日青岛出发开始,他在海上漂泊了138天,完成了40英尺级无动力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挑战。

  无动力帆船是仅靠风的力量驱使,没有任何动力传动装置的帆船(可以使用电力导航照明等)。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有几个要求:水手独自一人出发后不能靠岸、不能接受补给、其他人不能上船,航行的起点和终点必须同一,中途不得经过人工运河等路径点,必须经过非洲好望角和被国际帆船界称作“坟场”的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等地,且至少跨过赤道一次并横穿过全部经线,总长度不少于2.16万海里。

  “我之所以决定帮郭川完成这件事,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做一件前无古人,今后5年估计也后无来者的事情。另外他是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在准备这项挑战。”郭川环球航行的项目管理人刘玲玲告诉本刊记者,“见证这项壮举产生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它的商业意义。”

  

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

  2013年4月5日,完成了环球航行的郭川(左一)上岸与前来迎接他的家人相聚

  国际帆联规定,挑战不间断环球航行共分三个船体级别,分别是60英尺以上、40~60英尺、40英尺以下。帆船项目在西方国家开展很早,世界上已经有近70位专业水手驾驶帆船完成过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挑战。但在40英尺这个级别,国际帆联还没有环球航行的世界纪录。郭川之所以选择从40英尺,而不是更大的帆船最重要的是因为价格比较经济,买一艘40英尺的帆船只要几百万元,60英尺以上就要上千万元了。当然,船小,速度慢,航行时间更长,能装的供给有限,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就更艰巨。郭川于是成为这一级别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世界第一人,他选择了一条与前人完全不同的新路线:从青岛出发,穿越赤道到达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之后向东绕过好望角,再次穿越赤道,最终由南中国海域回青岛。

  在航程的前半段,郭川遭遇的挫折最多。首先是复杂多变的天气。出发的第二周,他穿过琉球群岛进太平洋,十几天前生成的热带气旋在此时发展成了飓风,并很快向西移动,很有可能与郭川相遇。郭川请了法国的气象专家和教练,三方就路线选择作远程商讨。“专家和教练只会根据天气情况提供建议,最后主意还得自己拿。当时有三个方案,一个是原地不动,等飓风离开;一个是转到另一侧,最安全,但之后将面临迎风的天气;第三个方案是和飓风正面相碰,危险但可以借风提高航行速度。”郭川最后决定和飓风相碰,行驶至风暴南侧,找时机迎着风暴而过。从气象图上看,郭川的船紧贴着风暴中心的边缘,十分惊险。恶劣的天气导致船上的装备不断出故障:备用风速仪被风刮走,雷达也发生致命性故障,无法监测到热带洋面积雨云的大小和移动方向。这一阶段异常艰苦——面对变化莫测的风速,有时5~10分钟就要对帆做出调整,每天只睡3个小时左右。

  

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TPPTP43kdn10CiaZZIEiashhtXIiczhGH5nRtQYVOzkVw2cjQCmkAbw/0?wx_fmt=jpeg” border=”0″>

  郭川(资料图)

  虽然郭川信心满满,但航程中仍有不少命悬一线的危险。“航行中一旦落水,船走了,你就没有任何活着的机会。”郭川说,风浪中有一次他距离水面仅一步之遥,四肢挂在伸缩型的杆子上,差一点人就没了。爬上18米高的桅杆更是令人焦虑。2012年12月底时,大前帆突然从距离桅杆顶部两米多处断裂,挂在桅杆上的残帆随后缠住了球帆,大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和安全性。郭川的团队根据气象情况做出估计,1月1日将有一段合适时间可以爬上桅杆剪掉残帆。刘玲玲说:“一星期前,郭川在电话里就表现出了焦虑。他以前曾讲过一对法国情侣出海的事故,男孩爬上桅杆,挂在上面下不来了,眼睁睁地被吹成了肉干。我能从他的谈话中感觉到他的焦虑。”

  虽然航海艰苦卓绝,但郭川却认为这是一次“精神享受”:“遇到船出状况的时候,我的情绪变化很大,自己也会做很多抓狂的事儿。我不怕承认,在海上我常常流泪,有时候那并不是因为苦,那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是一种十年磨一剑终于要爆发的感觉。”

  从业余到职业

  2001年之前,郭川与运动的关系稀松得与普通人别无二致,那时他是一个标准的社会精英。上世纪80年代末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控制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后,他进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工作,负责国际商业卫星发射的相关工作。

  郭川说,他是一个特别专注的人。1996年在北京大学读MBA,其间户外运动的机会多起来。“爱上户外运动,可能是因为个性里有寻求刺激的因子。我也喜欢那种与自然互动的感觉。”那时北京还没有滑雪场,郭川和朋友每年冬天要去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两三次,后来又有机会接触了滑翔伞,几十个人组成了一个滑翔伞俱乐部。“有些人可能是玩票性质,但我会认真地学。”郭川说,因为自己英语不错,加上对户外运动的兴趣,能同步了解到西方国家运动水平的现状。2000年国内有了第一个国庆黄金周,他自费跑到广东茂名学习欧洲正在流行的风筝板。他一位中学同学的妻子是原国家帆板运动员,偶然间告诉他,国家帆板队队员去国外学习了风筝板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这种技术的人。他因此跟这位国家队队员在广东学了7天。

  没过多久郭川决定辞职。“那时只是不喜欢办公室里复杂的人际关系,觉得先玩三五个月,玩不下去了,随时可以重新工作,所以也没在经济上做过多考虑。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生活压力,贫富差距没这么大,当官也不像现在这么牛,那时有能力的人出路就是出国。如果放在现在,在目前价值体系下考虑,可能我也会犹豫,不敢轻易放弃。”

  辞职后,他开始广泛地接触户外运动。第一次接触帆船是在2001年,北京申奥期间,承担帆船比赛的青岛有了第一艘帆船,他找到中国帆船协会,问是否可以租这条帆船玩玩,未果后被推荐到香港(专题)的帆船圈里去玩。第一次上船,“几乎算个乘客,仅仅是帮着动动绳子”。之后,他陆续参加过几次香港帆船圈的活动和南中国海的航海比赛。2004年,青岛市为宣传奥运会,举行青岛与日本下关“奥运友好使者行”活动,郭川作为船长,驾驶着“青岛号”帆船将青岛市市长的信送到下关市。郭川说,当时他几乎是唯一合适的人选,首先他是青岛人,此外内地玩帆船的人屈指可数。随后,由青岛市牵头的几次半政务活动让郭川和帆船靠得更近。2005年,他参加了“青岛号”宣传奥运的“中国沿海行”活动,从青岛出发,先北上大连,之后一路行至香港。2006年,国际著名业余环球帆船“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到青岛,组委会希望青岛奥帆委能推荐一位中国选手参赛,郭川再一次入选。

  

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

  2013年3月12日,郭川驾驶“青岛号”帆船驶过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

  即使这样,仍未让郭川下决心走职业之路。在香港,他体会到从事航海运动需要被圈子接纳的重要性。这种感觉在2008年最为强烈。当时,全球最大的职业帆船赛事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决定在青岛设立停靠站,并邀请一位中国选手参赛。郭川成了这届比赛唯一一名亚洲人,与其他10名船员分在一条船上。但他的职务不是水手,而是媒体船员,负责用文字和影像记录船上的生活。郭川说,船上的其他船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甚至其他船的媒体船员也都有奥运会或者美洲杯的参赛经历,与他们相比,自己没有任何优势。无法真正融入船员生活让他情绪十分低落,甚至一度患上了幽闭恐惧症,严重到无法抬手敲键盘。“当时快到青岛站,我一度想终止比赛,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我知道如果下了船,船一走我一定会后悔的。”郭川带着中药继续上路,船行至南半球,病症幸运地消除了。“当时有人跟我说,你只要坚持到最后从船上走下来就行了,你就是狗熊也不会有人知道。当时我代表的是中国元素,并不是因为实力而入选,有些人觉得有这样的经历就足够了,但我要做到名副其实。从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回来我就决定要开始环球挑战。”

  郭川终于决定按照职业化方式来做——去欧洲找教练系统训练。远洋航海项目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对郭川来说,这反而是一个优势。它对年龄、体质的要求不高,甚至年龄大、经验丰富的人更有优势,同时它还要求对于机械维修、气象分析等要相当在行,这些都是郭川的强项。“在青岛时,一家来考察中国市场的法国体育公司告诉我,法国有一项著名赛事叫mini transat,是一项单人驾驶6.5米单体帆船横跨大西洋的挑战。他们没想到中国也有人在从事这个项目,如果我愿意参赛,他们可以帮我安排受训。”此后郭川每年都要去法国训练若干次,每次持续至少一两个月。在2011年mini transat的比赛中,郭川在前半段充分利用风力,远远领航其他队伍长达7天,被组委会认为是本届赛事的最大黑马。虽然在后半程他因帆船倾覆,自动舵断裂等重大事故,最终排名第30位,但这次比赛已经足以让他成为被航海圈认可的运动员。

  职业运动的商业策划

  刘玲玲与郭川相识于2012年3月。当时距离11月的环球挑战仅剩8个月,郭川还在寻找合适的人选帮他商业策划。刘玲玲说:“郭川跟我讲了他环球航行的计划,当时我正好要去法国,就跟他约好过去看他的训练。吹牛的人太多了,我一开始不太敢相信。在法国我看了他的训练以及气象专家对他的培训,原本必须上6节的气象课,他只上了一半,专家说他已经不用学了,全掌握了。他做事情的专注打动了我,临走的时候我说:我决定帮你。郭川是一个很专注的人,在法国为了训练,他可以天天吃我们看起来会受不了的食物:5颗蘑菇、半颗生菜、2根香肠烩成的一道菜。他还跟我说,这次挑战的成功率在80%到90%。而我非常清楚,成功的概率就是50比50,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但是以这样一种职业态度执著做准备的人,就算失败还会重新开始,而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刘玲玲在中央电视台做过多年体育记者,在北京奥申委负责申办报告的撰写和管理两个国际公关公司。申奥成功后,她辞去中央电视台的工作去英国攻读足球产业MBA,在此期间被国际足联雇用,之后在连续几届世界杯上担任新闻官,其间在北京开了家体育管理咨询公司。2010年她获得英国考文垂大学的博士奖学金,赴英国读体育产业的博士。从做体育报道到从事体育营销,刘玲玲经验丰富。作为郭川环球航行的项目管理人,负责商务开发、策略传播、后勤保障,以及第三方服务的采购。她不愿意用“经纪人”这个概念称呼自己,她说:“在中国,运动员资源是被国家垄断的。只有姚明李娜有专业的经纪人团队来管理。李娜是请了专业的体育公司,姚明是因为脱离了这个体制,去了NBA,因此有了新的团队。”

  “最近10年,中国潜在的体育市场让各项职业体育也争先恐后敲开中国的大门。足球、网球、高尔夫、NBA、斯诺克、拳击甚至帆船这样的世界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都希望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NBA在中国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对这个市场的执著和锲而不舍,姚明的出现更是为NBA在中国的市场推波助澜。正因为姚明、李娜和斯诺克的丁俊晖,这几大职业体育在中国有了非凡的影响力。然而,中国元素的产生和获取都不是偶然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也非常的重要。比如,F1早在十几年前就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没有中国车队,更没有中国车手,在中国的影响力就非常有限。因此,郭川将职业帆船带到中国,而职业帆船更需要类似郭川这样的代言人去发展中国市场,激励更多年轻人从事帆船运动。”刘玲玲说。

  

郭川曾患幽闭恐惧症 自称在海上很抓狂常常流泪

  2012年11月14日,郭川(右)与教练伊文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进行交流

  刘玲玲为郭川进行策略传播的第一步,是在挑战开始前为其争取到“和平与体育”基金会的第69位“和平冠军”称号。这个基金会是由国际奥委会委员、摩纳哥阿尔伯特王子支持的,“我们给郭川做好材料,对方对郭川的行为非常认可。其实国内有很多运动员都可以申请这个称号,但没有人懂得如何去做”。

  郭川这几年的训练经费几乎都来自被他的精神所打动的朋友的资助,在比赛中,偶尔也会获得一些品牌的实物赞助。但“首先要做好质量控制,不是什么品牌都合适进来”。刘玲玲说:“我的经验是,如果企业一上来就问,这事儿有多大把握?那基本上肯定谈不成。我们找赞助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你必须认可郭川这种勇于挑战、不懈努力的精神,无论成败你都会支持他。”

  最后刘玲玲为郭川谈妥了包括海事卫星、运动饮料、航海服、远洋物流、运动眼镜、航海食品等多项赞助,其中最小的一家是刘玲玲在淘宝网上搜到的冻干食品。虽然郭川在法国已经购买了足够数量的冻干西餐食品,但刘玲玲希望能给他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我在淘宝网上搜‘冻干食品’,搜到了一家很小的专做登山用冻干食品的公司,我跟他们联系,他们也非常愿意,说赞助40袋。我说不行,为了保证他一天能吃一顿中餐,你们最少要赞助120袋。”刘玲玲说,“其实120袋食品并没有多少钱,我们完全买得起,但我要让这个品牌知道参与这件事的意义,让更多的人参与,才能把这个产业的蛋糕做大。”

  2013年,郭川完成40英尺级帆船单人无间断环球航行后不久,被授予亚洲船舶行业“年度人物奖”。“无论他成功与否,组委会和参与评选的媒体都认可他,即使他不是体制中走出来的,不是奥运冠军。”刘玲玲说。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