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据美联社,在备受争议的美国第58届总统选举中,初步计票结果显示特朗普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超过半数,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并赢得选举,锁定大选胜局。
截至今日下午六时的投票数据
据悉,希拉里已经致电特朗普承认败选。特朗普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已经成为定局。
美国大选(专题)当日,特朗普偷瞄妻子选票被拍下 图/中国新闻网
另一个关于美国大选的争议也于今日终结:Trump到底是叫“川普”还是“特朗普”?
最官方的说法来了——今天美国大选的选票上面,清楚的写着“川普”。
其实美国媒体的中文版对此也有分歧,比如纽约(专题)时报中文网用特朗普,VOA中文版则用川普。
川普还是特朗普?
希拉里还是希拉蕊?
不少网友疑问,外国政要的译名从何而来?又是由谁第一个翻译?标准是什么?
周恩来:译名归口新华社
新华社译名室是当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官方新闻译名审定机构,它承担着在中国大陆媒体出版的世界重要或常用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军事科技称名称等的翻译工作,是全国外文译名的权威机构,堪称新华社的一块“金字招牌”。
上世纪五十年代,针对全国的外文译名很不统一的情况,周总理作出指示:译名要统一,要归口于新华社。周总理还亲自提出整理改革了几个常用旧译,包括把“怯尼亚”改为“肯尼亚”,把“莫三鼻给”改为“莫桑比克”等。
几名译员天天对着枯燥的英文名字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他们要和不同种类的语言打交道,要和不同的罗马字母、英文字母、希腊字母、韩文音节、片假名和平假名“搏斗”。凡是在中国大陆的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中露面的外国人名,都与他们的工作息息相关。所以,该译名室也被人称为“国外人名信息进入中国所遇到的海关”。
译名背后的故事
奥巴马还是欧巴马?
现任美国总统的全名在新华社的译名库里是“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这一姓名自2004年11月3日一直沿用至今。
2009年11月12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一款关于美国总统首次访华的纪念海报,海报底部写着“美国总统巴拉克·欧巴马2009年11月首次访问中国”。
对此,美驻华使馆解释说,“欧巴马”的译法更接近英语发音。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史雯珊当时介绍说,对于以前“欧巴马”和“奥巴马”两种译名混着用的情况,美国政府要求规范总统中文译名,今后统一使用“欧巴马”。
但中国的翻译工作者们似乎不那么认同。中国外交部外语专家、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过家鼎也指出,按照惯例,已经沿用一段时间的译名不会随便更改。译名室负责人表示,奥巴马这个姓氏在非洲国家肯尼亚的一些部落很普遍,这么多年一直这么翻译。“如果他改了,那个家族的名字都会受影响。”所以,除非通过外交途径“强烈要求”,奥巴马想“改名”很难成功。
英拉还是英禄?
英拉·西那瓦,这个有着1/4中国血统的女人,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中文名字,偶尔也是以“他信的妹妹”身份出现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有统计称她曾经有过九个中文名字:中国大陆称“英拉”;港媒称“英禄”、“丘英乐”、“仁乐”;台湾(专题)译为“颖拉”或“盈拉”。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媒体称“英叻”、“威禄”、“茵腊”。面对这些纷繁的译名,有人调侃还不如叫“她信”更让人信服。
2011年7月3日,曼谷,为泰党总理竞选人英拉·西那瓦面带标志性的笑容在投票前展示身份证,身份证上有一个英文的名字:Yingluck Shinawatra。也就是在这一天,新华社译名室统一将沿用已久的译名“英禄”改为“英拉”,为此,深知“行规”的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发微博“诉苦”,认为这一“昨天还叫英禄,今天变成英拉”的行为有“玩残同行”的嫌疑。尽管如此,当日央视新闻播报这条新闻时仍然采用旧称“英禄”。
“泰国候选总理、他信妹妹的名字如何译,央视和新华社又干上了。央视这次译为英禄,而新华社译为英拉。依过往经验,有强势话语权的央视最终会胜出,美女总理可能会被中国人叫做英禄 。”2011年7月4日,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辑田科武的一条微博,引发了更多人关于外国政要译名标准的思考。
“按照泰国语的标准译音表luck中lu发‘禄’音,按照泰国语的惯例,元音后面的子音ck作为最后一个音节不发音,所以我们一开始看到Yingluck就译为‘英禄’ 。”新华社译名室的工作人员吴迪解释说,“后来,外交部相关负责人打来电话说泰国民众都将luck发音为‘拉’,当时考虑到她还没有当选为总理,改后影响也不大,于是就纠正为英拉 。”
云升还是洪森?
2003年,被西方称为“强人”的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宣布将其中文名字更名为“云升”。当地有报道说,金边的一位华人占卜师也为首相的中文译名发表了看法,认为“云升”比“洪森”的寓意好。为此,柬埔寨方面通过中国外交部致函新华社,表示“希望新华社今后对首相的改名予以理解”。改名之后,麻烦却接踵而至。当时华文媒体亮出“云升”这个名字后,许多读者就不断打电话询问柬埔寨是不是换了新首相。更要命的是在政府部门颁布一些具法律效力的文件中,两个名字竟然同时存在,一些法律上的麻烦就不可避免。果然,不到一年,新华社便收到外交部来函,通知恢复洪森的原中文译名。
但偶尔也有例外的。比如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名字就经过改动,原名“萨尔科奇”经法国政府要求改成“萨科齐”,他的夫人也由“布吕尼”改为“布鲁尼”。由于名字改动时,萨科齐刚刚当上总统,影响力远非今日,所以没有形成很大的冲击。
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
译名一直处在争议中
事实上,关于外国政要的译名之争一直存在。早在2006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留德博士景德祥就指出,德国女总理的德文原名是“Merkel”,更为准确、文雅而带有女性特色的音译应该是“梅克尔”,而不应该是“默克尔”。但是,“默克尔”已是事实上的“标准译法”。
目前,在译名室的数据库里依然有许多与现实约定俗成相异的译名,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录入的是“威廉·盖茨”,基辛格的译名准确版本是“基辛杰”。几乎每一个被误读的人名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而这些将错就错延续下来的“不正确”,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归于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