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人权对话 中国警告:两国不是师生关系(组图)

中德人权对话 中国警告:两国不是师生关系(组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16年11月7日至8日,中德第14次人权对话在德国举行,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李军华和德国联邦政府人权事务专员科夫勒(Bärbel Kofler)共同主持。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11月9日消息,中德双方重点围绕各自人权领域新进展、落实依法治国、保护难民权利等问题坦诚、务实、深入、开放地交换了意见。中方用生动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介绍了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强调中德历史、国情各不相同,人权道路各有千秋,双方应该本着平等相待原则,尊重各自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并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中方指出,权对话旨在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而不是施压,德方应全面客观看待中国13亿人民的人权进步,不要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将目光聚焦在个案上。中方还就德方在难民权利、仇外排外、警察过度执法等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留学生(专题)遇害案等表达了关切。

  对话前,中方代表团还应德方邀请,赴巴伐利亚州特劳恩施泰因走访德有关难民保障机构,并同难民进行了交流。

  

中德人权对话 中国警告:两国不是师生关系(组图)

  

11月7日至8日,中德第14次人权对话在德国举行。来源:中国外交部网站

  

中德人权对话 中国警告:两国不是师生关系(组图)

  

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李军华(左)和德国联邦政府人权事务专员科夫勒(右)共同主持会议。来源:中新网

  另据德国之声报道,这场中德人权对话是一次“困难的对话”。11月8日,中德人权对话结束后,德国人权专员科夫勒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国进行了一大串批评,并表示她计划将于明年访华期间去中国监狱探视。她称,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李军华向她提出建议,亲自去看看中国的监狱条件。然而,德国之声以“德国人权专员将赴华‘探监’”为题报道了该新闻。

  据环球时报11月10日报道,科夫勒对中国的批评包括:中国缺乏新闻自由和法律保障;政府压制宗教和少数民族;中国的“某些法律条款表述相当模糊”,如明年1月即将实施的NGO新法。她还专门提出因为境外机构非法提供国家机密被判7年有期徒刑的高瑜;高瑜曾是前德国之声特约记者。

  德国之声还称,中方官员对德国政府多次提出个案的做法“感到恼火”。李军华司长认为德方应看到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德国人不应该“看到森林,而不是只见树木”,他也提出警告,德国和中国之间不存在像师生一样的关系;人权对话旨在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而不是施压。然而,科夫勒却反驳称无法从整体上看到积极地发展。

  此外,中方还在对话过程中对德国社会中的仇外情绪、针对外国人的犯罪行为以及德国警察对外国公民过度执法等问题表达了关切。中方特别敦促德方就今年5月发生的中国女留学生遇害案尽快拿出调查结果,还受害者以公道。今年5月,中国女留学生李洋洁在德国被德绍市地区警察分局长之子及其女友残忍杀害。此前据《中德意志报》报道,德绍地区法院将于11月25日开庭审理此案,庭审将延续至明年2月底。

  8日,科夫勒邀请中方代表参观了自己的选区——巴伐利亚州的特劳恩施泰恩(Traunstein)。双方一起参观当地难民的住宿情况,了解德国具体的难民政策。“德国之声”称,尽管存在分歧,但双方都认为:没有对话,就不能向前发展。

  

中德人权对话 中国警告:两国不是师生关系(组图)

  

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李军华出席记者会/来源:人民网

  

中德人权对话 中国警告:两国不是师生关系(组图)

  

德国人权专员科夫勒出席记者会/来源:人民网

  据悉,人权对话的想法来自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自2000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中方邀请德方明年参加在中国举行的第15次人权对话。

  但近来,德国政府对中国有施压人权问题的迹象。德新社此前报道称,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11月2日访华期间,在德国驻北京大使馆会见中国人权人士,批评中国缺乏法治保障。与会人士称,加布里尔在谈话中承认,如今同中方讨论人权越来越困难。有意见认为,德国政府“热心”中国人权事业,与非政府组织施压有关,如“记者无国界”德国分部曾呼吁加布里尔在华不应该只谈经济。

  

中德人权对话 中国警告:两国不是师生关系(组图)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来源:德国之声

  环球时报11月10日援引德国学者的观点表示,加布里尔和科夫勒都是德国社民党籍官员,他们近期频频打中国人权牌,有选战的考量,也希望借此向中国施压,在经济谈判中获得砝码。不过近年来,中国在人权领域进步明显,表现更加自信。对中国来说,对话可以,但不能变成“训话”。双方在这一领域也应该表现更多诚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德在人权问题上的交锋变化表明,这两年中德关系出现了一些复杂因素。原因一是德国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有变化,觉得自己在欧洲、欧盟责任重大,并导致对华外交逐渐进入误区,即没弄清楚哪些时候应从双边的角度考虑问题,哪些时候该把自己当作欧盟的代言人。所以德国想找一个平衡,在进行经贸合作的同时,在人权及其他敏感问题上发声。另一个原因是,这两年欧洲的政治环境在变化,一些政客包括主流政党,面临着民粹、排外的压力,某种程度上他们为获取内部支持,需要做出些回应和姿态。日前访华的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的相关言论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当然,从外交上看,这种做法很不理智。

  崔洪建认为,经历了乌克兰危机、欧洲难民危机、反恐危机后,在德国的外交议程上,对华关系不再像前几年那样优先。从整个欧洲看,和难民相关的人道主义问题,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等,在欧洲正成为一个问题。与此同时,他们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有些看法,这是他们的判断,并进而影响到对华政策层面。

  关于欧美等国指责中国人权问题一事,中国外交部曾多次作出回应,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促进和保护人权,将人权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推进人权事业发展。我们奉劝少数国家好好反思和纠正自身存在的各种人权问题,停止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停止借此干涉他国内政和司法主权。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