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图片:马拉喀什气候大会门外,数百人拉出“我们将继续前进”的横幅。来自绿色和平。
当地时间周六凌晨,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正式闭幕。
196个国家签署了《马拉喀什行动宣言》,宣布将“全面落实《巴黎协定》”。尽管这只是一个政治宣言,不同于以往的协商决定,但各方认为这体现出特朗普(专题)当选美国总统后,国际社会将继续推进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姿态。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今年大会,那就是“防火防盗防特朗普”(Trump-proof)。
有意思的是,除了媒体和NGO,气候大会上的各国官员们几乎从来没有指名道姓地提到“特朗普”的名字,尽管他们所有的话背后,都有特朗普投下的长长阴影。
在一次讨论会上,面对奥巴马的白宫气候顾问布莱恩·狄斯(Brian Deese),美国佛蒙特州自然资源委员会秘书长戴博·马克威斯(Deb Markowitz)满怀同情地说:“你大概要为美国的未来担心死了吧,”她向全场观众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关于那位不能提名字的人。”
本来,各国代表是满怀希望地来参加此次大会的。这是《巴黎协定》签订后的第一次大会,人们期待能拿出落实细则。
许多人还记得,去年在巴黎,数千人满含热泪,迎接《巴黎协定》的诞生——那是多少年的不懈奋斗,多少人的彻夜谈判换来的丰硕成果:人类终于可以团结在一起应对气候变化。
可是到了今年,就在上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消息,如飓风一样横扫了半个地球以外的联合国会场,给这个沙漠中的热带城市带来刺入人心的凉意。正如欧洲气候变化智库“E3G”的资深顾问利兹·加拉福(Liz Gallagher)在发布会上形容,这消息使全体参会人员感觉是“脸青鼻肿的一周”(a bruising week)。
第一周:对特朗普当选毫无准备
从第一周看来,对“特朗普当选”,参与气候大会的人们,包括美国代表团,显然只当成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完全毫无准备。
美国大选(专题)结果出来那天一早,平常人满为患的美国展馆空无一人。当天本来安排的发布会被临时取消。记者们涌到美国代表团办公室,得到的回答是“今日无可奉告”。
接下来几天,美国代表团仿佛消失在空气中,所有媒体采访要求都没有得到回应。
到了周末,路透社发文,称特朗普将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还将取消美国对所有气候项目的投入。
这对美国代表团来说真是太恐怖了: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八年来辛苦取得的气候变化进程,很可能全部付之东流。而气候变化,正是奥巴马视为其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之一。
图片:抗议者称,原来该总统干的活,现在只能指望民间了。图片来自美联社
第二周:美国代表团“打肿脸充胖子”?
美国代表团显然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来研究如何应对。
幕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周日晚,一千多名参会记者都收到了通知:美国能源部长莫尼兹将在周一参加三场公开活动;气候特使潘兴也将在周一下午举行发布会,“欢迎记者参加”。
毫不意外,在能源部长莫尼兹的三场公开活动中,每到提问环节,都有半数以上问题要问特朗普。但出身麻省理工物理学家的莫尼兹,显然准备充分,他多次以“你无法阻止海浪拍打沙滩”来形容气候变化进程不可逆转,甚至主动以“我很快就要丢工作了”自嘲,缓解现场的紧张气氛。
相比之下,今年4月才走马上任的美国气候特使潘兴,在发布会上就略显紧张。他先是逐字照念了一份事先写好的声明,大意是:“我无法猜测未来总统的政策。但请大家保持乐观”;然后接受各国记者拷问。从头到尾,他只笑过一次;其余时间,他那胡子拉碴的脸绷得紧紧的,仿佛已经对着镜子练过数百遍。
奥巴马的白宫气候顾问布莱恩·狄斯(Brian Deese)也出现在会场,还带着“礼物”:他说,美国计划在2050年前减排80%。观众提问说,特朗普会影响这个计划吗?他坦承“有不确定性”,但强调“市场力量会促进减排,不管谁当总统”。
国务卿克里则发表了45分钟演讲,以自己带着小孙女签订《巴黎协定》作为结尾,提醒人们气候变化对未来世代的重要性。
与第一周躲着媒体不同,第二周的每一天,美国代表团都给记者们发出邮件,列出最高级别官员的日程。
比如周三,气候特使潘兴的日程是:9:00参加“主要经济体论坛”;10:30参加“气候技术网络”发布会;11:30参加“减排雄心与支持对话”;13:00参加国务卿克里发布会;15:00参加气候资金高级别对话;17:00参加生物能源讨论会。
邮件上特别强调:所有活动向媒体公开,欢迎提问。
可以说在第二周,美国代表团官员,从国务卿,到能源部长、气候特使、白宫气候顾问,他们主动出击、全力以赴,甚至可以说摆出了一副“西方不败”的面孔——即使他们接下来两个月就会丢掉工作。
你当然可以说他们是打肿脸充胖子;但也有外媒评论说,美国代表团展现了非常职业的一面。
可以想象,除了努力在媒体面前表现“我们还有希望”,奥巴马团队肯定在幕后狂啃法律文件,想方设法,要在接下来两个月内“锁定”之前的气候进展,如何才能不让特朗普毁于一旦。
他们简直是在“四处播种”,宣布参加各种协议,希望以此来“捆住”特朗普:发布长达111页的文件,宣布2050年前减排80%;加入42国协议宣布将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给记者长达三万多字的“洗衣单”:历数奥巴马政府打算在各处投入的气候资金。
特朗普在竞选中展现的反复无常,也被这里的美国官员解读为“他是可以被说服的”。他们指望能打动特朗普的商人天性:在各种场合,美国官员反复强调:“风能、太阳能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完全可以在减排前提下继续增长”。
其他与会方:不管美国如何,我们会坚定走下去
不光是美国代表团,实际上所有参与大会的参与方都被频繁问到“特朗普难题”。此次大会主席、摩洛哥外长迈祖阿尔也被问了好多次:“如果你有机会跟特朗普说句话,你会说啥?”
“我们指望你的务实主义,也指望你尊重国际社会,希望你考虑到这是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地球,为了人类,为了数百万人民的尊严。这事关我们地球的明天,事关我们能留给子孙后代的未来,”这位62岁的老外长,后来在闭幕式上说,这次大会是他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两周。
中国代表团被问到“特朗普难题”时,则坚决表示:无论美国做什么样的最后决定,中国的立场不会改变。
图片: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闭幕式上讲话。孙莹摄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闭幕式后对记者称,马拉喀什会议“总体成功,但不圆满”。会议的主要关注点在于2020年后执行的巴黎协定,而对2020年前的减排、资金等问题未能给予足够重视。
值得庆幸的是,欧盟、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纷纷表示,无论美国如何,他们都将继续兑现巴黎协定的承诺。
“好消息是,没有一个国家说,如果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他们也要退出,”“关注全球事务科学家联盟”战略政策总监艾尔登·迈尔(Alden Meyer)在大会闭幕后对记者说。
“我们正在往正确的方向走,这就是让我们乐观的理由,”在大会闭幕式上,新上任的联合国气候署“一姐”埃斯皮诺萨(Patricia Espinosa)也尽力鼓励各方。
在马拉喀什会议结束后,NGO“国际石油变革”总监戴维·特布尔(David Turnbull)对媒体说:“要应对气候变化,别指望官僚系统或者什么总统啦。寄希望于我们的人民和社区吧,看看那些抵制化石能源的行动,看看那些建设可持续能源的努力,那才是成功之道。”
毕竟,如那句老话所说:总统是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