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3个月前就已通过的中共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红头文件”,北京时间11月28日,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全文发布。
但尤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份“红头文件”,如果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推行,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仅是对公、私产权的保护的强化,更是中国“第五个现代化”背景下,社会生产关系某种意义上的重构。
对于中共为何如此重视产权保护?中国官方新华社给出的说法是,从国家经济运行看,产权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明之所在。从这样的表述可以看到,中南海(专题)已经将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上升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层面。
中国首次出台产权保护系统的顶层设计(图源:VCG)
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全可以称之为“第五个现代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共要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宏大目标,必然需要在各个方面系统地推进,对于产权保护的重视,以及产权保护制度构建,便是实现这一目标巨大拼图中的一块,并且是十分重要的一块。某种程度上说,其政治意义可能不啻于当年农村包产到户政策的推行。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包产到户,通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一定阶段激发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今对产权保护的着力,一方面再一次重新确保公有制的地位——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明确厘清所有者和代理人的关系和界限,以解决“蛀虫”侵蚀国有资产的问题。
另一方面强化对私有制的保护,再次明确“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而且还要“加大对非公有财产的刑法保护力度”,给私营企业家和先富阶层吃“定心丸”,其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保社会公众对经济发展前景以及收益预期有信心,进一步激活生产力。
房屋70年产权如何续期成为人们关注产权保护的焦点(图源:新华社)
改革开放迄今已近40年,中国已从传统的公有制转向在公有制和私有制并行的中间路线。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基的重要支柱,如何在公有与私有之间界定明确的产权,进而打消民间对于产权不明的疑虑也是这一轮深化改革的重点。
通过完善产权保护机制,构建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强化对各种产权以及产权收益的保护,无疑将在两者间取得平衡——在以财富共有为标签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现实之间觅得有效平衡,最终达到释放市场潜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良性转型和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城镇化,这必然涉及到农村及城镇各种类型产权的转换。农民进城,农村土地、宅基地之上房产的的权属问题,以及进城之后所获房屋产权的问题,都是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共在农村已经全面进行土地确权——农村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产权的保护无疑是对上述改革的兜底。
无论从经济转型角度,还是政治社会变革层面,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历史时刻,这样的制度和体系的建立,无疑将成为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之后,又一场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或者说重构。
当然,中国陈旧的法律体系和粗暴的地方执法,依然让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从中共十八大之后新一代领导人上位以来在深度反腐、简政放权、司法改革等上的动作和成效,有理由相信强化对产权的保护并非虚言,随之而来的变化同样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