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教缺失成中美严重社会问题 美70%犯罪与之有关

父教缺失成中美严重社会问题 美70%犯罪与之有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父教缺失成中美严重社会问题 美70%犯罪与之有关

  夏俊峰儿子夏健强的画《爸爸的爱》(网络资料)

  中国青年报最近发表文章,称父教缺失,孩子很难培养出勇敢坚定的品质和性格,有关教育专家对当前中国家庭中“影子爸爸”多的现象表示担忧。该报道援引长期关注父教问题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的话说,按照哈佛大学的研究,人生下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亲密性,母亲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一个是独立性,这方面父亲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两个发展方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缺一不可,因此,如果缺少了父教,孩子在责任感、遵纪守法、勇敢顽强等和独立性相关的品格上,更容易产生缺陷。缺少了父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非常严重的伤害。这是一个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事情”。

  孙云晓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70%以上的罪犯,都来自缺少父教的家庭。父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不仅在人类社会,即便在动物界也是如此。孙云晓说,在南非,当年为了控制象群的数量,曾人为杀死了很多成年公象,结果发现,当小公象失去了父亲,就会变得很暴力,追着白犀牛猛跑,把它们撞倒之后,一脚踩死,很残忍。

  中国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杨凤池曾指出,在孩子4岁到5岁的时候,容易出现和异性家长趋于亲密的现象。但如果男孩在家庭关系中与母亲距离过近,与父亲距离过远,长大后性格就比较柔弱,与同性的关系容易紧张,并且对异性会丧失原则和底线。相反,如果女孩跟母亲距离过近,长大后性格可能过于刚强,而且喜欢与年龄大的或更为成熟的异性交往。

  受访者的感受,也印证了上述观点。调查发现,对于父教缺位带来的后果,68.9%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很难培养勇敢坚定等品质,56.8%的受访者感觉孩子成年后容易遭遇情感问题,43.7%的受访者担心孩子从小认知发展受阻,39.7%的受访者觉得孩子的体格发育容易出现障碍,还有25.0%的受访者担心这种缺位更容易造成夫妻关系的紧张。

  本台记者就此采访了美国纽约(专题)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社会学教授张杰,张杰教授说,单亲家庭孩子容易犯罪,许多情况是单身母亲,还有是父亲长期在外面打工,这样肯定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他说,在美国纽约布法罗地区,青少年犯罪基本都是单亲家庭,缺乏父爱或母爱。在中国也确实应该避免这种情况。比如前不久在中国发生的杨改兰事件,孩子的父亲就是长期打工不在家,她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这是这个大问题的一个缩影。社会的健全和稳定需要家庭的健全和稳定,所以要鼓励孩子生活在健全家庭里面。

  张杰教授表示,心理学和社会学对父亲角色的研究都承认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对男孩,父亲是个榜样,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他说,有研究显示,儿子缺乏父爱,孩子会变得懦弱,说话也像女人,可见环境对孩子影响的重要。又比如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上学后会与其他孩子比,心里会有阴影,即为什么别的孩子父母双全,我却没有,这样孩子会有反叛心理,心理发展就不如别的孩子健康,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孩子可能会自暴自弃。但也有一些孩子可能比较豁达,认为自己的单亲家庭也挺好,包括同性恋家庭,不羡慕传统家庭式的生活,放弃了那种期望。如果能这样的话,孩子心理也会比较健康。张杰教授说,最不健康的就是没有放弃对传统家庭形式的期望,但又无法改变现实,这就造成心理创伤。向外发泄的会到外面捣乱犯罪,向内发泄就是抑郁自杀。

  对于中国目前的“影子爸爸”现象,河北独立撰稿人,教师朱欣欣老师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父亲的特点与传统文化有关系,比如男主外女主内。同时现在社会处于快速变化阶段,男人的压力也很大,要辛苦挣钱养家,难有时间陪孩子。同时,父母忙也与社会压力有关,社会家庭生活节奏加快,同时中国的专制制度造成收入的不均,老百姓福利待遇缺乏保障,也加剧了家长的压力,疲于奔命,造成父爱缺失。

  

  朱欣欣老师说,从父亲的特点来看,父亲是以其行为行动来影响孩子,当然母亲一般比较细腻好唠叨,生活上照顾多一些。父亲一般在大事上起更大的作用。圣经上说,丈夫是家里的头,意味着责任重大,不可缺失,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阳刚一面确实重要,尤其是家里有男孩的。

  朱老师指出,有研究表明,男孩在青春期独立的过程 , 需要有一个模仿和反抗的对象,需要摆脱父亲的庇护和权威,来发现自己,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非常重要。中国父亲比较忙碌,与孩子相处时间短,但是父亲的角色还真就是不可或缺。

  谈到自己的父亲,朱欣欣老师说,当时处于文革(专题)动荡年代,他对于父亲没有深刻印象。但父亲在家庭中有一种无形的精神气质,他的性格和爱好,无形中对他产生重要影响。他说:“比如我父亲好学习爱读书,性格淳朴敦厚。我父亲的优点也是通过他的身体力行,无形中影响到我。”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还援引长期关注父教问题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的话说,孩子的成长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是一趟单行列车,完全不可逆。如果孩子在12岁之前没有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孩子未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尤其对于“影子爸爸”来说,若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段,将来想弥补是很困难的。正因如此,孙云晓呼吁,要在家庭中建立起父母与子女等边三角形的平衡关系。他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联盟,相互支撑,就像天地阴阳一样。阴盛阳衰和阳盛阴衰都不好,幸福的孩子,更多是出自这种父教和母教都健全的家庭”。

  对此,中国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大夫对此有不同见解,他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都不可或缺。但是如果父亲或母亲是一个很全面的家长,两样都很齐全,那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

  但父母有没有一个很明显的分界线?即母亲无法代替父亲起到某种教育作用,比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詹大夫认为也不是。他说,这里面其实更多的是教育的方式,父母性格的影响,而并不是说有一个很明显的界限,比如说孩子的独立性一定是来自父亲的教育,这都不一定。

  在詹大夫看来,孩子的成长其实并非不可逆转,不是单行道。当然假如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缺乏某种爱,对孩子成长会有一定影响,并使孩子的性格出现某种缺陷,这都比较常见。但这并非不可逆,因为孩子的性格有很强的可塑性。孩子的缺陷在成长中有机会去塑造的话,一样可以发展。我们说开放的人格,到80岁,仍然可以发展,走向更成熟。

  詹春云大夫认为,父母的性格和言传身教,以及父母本身的教育方式,这是最主要的。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很健康上进,人格健全。他说,来自家庭条件差,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反而有些更早熟,就是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并非缺乏父爱母爱以后就一定会怎样。不可否认,是有影响和不足,但是并非单纯划一的界限。父母性格和言传身教更重要。比如如果父母是焦虑型,回避型的人格,那孩子可能也会焦虑,这个影响更深远。

  另外,詹春云大夫表示,如果你一定要划一条界限的话,对孩子的成长反而不好,因为它会对孩子起到一种暗示作用。就好像以往心理学的恋父恋母情结,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会使人认为这样才正常,就会朝这个方向去做,这会影响孩子性心理的发育,反而有害。

  詹春云大夫说,罪犯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多,这里有综合因素。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有缺失,孩子的性格里面会存在某种缺陷,使得他在人格发展上会遇到问题,比如在处理困难和就业交友等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犯罪率会高一些。这与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但并非一定是缺乏父爱或母爱。这其实还是一种性格塑造的问题。詹大夫说,假如是个单亲家庭的话,没有父亲,但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时有这方面的能力,她当然可以把孩子教育得很健全。

  前不久,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单身女性生育关注组”发布了《中国“单身”女性生育权现状及法律政策调查报告》。报告揭示了单身女性生育在中国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和法律困境。报告显示,有86.9%的受访者支持单身女性生育,76.2%的受访者支持同性伴侣生育孩子。报告同时建议应该放开对单身女性和女同性恋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限制,确认单身女性申请精子库的权利,保障女同性恋生育权。

  对此,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社会学教授张杰评论说:“这是一个趋势,虽然我们不喜欢或接受不了。以后我想终究要越来越多,就像同性恋一样,二三十年前,同性恋在美国都是犯罪,现在可以合法结婚。他(她)们的孩子将来也可能会逐渐适应这种非传统家庭,不光如此,现在离婚的家庭也是越来越多。你不能说这种非传统家庭形式不正常,因为我们不能政治不正确,但它毕竟是少数。我们还是应当对此重视,因为孩子小,不懂,因此要打消孩子的顾虑,让孩子知道这是正常的部分,孩子才能在身心上更加健康发展。如果孩子感觉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家庭组合,孩子身心还是会受到冲击。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孩子灌输这是正常的家庭形式。”

  中国河北自由撰稿人,教师朱欣欣老师则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谈了他的看法:“从我们基督徒的角度来讲,家庭结构异性婚姻不是人为随便改变的。婚姻的合法和神圣不是世俗的,而是来自上帝的创造,上帝不仅创造自然规律,也创造人伦规范。正常家庭当然应该是父母双全,尽量减少非正常的儿童成长环境。当然,离婚的单身父亲或母亲带孩子,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应当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至于说女性主动要独身,又想要孩子,这种做法我认为是太自私,只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精神孤独的安慰者,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至于同性恋,我们基督徒肯定是反对的,你恋可以,但再去养孩子,我觉得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利。”

  中国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大夫认为,单身女性和女同性恋的生育问题并非主流,他认为这种情形没有必要去倡导,因为人类社会,家庭作为一个单元,夫妻生孩子成为父母。这样健全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肯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说:“一个女性不结婚而通过技术手段怀孕,我觉得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作为医生,肯定是要尊重这种选择。但妈妈有选择,生下的孩子就没有选择了,那这里肯定会隐含某种风险,将来孩子的教育肯定会遇到更大的挑战。这就要作出一些预防的措施,做足功夫,让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其实有很多婚姻家庭的概念,包括同性恋的一些想法,其中有很多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整个社会肯定是要强调协调,作为个体肯定是要追求一种幸福。”

  詹春云大夫最后表示,有些人选择某种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状态下觉得是自己最好的选择,但实际上还有其它的路可以走。如果他(她)多听听多看看,可能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多的选择,也可能有更多的机会找到幸福,社会也可以得到更和谐发展。所以,某个时段,人的认知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詹春云大夫说,如果人们视野广阔一些,机遇也会更多。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