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八年前的一场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严重打击,至今仍未完全走出阴影;而这场危机的重要“元凶”——华尔街,自那以后也仿佛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其中,以作风最为凌厉、最会“趁火打劫”、最会赚钱的高盛,最为臭名昭著。
除了赚钱方式凶狠利落以外,“高盛系”在美国政界不容小觑的势力,也是高盛文化的重要特色。金融危机后,“高盛系”似乎在美国政府中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然而就在本周,特朗普(专题)刚刚宣布,将由有着17年高盛工作经验的银行家史蒂夫·明奇(Steven Mnuchin),担任新政府财政部长这一要职。
虽说外界对于特朗普的这一人选并不吃惊,但仔细一想,此举似乎意味着高盛又将重返美国权力中心。
事实上,美国乃至全球都不乏高盛人在政府官员和银行家这双重身份间来回游走。这样普遍存在的“旋转门”(观察者网注:所谓“旋转门”,指的是个人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双向转换角色、穿梭交叉为利益集团牟利的机制),不由让人惊呼,“是高盛统治了世界!”
明奇曾在国际著名投行高盛当差17年,身上有着洗不掉的高盛烙印。而高盛烙印,在某种程度上是比华尔街背景更令政坛生畏一个标签,法国纪录片《高盛统治世界》里称,“高盛的企业文化是神秘、贪婪,以及爱好冒险的混合体,高盛人总是过分在乎奖金,根本不关心别人。”
《高盛统治世界》里还说,“他们不需要去行贿,他们只想把自己人放到(政府)里面去。”
深扒候任新财长,高盛背景惹人注目
明奇于1962年出生在纽约(专题)的一个犹太家庭。和他父亲一样,明奇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便进入高盛工作。在高盛工作了17年后,明奇于2002年以合伙人身份离开。在这期间,他大约累计了4千万美金的净资产。
2004年,明奇在短暂地辗转几处,分别为他在耶鲁时的大学室友Edward Lampert和索罗斯“打过工”之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先后分别成立了Dune娱乐公司和Dune资管公司——一个对冲基金。
正是这个对冲基金,参与到了至少两个特朗普的项目,在其中一个进行运作的过程中,明奇还被他日后的这位“大老板”起诉过,虽然后来这一诉讼达成了和解。
在Dune资管公司这边,明奇于2009年,与华尔街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美国金融巨鳄索罗斯等人一道,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因住房贷款而崩溃的IndyMac银行,并将其更名为OneWest银行。
买下OneWest后,明奇等人对该银行的相关事务进行了一系列金融操作,并因此而赚得盆满钵满。虽然,OneWest后来牵涉一系列诉讼,在2019年之前还有14亿美金需要赔付,但它已于2015年8月以34亿美元的价格被转手CIT集团。
据彭博社称,因为明奇在卖掉OneWest的时候获得了大约价值9700万美元的CIT集团股票,所以如果明奇被任命为新一届政府的财政部长,并将这9700万美元的股票兑换为美国国债或者政府批准的基金,将会被免于征税。
在Dune娱乐公司这边,明奇参与投资了多部成功电影,其中包括《阿凡达》《X战警》《美国狙击手》《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自杀小队》等著名影片。
史蒂芬·明奇
2016年4月下旬,明奇被任命为特朗普竞选团队的首席财务官,负责为其筹措竞选资金,效果不错。
在政治领域,明奇的履历一片空白。他之前没有任何从政和公共事务经验,也没有在公众场合谈论过任何经济观点。外界对于他的经济政策主张一无所知。
但事实上,仅“前高盛合伙人”这一个身份,就足够令人恐慌了。
高盛统治世界
2011年,法国制作了一部名为《高盛统治世界》(How Goldman Sachs Rule the World)的纪录片,从较为批判的角度,为大家揭露了高盛背后的秘密。
高盛,是一家成立于1869年的美国投资银行,主营业务是进行金融产品的“游戏”,使其价格大起大落,在整个资本市场中搅弄风云。与其他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相比,高盛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最为鲜明:往来资金庞大,政商人脉充沛,做起生意稳准狠。
虽然规模还不及摩根大通的一半,但高盛以其惊人的赚钱能力,享有“全球第一号炒手”之名。
在全球拥有3万名员工的高盛可以被称为一个“超级银行”或者“金融帝国”,它在2011年就已经拥有7千多亿欧元的流动资金,相当于法国全年财政预算的两倍。
在金融界,高盛就是黄金标杆,它雇佣最棒的人才,员工薪水最高。而这些高盛员工的目的就是赚钱。他们的座右铭是:“成功是不够的,要打败别人才行。”而高盛最鲜明的企业文化就是,“谁赚最多钱,谁就握有权力。”
在华尔街,高盛的员工被称为“银行僧侣”;进入高盛,代表着精英和杰出。来自哪里,毕业于什么学校,种族,宗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足够聪明,对金钱游戏有着一腔热忱。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一大批数学家的加入,高盛开启了金融的黄金时代。这些数学家的任务是将世界化为等式,并为我们周遭的事物都订出价格,然后赌它上涨还是下跌,以便从中赚取利润。而正是这一过程,高盛让他的员工们几乎人人都成为了百万富翁。
高盛和它的员工们与外界撕咬拼杀,在内部一争高下,神秘、贪婪、爱好冒险。在高盛这个地方,个人变得不再重要,几乎所有人都变成了逐利的化身,他们过度在乎奖金,根本不在乎别人。就这样,高盛变得巨大无比,成为了一家投机和冒险的“超市”。在这家“超市”中,交易员掌握着资本游戏的主导权,因为他们从中获利最多。
这一方面,是因为高盛本身的低利放款政策,另一方面,也因为金融监管的松弛。纪录片甚至认为,这种金融监管的松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盛一手造成的。甚至有句话这样说,“政权会有更迭,但高盛权力依旧。”
高盛:借着灾难发大财
作为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高盛的权力在2007年达到顶峰。
这一年,美国人坚信自己的经济一往无敌。
但事实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正在朝着灾难驶去,而船长还没有注意到冰山的存在。
当时,美国人已经缴不出房贷,在短短几个月内,7百万家庭失去了栖身之所或可能被赶出家门,再度陷入赤贫。
而此时的华尔街却是一片幸福祥和的气氛,因为2007年7月,美国股价创下新高,“只要有音乐,就能继续跳舞”。
但高盛却已看出房贷问题中的泡沫,选择离开舞池,用投机的手法对待美国家庭。高盛与自己的客户进行对赌,闹出“Abacus丑闻”。
高盛选择风险最高的房贷,打包组合成为Abacus债券,并想办法为这一债券获得3A评级,并将它推荐给自己的客户,自己背地里却对其进行看空的操作。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Abacus债券崩盘,高盛的客户一共为此损失了7.5亿欧元。其中,德国IBK银行损失了1.15亿欧,最终破产,收归国有。而高盛却从中获得了一大笔中介费加“赌资”。
人们觉得高盛这样做是犯罪,但在现实世界,想要在法律框架内处罚他们,却非常的难,因为高盛及其聪明的员工,擅长运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犯罪行为掩饰得毫无痕迹。
就算是Abacus债券这样的巨大丑闻,高盛也逃过了一劫——它将一名绰号为“魔法师法布”的交易员推到台前,让他来为整个事件担责,而另一方面,高盛花大价钱为法布请顶尖的律师为他辩护,以至法布没有办法背叛高盛——因为他在这件事中本来就罪孽深重,如果不倚靠高盛,他将受到更严重的处罚。
截至目前,法布依然是Abacus案中唯一被告上法庭的高盛员工,而高盛,为了使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撤诉,支付了4亿欧元的罚款——4亿欧元只相当于高盛两个星期的盈利。甚至,高盛连最轻的“行为不检”罪都没有承认。
从数据来看,高盛在2007年,就依靠着买跌次级房贷,以及与客户对赌,大赚130亿欧元。其中,高盛CEO自肥5千多万欧元的薪水,创下历史新高。
这当然不是高盛第一次借着灾难发大财。据一名高盛前员工回忆,911的时候,他们在世贸大厦附近的大楼工作的时候,目击了灾难发生的整个过程,虽然当时不知道是恐怖袭击,但也非常的惊慌担忧,而他们的主管却要求他们继续交易,“不要停止交易,无论发生什么,肯定有的赚”。
高盛势力深入政界:为了利益,没有什么不可以
明奇顺利就任特朗普政府财政部长后,意味着又一个“高盛帮”成员将开始把持美国财政大权。
高盛在美国政商界人脉广大,特别是财政部,屡屡有高盛前高管入驻,包括亨利路·保尔森、罗伯特·鲁宾等,前者是小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后者是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在特朗普的过渡团队中,除了明奇以外,他的首席策略官Stephen Bannon以及另一成员Anthony Scaramucci都是“高盛系”。
明奇的前任亨利·保尔森这个人很值得说一下。保尔森原为高盛CEO,曾主导了高盛的股票上市业务,出任美国财政部长后,才卖掉了高盛的股票,入账3.5亿欧元。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保尔森正好是美国的财政部长,由于他跟高盛关系密切,私交甚好,所以保尔森作出了一系列有利于高盛的举动。
亨利·保尔森
2008年9月15日,高盛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出局,布什政府选择不予救助。
而对于AIG,保尔森在危机发生后,与时任高盛CEO的布莱克芬紧急会面后,建议美国政府出手搭救AIG。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AIG欠着高盛的债,如果AIG倒了,高盛这笔钱也就打水漂了。
后来的结果就是,AIG全额赔偿了高盛,为此,美国政府付出了数十亿美元的代价。
而2008年底,美国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高盛还恬不知耻地公布了近15亿欧元的活力,并占尽各个主要竞争对手的便宜。
保尔森在卸任6个月后,遭到了美国国会的传唤,而在各种博弈之后,美国国会选择了放过保尔森。
对于此事,纪录片《高盛统治世界》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高盛的真面部不仅是一个金融帝国,它还能在国家之上构建另一个国度。
高盛:给我6个月,我让总统自己打脸
2009年1月,奥巴马宣誓就职,放话严整华尔街。
2009年3月27日,奥巴马召集了13家主要银行负责人开会,时任高盛CEO布莱克分位列其中。据媒体报道,当时奥巴马的原话是:人民的长叉就在白宫外等着,他们想要看银行家们人头落地。
在此次会议上,奥巴马承诺将继续援助银行,开出的条件是,银行家们需要支持他的金融改革。
然而,在6个月后,奥巴马去到纽约时,人们发现,权力关系又发生了改变,银行家们又开始赚钱了。惊人的红利回来了,华尔街继续跳舞和豪赌。
6个月前,奥巴马政府握有银行的生杀大权,6个月后,所有的牌都掌握在了银行家的手中。
权力关系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奥巴马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当时的主流思想:华尔街还要继续运作,银行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尤其是高盛这类大投行。
这一回合,高盛又赢了白宫。
那么,这6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只要梳理一下奥巴马政府内拥有高盛背景的要员,就能明白。
6个月的时间,高盛通过对华盛顿的影响力,在奥巴马政府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并模糊了本就不明确的改革方向。但这种影响力,事实上并不是短短6个月就能达成的,在这背后,是“高盛帮”几十年的耕耘,早就布好了影响网络。对于权力核心,无论是美国政府部门,国会,还是联邦机构,高盛一个都不漏。批评者称高盛为“吸血章鱼”。
奥巴马政府背后的“高盛政府”,最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白宫政府、中央银行家和主管机关,以及国际机构。
罗伯特·鲁宾
在白宫这个圈子内,以直接能够接触到奥巴马的克林顿时期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为核心,高盛的人有时任财政部长的首席幕僚马克·帕特森和掌管经贸的副国务卿罗伯特·霍尔迈茨。
在中央银行家及主管机构中,高盛的人有时任纽联储主席威廉·杜德利、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盖瑞·简徳勒、以及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执法部常务部长亚当·斯托奇。
在国际机构中,高盛的人有刚刚从高盛卸任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立克,刚从加拿大央行行长位子上下来、出任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的马克·卡尼。
政界背景深厚,正是体现了高盛文化的核心:高盛员工遵循着“旋转门”的原则,在银行和政府政府之间不断进行着人事轮替,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
高盛影响政坛的理念是,“他们不需要行贿,只要将他们的人塞进政府。”
事实上,除了美国,高盛以此种方法获得影响力的地方还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
2009年,高盛全年的营收与2008年比还有增长,其CEO布兰克芬更是领了700万欧元的年薪。而当时,美国每月要增加70万名失业者。
高盛:搅乱欧洲的金融怪兽
时间到了2010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发酵到欧洲并产生了更深的影响。一大批欧洲国家因必须拯救本国银行而债台高筑。这些国家的伤口让一些金融企业闻到了血腥,循味而来。在这其中,伤的最重的是希腊,来的最快的是高盛。
之所以高盛能在这个“机会”面前一马当先,是因为它对希腊了如指掌,毕竟十年前是高盛帮忙希腊篡改账目的。
希腊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元区,这对于希腊人来说,像是挤入了豪门一般,殊不知,这只是借来的美梦。
当时,希腊国债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0%,而欧盟要求的最高上限不能超过60%,那怎么办?高盛帮希腊想出了一条“妙计”。
这条“妙计”用华尔街行话来说,叫做“货币交换”,比较专业的说法是衍生性交易。
简单来说就是透过外汇来操作贷款,以人为方式降低国债负债数据。
在具体操作上,假设1美元=1欧元,可是高盛和希腊之间进行的贷款协议却是以1美元=2欧元的比例操作,就是汇率写成1:2,但借的2欧元到时候还是要还2美元,而不能只还1美元。
就这样,在这个方案下,高盛和希腊方面进行了4个月的协商,进行场外操作、幽灵交易,希腊账面上的债务减少了2%,价值大约30亿欧元。高盛方面提出,此笔交易希腊政府必须保密,于是这个秘密持续了多年,高盛从中赚得3.5亿美金。
这对于高盛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方案,它以高于市场的利率放贷,且毫无风险;而且,在同一天,高盛还为自己投保了希腊的债务违约险。
后来希腊的下场我们都知道了,国内利率飙升,贷款期限延长、金额加倍,希腊每年需要多偿还4亿欧元的债务,直到2037年。
2009年10月,时任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受命协商此笔账目,高盛建议希腊以私募的方式配售债务。被帕潘德里欧拒绝后,资本市场针对希腊国债的交易剧增,危机从希腊蔓延至葡萄牙、比利时、爱尔兰,整个欧元区陷入威胁。高盛被指为煽动资本攻击欧元区的凶手之一,此后,高盛与希腊的魔鬼协议也浮出水面,高盛成为欧洲领导人的头号公敌。
2010年2月,前法国财政部长、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评论高盛对希腊的做法时称,“所有官方调查都得到了相同的结论,高盛在当时更改高盛账目完全合法。”
同样的办法屡试不爽,欧洲也可以由高盛的人把控
2011年到2012年,在高盛等投行的推波助澜之下,希腊倒地不起,火势蔓延至西班牙和意大利。为了拯救欧元,营救计划花了纳税人几千亿,拖垮了好几国政府。这使得欧盟成员国的赤字加剧了至少10年之久,但什么都挡不住高盛。
2011年6月,高盛前副总裁、意大利人德拉吉试图出任欧洲央行行长。
德拉吉于2002年至2005年间在高盛工作,期间正式高盛帮助希腊篡改债务账目之际,作为对公业务的主要负责人,德拉吉肯定知道且参与了这件事,但他自始至终从未检讨过。
在面对布鲁塞尔的欧盟议员时,德拉吉说,“我对这件事不知情,是我就任以前的事,我虽然负责对公业务,但对卖东西给政府这种事完全不感兴趣。”
4个月后,德拉吉成为了欧洲央行行长。
德拉吉
在高盛的欧洲网络里,除了德拉吉以外,还有前欧盟竞争委员会委员、欧盟委员会主席、后来担任意大利总理的蒙蒂,他曾长期担任高盛的的国际顾问;在德国,前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奥特马尔伊辛,一直以来都为高盛说好话,他曾于2010年春首先预言了欧元区的瓦解;在英国,前欧盟委员会委员苏勒·兰德曾负责经营高盛国际分行,他的靠山包括撒切尔夫人前顾问格里菲斯爵士,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部主任葡萄牙人博格斯,法国兴业银行前CEO、后来的高盛欧洲分行副总裁,法国人特里谢。
很讽刺的是,无论是因为无助还是纵容,政治领导人选择了这些金融专家充当救火队,而在几年前,正式同一批人,想玩火般地用有毒产品将市场淹没。
就这样,高盛的将其巨大的影响网络蔓延至欧洲。高盛在欧洲的运作方式是,不被大众所知晓,却在权力走廊上扮演重要角色。这是一个由银行家、经济学家和政客构成的阶级制度,专为寡头政治服务。
而在高盛这所“大学”中,它所招募近来的精英永远不会忘记它的文化——全球布局,维持人脉。
高盛统治世界的局面是否可以改变
高盛正在影响控制着整个世界的秩序,这一点我们已经可以通过诸多案例证明。那么,高盛这种做生意的手法会一直所向披靡下去吗?
2012年春,前高盛伦敦分行副总裁奎格·史密斯从他服务了12年的高盛高调辞职,引发了一波热烈的讨论,以及高盛内部对于贪婪的反思。
再加上人们对高盛此前行为的对抗和抨击,高盛似乎气焰已有少许收敛。
《纽约时报》就曾公开指控高盛“滥用资本主义”;高盛员工也说出这样的话——“看他们冷酷地谈论如何榨干客户的钱,让我感到恶心”,“过去这一年,我看到了5名高盛高层取笑客户是玩偶”,“即使是魔法师法布捅了Abacus篓子,高盛依然毫无谦卑之心”,“高盛的良心和正直?早被狗吃了”。
就这样,高盛首次成为了金融界阴暗面的代表。而高盛的业绩近几年也不如以前亮眼了,最近还开始了局部的裁员。
作为戳破金融海啸大泡沫的那根针,不知道高盛什么时候才能明白“生意是要做一辈子的”这个道理。
再说回特朗普政府即将上任的新一任财长明奇。虽然大家对于他的经济主张还不完全清楚,但他身上深深的“高盛烙印”无法抹去,况且,他任职高盛的时候正是高盛越走越激进,越来越冒险、贪婪、疯狂的时期。
特朗普此次赢下美国总统大选,美国蓝领白人工人功不可没,可此前言辞激烈的他,在最近当选后却显得极为机敏谨慎,这让大家似乎又渐渐想起他原本的大富商身份。
而聪明又多变的市场,也在最近通过美股上涨、黄金下跌等指标宣誓与特朗普站在一起。
再想想特朗普竞选时期提出的经济纲领,好像对于华尔街又格外优厚。就如华尔街人士向彭博社记者所说的那样,“如果当初知道特朗普对华尔街这么好,那我肯定把票投给他。”
那么这样一来,特朗普上台后,究竟会代表谁的利益、替谁说话、为谁办事,还有谁看不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