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12月2日与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进行了第七次会晤。习主席在担任上海省委书记的2007年和国家副主席的2012年分别与基辛格进行过会晤,在就任国家主席的2013年和2015年分别与基辛格进行两次会面,旨在倾听美国外交家的建议。
综合媒体12月7日报道,在本次会晤中,习近平赞赏了数十年来一直为美中关系的发展积极做出贡献的93岁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基辛格重申,“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老朋友是中国式外交用语,官方解释为“与中国长期友好的外国主要人士”。据《南方周末》分析显示,基辛格截至2010年16次被中国官媒介绍为“老朋友”。而在601人中位居第8位。

习近平会晤基辛格(图源:Reuters/VCG)
美国大选后习近平会见基辛格传递何种信息
上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的一次秘密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现在已经过去了45年时间。45年间,中美关系虽经历风风雨雨,但总体不断向前发展。本次会晤恰逢美国政府换届、中美关系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机。近一个月以来,习近平通过同特朗普(专题)通电话、在秘鲁会见奥巴马等,多次就中美关系作出重要表态。
基辛格在会晤中表示,“希望可以继续发挥促进美中之间相互理解、合作和交流积极作用”。基辛格在11月17日会见了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交接委员会并提供了咨询。基辛格访华参加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的美中关系研讨会日程在与特朗普的会面之前就已确定。本次研讨会是2003年前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制定的框架。
习近平则表示“现在是美中关系的过渡期”,“中美双方要正确理解彼此战略意图,摒弃零和思维”。这一发言着重强调了战略沟通,旨在提议防止做出错误决定,其方法就是通过高层交流、政府间的定期协商渠道。习近平还提及了就重要的国际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并补充表示两国之间的矛盾要用建设性的方法处理。这是中国式外交的方法论。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在会面中再次提及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词。他说:“中美双方要正确理解彼此战略意图,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继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对于双方差异,习近平则表示,“要以建设性方式妥善处理两国间的一些不同看法和分歧。”

93岁的基辛格曾在中美关系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图源:Reuters/VCG)
中国媒体漏报基辛格曾向特朗普所提两个建议
美中之间已经开始了96个对话、合作项目。特朗普和台湾(专题)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专题)的通话也不会让这些渠道停止启动。因此,虽然韩国(专题)因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萨德)系统与中国的关系陷入“寒冬(视频)”,也应该检验并加固与中国现有渠道。
基辛格在11月向特朗普曾提出两个建议。中国媒体只报道了一个,即“让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物担任要职”。这是在建议特朗普让其扮演美中联络人的角色,要求启动对重要问题了如指掌的重量级人物。
中国未报道的基辛格的第二个建议是“国家利益”。美国领导人必须清楚认识到什么才是根本的国家利益。不能让两国之间的许多现有争端遮住了双眼,也不能影响看待新问题的视角。基辛格强调表示,“美国的目标是什么、必须得到什么、必须阻止的最坏情况是什么,要通过参谋准确搞清楚这些问题后才与中国领导人对话”。
据悉,华盛顿和北京都没有透露基辛格访华背后的原因。但中国的外交观察家说,人们期望基辛格能让领导人们更清楚地了解特朗普其人,并减少对美国领导层过渡期间有关不稳定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