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下同),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曾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被列为“三降一去一补”的首位,足见中国决策层对于此的重视。
转眼已临近2016年末,12月27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撰文称:去产能,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败,决不许半途而废。尽管2016年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双双提前完成任务,但是钢铁、煤炭产能仍然绝对过剩,多数落后产能的供求关系并未根本扭转。如果因为市场暂时性回暖而盲目复产、扩产,行业就会再次被拖入巨亏泥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可能功亏一篑。
中共党媒撰文的起因是江苏华达和河北安丰钢铁有限公司生产“地条钢”违法违规行为,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题)及其重视。12月21日李克强在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厉声强调:“只有坚定不移化解落后产能,才能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决不能让落后产能挤占先进产能。煤炭钢铁去产能工作存在个别不守规矩、偷奸耍滑的企业,国务院要派调查组查处、追责”。
如今,重化工行业依旧面临产能过剩格局,也有了“新玩法”,如果任由其“破产”,会导致失业率飙升,银行坏账率攀升,而一旦给予 “注血”,又开始不受节制的粗放生产,甚至介入金融衍生品市场,这种情况下的去产能结构急需新的“药方”来诊治。
李克强在多次会议中,重点强调去产能问题。如今,不少企业又有了新“玩法”(图源:新华社)
扶还是不扶?
在去产能过程中,对其“开刀”的企业扶还是不扶?当下中国重大结构性失衡的焦点,就在于产能过剩。而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许多矛盾,都是产能过剩引起的,或与产能过剩密不可分。李克强曾在6月27日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曾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负债率超过70%,此外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79%下降到2015年的70%左右,钢铁产能已由区域性过剩逐步演变为绝对过剩。东北的有些僵尸企业,就是其表征。
到底怎么扶?是摆在中国决策层面前的难题。诸多地方经济支柱性的能源企业,如钢铁、煤炭能企业面临资金困境。从今年8月开始,大陆多个资源、能源大省的“一把手”亲自带队进京要政策,希望能得到银行对于当地钢铁、煤炭等过剩领域的优质企业予以关照,包括不抽贷、债转股等。
与此同时,与经济周期关系最为紧密的银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一边是去产能的压降任务,另一边是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领域不良贷款压力高企。多位银行业人士坦言,目前个别钢铁、煤炭企业债台高筑,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别说完成去产能的压降任务,贷款坏账已是“板上钉钉”。
另外,去产能下的失业人员安置问题也是其核心,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中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362万人。若去产能比例与失业人员比例为1:1,去产能8%则会引起钢铁产业约30—45万人失业。而相关分析人士,真正解决去产能问题涉及大规模裁员—有人估计几乎将高达600万人。处置不当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和社会不稳定。这种进退两难的格局,给中国决策层出了十足的难题。
多米诺效应
“去产能”问题如若解决不好,将会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到一样引起目前中国一系列的问题,大陆媒体《时代周报》曾发表评论认为,业内人士对如何“去产能”的担心不能说没有依据。但以中共决策层对其的重视程度,要说哪个省区会有意拖延甚至完不成任务,可能性不大。
一直以来,中国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国企在国民经济中享有过大占比。除了补贴政策与特权垄断外,单纯只是通过市场法则来逼迫“顶刀子”的过剩产能就范显然不符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现状。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今年年初大陆商品期货市场,以螺纹钢期货为代表的黑色商品价格带动现货价格大涨,让本已停产的不少国企钢厂恢复产能,大肆生产。
当前政府“去产能”工作已很难单纯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为避免僵尸企业假借“市场需求”为由重返市场,政府在通过市场手段去杠杆的同时亟需佐以行政手段的组合拳来限制“僵尸企业”借市场之名浑水摸鱼。
相关人士分析,临到年末,李克强再次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及坚定不移化解落后产能,决不能让落后产能挤占先进产能,是对“去产能”战略的一次转折。其中的言语中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目前中国政府供给侧改革确实面临更大的困局,“去产能”任重道远;另外一方面表明“去产能”设定的目标可以完成,明年是“十三五”开局的第二年,更面临十九大中国政府的高层换届,如果还没有明确的执行手段调和去产能矛盾,产业化升级的延迟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工业4.0”的大战略。如今,留给中国决策层的时间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