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专家:没想到在美国当科学家要冒这么大险

华裔女专家:没想到在美国当科学家要冒这么大险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薛峰专访陈霞芬:美国国家气象局解雇我,只是为了脸面

  【文/专栏作者 薛峰】

  新年临近,严冬依旧。

  然而,一股暖流却在全美华人社区中涌动。连日来,美国华人的众多微信群相继发起“为陈霞芬送去圣诞礼物”大联动,将数千名素不相识的华人凝聚在一起:力挺陈霞芬,打赢官司,讨回公职,讨回华人的尊严!从12月2日到24日,已募集捐款超过7万美元。

  这个特别的圣诞节,让陈霞芬感动不已。这不仅仅是让陈霞芬收获信心和勇气的节日,更是在凝聚全美华人的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持她打赢官司、为争取公平正义坚强前行。

  此前,笔者曾在观察者网撰文,详细介绍了陈霞芬事件。上周,陈霞芬接受笔者独家专访,她激动地表示,“非常感激华人朋友们的支持、捐助,我现在觉得更有勇气打赢这场官司,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华裔女专家:没想到在美国当科学家要冒这么大险

  

陈霞芬

  笔者这两年通过对您的报道和有关文章,很多人已经了解涉及您的案情,第一场官司应该是赢了回来,美国司法部撤销了对您的指控,人们很关心您现在的近况如何?

  陈霞芬:我现在正和新的律师团队一起,做打第二场官司的准备。

  上一场官司在开庭前一周,司法部因没有所谓的“间谍罪”的证据,撤销了对我的指控,但他们并没有撤销巨额的诉讼费。那时,我所在的单位停发了我的工资,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我四处借款,欠债20万美元打的这场官司。

  本以为撤诉后能回到原单位继续工作,没想到一年之后,2016年3月10日,美国国家气象局解雇了我。他们其实就是想挽回脸面。

  他们从2012年就开始对我秘密调查,2014年10月带走我,让我无辜蒙冤。他们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浪费大量公共资源,非但对我、对公众没有任何解释和道歉,反而夺走了我从事近8年的工作,毁掉了我的全部。如果这次我就退缩,我的合法权益要不回来,很可能还会有其他华人今后一样像我这样受害。所以,我决定再起诉,打第二场官司,讨回公职,讨回公道。

  笔者:第二场官司具体是告谁?有什么诉讼请求?

  陈霞芬:美国的司法程序很复杂,涉及到联邦雇员的官司有特别的程序,都要通过一个保护联邦雇员的独立准司法机构,叫“考绩制度保护委员会”(Merit Systems Protection Board,简称MSPB)来进行起诉。这第二场官司,就是要通过这个MSPB起诉美国商业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简称DOC)。商业部就是我原来所供职的美国国家气象局的上级政府部门。

  具体有三项诉讼请求:第一,起诉商业部完全错误地解雇联邦雇员,要求对受害人恢复联邦雇员的公职;第二,起诉商业部由于种族和原国籍因素所造成的非法歧视,要求他们承认违法;第三,违反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章,对受害人实施非法报复,要求对受害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我在2016年3月被解雇后,经过半年时间大量的法律文书准备,两个月前的10月份,已向MSPB递交了起诉申请。

  笔者:现在您在做哪些准备?会有什么困难?

  陈霞芬:我每天都要和律师一起做大量的法律文书,通过证人质证等一系列严格繁琐的法律程序、周期也很长。

  每天,我都要面对案头上堆积如山的卷宗,经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不但对体力是很大的考验,这种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因为每次在看这些文书材料、找证人的时候,都要重新回到过去那个状态,反反复复地回忆,身心很受折磨。此外也有经济上的困境,第一场官司的欠款到现在刚还了一半,第二场官司的诉讼费还没着落,要到处募集。这是我目前要面对的很多挑战。

  笔者:现在很多华人都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您这个案情,他们是什么反应?

  陈霞芬:从我被撤诉之后,越来越多的华人联系我,安慰和资助我。我也发现,有的朋友好像也从我这个案子上汲取了“教训”,他们说今后可别让孩子进美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当科学家、专家,得冒这么大风险。

  我觉得很痛心,为什么我们华人和华人的下一代要受到这样大的限制!我们华人来到美国都有自己的梦想,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追求公平幸福的生活。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肤色和族群,但我们不能改变自己来到这里的初衷。无论怎样,也要坚持下去讨回公平、讨回尊严。只有努力争取和维护我们自己的权益,才能让我们华人和华人的孩子们能不受限制地去做政府雇员、做科学家,受到真正的公平对待!

  2016年9月,我在美国首届华人大会上讲了自己的故事,很多参会华人们很愤慨,他们说,这是一个孱弱的个体被强大的公权碾压,甚至成为国家对抗的牺牲品;如果忍气吞声纵容这种强大公权的错误行为,很有可能下一个陈霞芬就是你!

  事实也的确如此,十多年前美国发生过“李文和案”,在我之后又有郗小星教授受到同样的遭遇。有调查统计,司法部起诉的经济间谍案,每年的增长速度在30%以上,其中一半与中国有关,华裔(专题)背景正是这些案件的重要因素。

  

华裔女专家:没想到在美国当科学家要冒这么大险

  

郗小星、陈霞芬就华裔被误控为中国间谍出席国会新闻发布会

  笔者:这两年多时间,您认为这个案件对于美国华人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陈霞芬:这个案子发生之后,立刻受到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百人会等很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联络各方面人士关注、声援。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在华盛顿先后召开过两次新闻发布会;42个国会议员联署致信,要求司法部彻底调查华裔屡次蒙冤的事件;国会议员赵美心还就此在国会山质询联邦司法部长林奇。此外,《纽约(专题)时报》、CBS“60分钟”等主流媒体也发表报道和评论。

  这些活动形成了越来越大的社会舆论。我很高兴地看到,2016年4月,美国司法部出台了新的规定,赋予首都华盛顿的高层检察官有更大的监控权限。这就是说,今后的类似案件要在司法部的首席国家检察官或其他高层官员监管下立案调查。6月份,司法部宣布要培训2.3万名执法人员和5800名律师,让他们认识和解决“隐形偏见”问题。

  司法部门正在做一些改革,对这类案件更加谨慎,我们坚持不懈地维权抗争是有成效的。

  如果这次追讨公职的第二场官司赢了,就是一个好的先例,按照英美法系“判例法”遵循先例的原则,就会直接影响以后类似的案件,减少像我这样的遭遇。所以,从决定打第二场官司开始,我觉得这已经不是针对我一个人的侵害,而是关系到整个美国华人生存发展的未来。

  笔者:这次全美发起的“为陈霞芬送去圣诞礼物”大联动,让您得到哪些感悟?

  陈霞芬:回想这两年多,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度过了三个不同寻常的圣诞节。

  2014年的圣诞节,之前我有一个月没出门,不愿见任何人。圣诞节那天半夜时候,我和先生出门透气,感觉以前最喜欢的圣诞彩灯变得好昏暗,漆黑的天空就像一个沉沉的大锅压在我头上,让我透不过气,我忍不住哭了。那时候我想,这也许是最后一次看圣诞彩灯了。

  2015年的圣诞节,由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荣誉主席薛海培先生牵头建立了“陈霞芬华人声援群”,邀请了许多华人社团领导者参加,发起为我送圣诞礼物的捐助活动。加州湾区APAPA、UBC等一些社团积极响应,邀请我到旧金山(专题)做公益宣讲;“硅谷清华校友联谊群”第一次通过微信群发起募捐,阿丹闵是这个500人联谊群的群主,专门帮我第一次做“微信讲座”,有百名校友捐助了1.7万美元。朋友们的帮助让我感到越来越有勇气。

  今年的圣诞节,薛海培先生再次通过“陈霞芬华人声援群”发起大联动。很多朋友在微信群里接龙捐助,有的发给我微信祝福,有的为我寄来贺卡,还有的邀请我到他们家过节。这都是对我精神上的莫大鼓舞,让我感到,有越来越多的华人朋友们和我一起并肩作战。

  这些华人朋友中,既有不求回报的华人社团领导者,还有很多素不相识的朋友,他们真的就像是我的兄弟姐妹。我很高兴的是,能看到大家在这个华人大家庭里团结起来,不单单是为了我,更是为了每一个美国公民和我们的下一代,将来都能在一个正义公平、没有歧视的国土上幸福地生活,一起为我们共同的公平权利去奋斗!

  后记

  现在,“为陈霞芬送去圣诞礼物”全美华人大联动还在进行中。在这个无声的战壕里,参与人数达到数千人。2015年,整个全年仅募款10万美元;而这次仅仅20多天,就募款超过7万美元。从募集的人数、速度、参与面上与2015年相比,都有了强劲增长。

  这是了不起的成功,更预示一个强烈的信号——华人们正义的觉醒和强大的使命感,共同去完成与每一个华人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重大目标。如果说2015年的捐助是出于本能的同情和善心,而2016年的捐助更是为了每一个华人共同的使命担当——坚持下去,打赢这场很有历史意义的官司,捍卫华人的尊严,捍卫社会的公义。

  “帮助陈霞芬,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这个口号已深入人心。现在,陈霞芬案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案件,这是在国家激烈竞争下关系整个华人生存发展的重大公共历史事件。

  历史无情地选择了陈霞芬,她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被迫先行一步,一路走来愈发坚强,直面迎战,不惜任何代价。这时的她,已经不是一个案件的原告,而是一个注定将成为美国法治历史事件的勇士、一个为华人族裔树立公义的领路人,引领着越来越多有良知和正义的人们勇敢站在她的身边。这个队伍在不断壮大有力,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必将留芳青史。

  正如薛海培先生所说,这次大联动有三层重要意义:一是为陈霞芬送去温暖、助她度过难关,支持陈霞芬打赢官司;二是带动华人参与到争取民权和维权的公共事务中,得到历练和成熟;三是希望通过许多像“为陈霞芬送去圣诞礼物”的互助大联动,进一步凝聚华人,孕育和塑造出一个团结互爱、赢得更多尊重的美国华人大家庭(Community)。

  在她感念华人朋友们鼎力支持的时候,整个华人社会还应该由衷地感谢她,因她的勇气和担当,让大家凝聚在一起;因她的坚定和顽强,唤起了华人团结的历史使命。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是一次公民教育的启蒙、维权意识的觉醒;这个过程也是宝贵的,是一次募捐文化的洗礼、华人整体形象的重塑。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