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朝鲜(专题)导弹正处在一种微妙的定位上(图源:VCG)
华盛顿时间1月23日前后,一则来自英国的消息让因特朗普(专题)(Donald Trump)而沸腾的美国再度升温。多家英国媒体发布消息显示,英国有意隐瞒了一起“三叉戟”(Trident)型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失败,令其偏离航线飞向美国本土的事故达半年之久。而这起事故对于美国的导弹防御能力来说,更加带来不可估量的效果。
的确,“三叉戟”导弹的发射事故暗示了美国对于突然飞入的进攻性航空器恐怕是猝不及防的。当这一点与美国前防长卡特(Ashton Carter)10日“假如朝鲜发射的导弹并不具威胁性,美国不一定会击落导弹”的发言结合起来时,外界或许可以从中读出一丝端倪。即美国对于类似突然事件的应对能力可能是欠奉的。这一点甚至将对美军于东北亚的实际行动产生影响。
雪藏事故背后的隐情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于1月22日接受了BBC电视台的质询,其主持人先后四次追问了英军2016年6月时的一起“三叉戟”导弹发射事故。尽管面对记者,梅多次强调自己对三叉戟颇有信心,但是,面对事故本身的严重性,她最终还是选择沉默。
这起英国潜艇在佛罗里达水域演习,导弹飞行方向发生偏差并飞向美国的事故对英国是严重的,对美国也是影响恶劣的。尽管英美之间因其盟友关系,可以最终大事化小,况且英军的核潜艇在美国水域的演习显然也得到了美军的首肯。但此案暴露出的细节对美国的国防来说终究不是个好消息。
当英美媒体突然将这起原本是两国政界秘而不宣的事件公诸于众时,被雪藏了半年的这起导弹事故就带上了另一种骇人听闻的潜台词。尤其是该枚导弹最终系自毁解决而非被美军拦截更显出了其中的不自然之处:这正让外界怀疑美国的本土导弹防御系统可能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尽管相关各方对此不置一词,但这种无可奉告的态度显然更令外界担心。
伴随着这场事件的突然发生,稍有联想能力的观察家就会马上想到刚刚卸任的美国防长卡特就朝鲜导弹发表的最新看法。卡特1月10日进行最后一次新闻会时说,假如朝鲜的远程导弹具威胁性的话,它固然会被拦截。但卡特也表示,假如导弹“不具威胁性的话”,美方也不一定会拦截。这句话在三叉戟风波之后就难免让以往期待美国反导系统的各国人士背后生出一丝寒意。
朝鲜导弹的“威胁”
朝鲜导弹长期以来一直都有一个固定的评价,尽管在1月11日前后,欧美分析人士得到韩国(专题)情报,称朝鲜拥有可制造核弹头的50多公斤钚,且其“生产高浓缩铀、制造核弹头的能力及核弹头小型化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但是,包括特朗普在内的华府重要人士也强调过,称“朝鲜无力发展能够攻击美国本土的核弹”。简言之,朝鲜导弹就属于“不具备威胁性”的范畴,可以不一定拦截。
对美国来说,面对“不具备威胁能力”的朝鲜导弹,如果不“拦截”,按照卡特的说法,首先,美军可以节省拦截装置;其次,美方还能从导弹路径收集更多情报。但问题就在这里,因为美国此前寻求在日、韩设置反导网络时,其核心就在于防御朝鲜导弹,其威胁则在其次。当美军试图推卸责任时,这对不惜一切代价在国内强行推行了“萨德”(THAAD)反导系统的韩国,以及准备借鉴美军关岛部署方案部署相似系统的日本就不啻于一种背叛。
事实上,就朝鲜的军事工业开发能力来说,恐怕平壤是不应该被小觑的对象。前不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Kim Jung-un)在新年致词中称,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也已进入收尾阶段”。但韩国国防部1月11日发表《2016国防白皮书》,指朝鲜制造核弹头能力已达“很高水平”。考虑到朝鲜甚至已经具备初步的潜射导弹能力,这就让局面变得尴尬了:朝鲜的威胁能力显然和美国的评价并不相称。而卡特的发言恐怕就有一种自找台阶下的意味在内。
伴随“三叉戟”导弹的风波被公诸于众,外界恐怕会针对卡特此前的发言得出另一种认识。如果“没有威胁”的“三叉戟”飞向美国不会引发拦截,那么同样“没有威胁”的朝鲜导弹恐怕也会按相似的方式加以处理。至于美国如何重新解释“威胁”,这恐怕就将是特朗普及其幕僚们未来要考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