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又是一年春节时,每到年节时分,中国最有特色的无疑是中国人每年一次的人口超规模迁徙,几十亿人次的迁移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看来都是一种空前盛况,瀚哥自然也是中国春运大军中的一员,从自己平时工作的大都市回到老家,将身份从丹尼尔回归到二狗子,在笔者春节的观察之中有一个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却让笔者陷入了深思。
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多少年轻人拥挤在狭窄逼仄的老公房,用高价租住在所谓的老破旧里面,但是在大多数的县城,房地产却存在着严重的空房现象。即使是人口回归最多的春节,在瀚哥自己老家的县城里,还是大量的房子呈现出空置的状态。根据最不精确的统计办法,连续几天数灯的结果,可能这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情形还是不容乐观。不过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话题是,为什么空房这么多,年轻人却还是愿意在大城市呆着呢?
一、大城市的集聚效应
根据城市经济学的标准理论,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人类生活的供应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城市作为人口的集聚地,由于人口的集中需求形成了规模,自然而然的就让生活变得更为方便,这就是人口集聚从聚落发展成为乡村,再从乡村发展成为城镇的基本逻辑。因为集聚很多的东西都变得更加方便了,比如说生活必须的水电煤、宽带如果在人口稀疏的农村是很难建设的。但是在城市的话,这一切都会变得很简单,基础设施更为便宜,物流、交通也都更为发达。而且越大的城市,其基础设施的条件就越好,其服务水平就越高基本上是中国的一个共识了。
而人口的聚集直接会带来产业的聚集,产业的聚集带来工作岗位的聚集,从而创造了就业与收入,并且人口再形成循环,衍生出更多的岗位与工作,举例来说,如果你不在城市,你需要吃顿饭可能要走20公里的山路,但是在城市可能就在你家门口,更为简单的甚至你可以用饿了么、美团外卖等软件让人送上门。
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人口容纳限度却是有限的,人越多人均可以使用的城市公共服务就会越少,等人口超过了其承载水平之后,很快就会出现人口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最为简单的情况就是人口太多,到哪都需要排队,交通变得极为拥挤,房租、房价等居住成本不断提升,最终让生活变得更加不易,于是人口的回流开始出现了。
二、人口的几度反复
面对着一二线城市日益高涨的生活、居住成本,于是很多人提出了逃离北上广的想法,然而逃离了之后却又逃了回来,几番反复下来,中国的城市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很高,但是人却络绎不绝,三四线城市房价不高,但却没什么人购买。
这是为什么呢?前面我们总结了人口为什么会集聚,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走:
一是大城市拥有着大城市的多元生活。相比于大城市,小城市的生活非常的简单,甚至是一种一望就可以到头的生活方式,这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一旦年轻人习惯了大城市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他就难以再适应小城市单调乏味的生活。理论上说,只有人口达到五百万以上才能够支撑起一家以演出西洋音乐为主体的音乐厅。也许在大城市让大家习以为常的酒吧,夜店,音乐厅,博物馆,展览馆在小城市却是几乎难以找到的奢侈品,生活方式的贫瘠让人难以忍受。
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当年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在东部沿海打工的年轻人选择返乡,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却都回来了,回来的原因其实都很简单。男生会说,在小城市我的手机连4G信号都没有,女生会说,我甚至连一家会做头发的发型店都找不到。诚然,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更加明白,也许不是因为小城市不好,而是已经有了习惯的生活,习惯不了单调。
二是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可能。由于人口集聚与集中,很多的产业和机会由此产生,有人曾经和瀚哥说过,在他老家的小城市,基本上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就是公务员、老师、个体工商业者,可能找遍了城市都找不到什么像样的企业或有激情的工作。但是,一个人的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在小城市贫瘠的机会面前,很多人都会选择离开。
三是大城市拥有更加开明的文化。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大到国家,瀚哥读书的时候,法学院的墙上就挂有清朝刑部的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天理国法人情”,可见在国家层面依然会将人情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往小了说,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都是无处不在的人情世故。但是,小城市由于缺乏变化,往往会更加重视人情,更加轻视规矩。在大城市可能只要你按照规矩办事,基本上都可以轻易的办成事情,但是如果在小城市,极有可能是不找人你将举步维艰。
于是,我们看到,虽然在有些时候,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变化,某个小城市的房地产会有某种程度上的疯涨,但是这种上涨却缺乏真正的经济基础,房子建成之后,有价无市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所以,一线城市只要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那么他就具有着小城市无法具备的优势和实力,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年轻人前赴后继的进入其中,生活或者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