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中国孤注一掷的柯达会走向没落?(图)

为何在中国孤注一掷的柯达会走向没落?(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为何在中国孤注一掷的柯达会走向没落?(图)

  柯达是胶片行业的传奇式企业,当然如今也是这样;但是柯达的威势与其鼎盛时期相比已显得微不足道。柯达为何会没落?这也是管理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一大主题。

  柯达的衰退理由在中国也能找到,让我们一起追踪调查一番。

  中国有一项“98协议”,被称为是“导致柯达没落的协议”。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长陷入瓶颈的胶片制造商柯达计划在中国寻找突破口,即“成长的市场,向中国进发!”但是这条路并不平坦,因为当时日本富士胶卷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约为60%,可谓是一枝独秀,因此柯达需要打破常规的战略。

  该怎么办才好呢?

  时任柯达CEO的乔治·费舍与当时中国的朱镕基总理举行了会面。费舍向朱镕基总理提议道,“如果中国承认我们的市场垄断地位,我们将使亏损的国有企业恢复正常”;而对国有企业改革满腔热血(视频)的朱镕基总理自然接受了这一提议。一切开始如期进行,柯达和中国政府在1998年3月签订了所谓的“98协议”。

  根据协议核心内容,柯达将收购中国7大国有胶卷工厂中的6个或通过购买设备使其实现正常化,但同时在3年内不能接受来自任何外国企业的投资;而朱镕基则爽快地承认了柯达的市场垄断地位。

  柯达似乎取得了成功。柯达在3年内占据了中国胶卷市场的50%以上,并在中国全国开设了约8000个胶卷冲洗店,可以说是赶走了富士胶卷,成功占领了中国市场。

  但是柯达随后开始逐步跌入了“中国陷阱”,国有企业正常化出现了问题。柯达虽然按照合约向国有企业投入了12亿美元,但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花费了不少金钱,却找不到用武之地;虽然应当进行结构调整,但是铁饭碗并未被打破。

  在柯达于中国泥潭里挣扎的2000年代初,世界胶片行业开始飞速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数码相机的问世,胶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自从手机具备照相功能后,相机则走出了人们的视线。在这一黄金时间里,柯达却不得不在中国市场挣扎;而这便是“孤注一掷”的投资所酿成的惨剧。

  事不关己?不,这也是韩国(专题)所经历之事。

  STX投资大连造船厂便是一个例子。STX在2008年投资了大连造船厂,投资额约为3万亿韩元,而当时造船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在毫无明确的工厂运营战略下,STX便鲁莽地完成了100%的单独投资:购入建造海洋成套设备的最高级设备,并雇佣了总数达到两万名的员工。

  结果也是众所周知。在项目启动的同时,订单开始锐减;最终,STX不得不在2013年3月选择将大连造船厂关闭。

  STX前任会长姜德寿曾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

  “您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未能预测到造船业的景气衰退而投资了大连造船厂,这是作为管理者所犯下的最大错误。我们在大连造船厂上投入了约3万亿韩元,但却面临不断的撤资状况,这让我们要如何承受?”

  这正是对中国强行投资所进行的深刻反省。

  中国是可以孤注一掷的市场吗?三星、LG、POSCO和现代,许多韩国代表性企业均在中国投入了以万亿韩元为单位的规模投资,而其中部分企业梦碎的声音也传回至韩国。

  中国是适合倾注所有的市场吗?柯达“孤注一掷的事例”便是前车之鉴。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