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2 03:36:53 来源网站:加拿大家园网
移民故事4则:修缝 争论 私房钱 原味
修理地库墙体裂缝
(苏菲)3月初下了一场小雪,然后气温就爬到了零上,老天改了主意,开始下起雨来。 3月的第2个周末,暴雨哗哗地连下了3天,天都快下漏了。老公想起该查一查地库,看看有无特别的情况。这一查把我们都吓傻了眼,整个周末过得无精打采,唉声叹气。地库有一面墙出现了一条很细的裂缝,雨水已经通过那个缝,慢悠悠地渗了进来。 老公不知道从哪道听途说了一些信息,他说要修这个裂缝,得大动干戈挖地三尺,在室外挖出2-3立方米的大池子,然后人才能下去把裂缝修好,费用得好几万。我一听头就大了,这大数,可以开回家一辆嘎嘎新的车子。要扔掉一辆新车的钱,简直跟割肉没啥两样。
周一上班后,我赶快跟同事打听这类维修的情况,他们说要不了这么多,几千块应该是够了。几千大洋也能买个二手车,扔掉这个数还是让人心疼,不过比起几万来,金额一下缩小了十倍,心顿时平静了不少。 我决定去华人论坛发个贴,看看别人都能给些什么样的建议。上了坛子一看,五花八门的修房子讨论正热闹地进行着。看来这场暴雨给很多人家找来了麻烦,相比之下,我们家地库漏水还不是最惨的。
一个网友说他们家房顶的瓦可能给大风刮跑了,他们家的房顶漏水。跟贴问他怎么知道房顶漏水,房子不是有隔层吗?那位老兄不屑地回答,家里都用脸盆接水了,还能不知道房顶漏水?另一个网友说他们家也在用脸盆接水呢,正打算找建筑商算账去。
我把地库墙渗水的情况贴出去后,很快有几个网友予以回复,并热情地出主意该怎样修。一个网友建议我别在坛子里瞎耽误功夫,说高手没时间在坛子混,在这里招揽生意的人肯定修不好我的墙,还是赶紧去找正规的专业人员去修。
我觉得网友言之有理,于是出了坛子,很快在网上找到了4家专业地库补漏的华人公司和2家西人公司。和他们一番交流后,我大致了解到他们修理的方法和材料,以及各家的收费标准。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修理这个墙裂缝只需几百块,而且多数人家还给25年的保修期。 加拿大家园,
从花上几万或几千,到现在这费用一下子降到“区区”几百块,像不花钱一样,我心立刻释然,对此欣然接受。“扔掉”几百块从来没有让我感到这样轻松过。 我把了解到的情况报告给老公,然后我们决定请其中的一家公司来修。和他们约定了时间,2天之后,那家公司派员来,在傍晚前修好了我们地下室的墙裂缝。但愿从此我们的地库相安无事。
争论
(阿妍)“argue”不是什么好词。可生活中无法避免。
我读书时,班上有位胖大妈,黑黑,高高,胖胖,又壮实,每天头发变幻不同色彩,衣服不光紧身而且花哨。我不喜欢她的原因是:她太喜欢指责别人。总是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好。就没她顺眼的。后来,不幸和她坐一排。某天,她冲我嘀咕上了,说着说着,开始有些很不文明的词出现了。我立刻大脑充血,心跳加速,血脉喷张。我英语不好,遇到这种需要急智的功夫就更显拘促。情急之下,用中文飞快地大声地冲她摇头晃脑几句。她一下子愣了,不吭气了。从此再没惹我。旁边克罗地亚老头好奇地问我:你用中文说什么了?我说:我赞美她了。他还不死心:赞美她什么?我瞧这老头看戏不怕台高的样:赞美她像猪一样。老头夸奖说:你比喻得真恰当,她太胖了,要减肥。靠。
朋友也遇到一事。买汽车的地方打来电话:您在我们这买车一年了,我们可以免费帮您清洗检查一次,请您有空时光临。朋友一想,不花钱帮我检修,售后服务真好。轰轰地开车去了。到地,车钥匙交出去,自己坐一边看报纸了。正看着聚精会神时,洗车的打岔:您的雨刷要换了,给您换个新的吧。朋友头也没抬,随口就“嗯”了一声。临走,人家很礼貌地给一帐单–一百多。朋友问:不是免费嘛,怎么还收钱?人家客气地说:给您换了新雨刷,您刚才同意的。朋友一听就毛了:我车才买一年,雨刷跟新的一样,谁让你换的。人家可不答应了:换都换了,您付钱吧。朋友也硬起来:不付,找你经理。人家那热情洋溢的脸立马成了冰天雪地:经理不在。朋友也不怕:经理不在,是吧,好,我投诉你去!我有你投诉电话。这下软了,经理马上现身。Argue了一番,最后达成协议:这一百多块当作维护费放在这里,以后修车或维护时冲抵。
三毛有篇文章叫《西风不识相》说的就是西方社会里一些不文明不文化的事。平时,中国人大多“和为贵,忍为上”,不太愿意和人argue。可人家以为你好欺负,得寸进尺。如果无法避免,那就只能勇往直前。英文骂人的词咱脸皮薄说不出,但,咱还是有办法找到不窝气的方式的。Argue你,又怎么了?!
私房钱
(点心)我妈妈没有私房钱,当然也是我爸爸挣得少,就是想存,也存不下几毛钱。受妈妈影响,我也没有私房钱,我对钱没有概念,容易丢三忘四,钱到了我手里一下就没了,所以我们家的钱归先生管,我的收入都交给他,需要零花钱就找他要。
私下里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好,不用操心,可是和大家一聊才知道,原来很多女友都有私房钱。
华的老公在内地工作,她和孩子留在香港,两个人两个星期见一面。华存私房钱的理由很简单:我没有工作,如果手里再不抓点钱,以后他不要我怎么办?如果我要以这理由存私房钱恐怕说不过去,大家都知道,在国外想发展点婚外情什么的不容易,缺乏土壤,我没有这方面的危机感。
丽也存私房钱。她有自己的诊所,收现金的时候多,不上交老公,虚报收入就可以小有盈余。至于钱呢?她喜欢支援自己的亲戚,或是给自己在国内的家人买东西。我的亲戚都比我有钱,我通常是那个被救助的对象,至于我国内的爸妈,他们也恨不能省下钱来支援我,这个存私房钱的理由也不成立。 本文来自
静嫁给了外国人,朋友说,要存点钱,老外怎么能可靠?静在家里管钱,老公挣的每一分钱都给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口袋掏空,一分不剩地交给她,凡是超过5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经过静的批准。所以当白人老公无意间发现静存的3000美元的时候,吓了一跳。静想,如果他知道自己背后存私房钱,该是多么生气啊。静也吓得呆呆地看着他,想了一会儿才说:哦,我忘了存了。静后来把这件事情告诉妈妈,妈妈责怪她说,人家那么好的孩子,扒心扒肺地对你,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我听了静的故事,更不敢存私房钱了,我用钱先生从来不管,如果我存私房钱的话,那不是要伤害我们的感情吗?要知道我们的经济是非常透明的,这一方面是对彼此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意让钱成为夫妻感情中的杀手,真正实现夫妻融为一体的理想。
先生倒不反对存私房钱。女友嫁给了一个在北京工作的法国人,虽为他生儿育女,然而财产却不公开,数百万的房产和汽车等一干财物,都挂在先生的名下。先生担忧地建议:你得告诉她存点私房钱防身。我笑问,那是否我也要存防身钱呢?他倒笑而不答了。
生活的原味
(逸君)前几日学做川菜,大把的花椒呛锅,大勺的辣椒油泼洒,重油重味,大火快炒,偶一颠锅,肉片、鸡丁、鱼片、豆腐在锅中翻飞,一片香气飘出十里,很是快意淋漓。端上饭桌,麻辣辛香的滋味,总能多搭销几碗米饭,煮妇颇有成就感。
这几日,不对了,老公的喉咙开始干涩疼痛,连耳中也有些发炎。膏粱厚味,看来的确不能多吃。为了养生,还是换回原来的吃法。
我们是南方人,历来口味清淡。家乡靠海,常常有新鲜的海产,特别是刚捞上来的海虾,只需于加了葱姜的沸水中烫过,那清脆鲜美的滋味,已足以征服每一个挑剔的味蕾。出国之后,再没有这般的天时地利,吃海产时,往往需要加上一些额外的调料,掩盖某些不习惯的滋味。
不说海产,就是最简单的排骨汤,也是以原味最广为接受,加入几段脆生生的白萝卜,简朴却有着回甘的余味。这样的原味菜色,对原料的要求最是苛刻。一丝半点的不新鲜,味觉便大打折扣。不若红烧糖醋,还可以藉由调料的浓重,放松对材料新鲜度的要求。
也不说人生这么大的字眼,我们谈生活。在热闹的欢聚之中,仿佛所有的人都是快乐的、所有的话语都是热情的,一如火红辣椒肆意的泼洒,大量明油调和的颜色,热烈得化不开,令人想到香港喜剧影片的结束画面。
一切的摩擦和不快,被欢腾的场面掩盖,但是并未结束。正如浓烈的调味掩饰了大排档材料的异味,只有在回去后闹肚子的时候,才露出真相。
因此,我更喜欢观看热闹之后平静的画面,白发伴侣的相互扶携,年轻夫妇的自然相拥,父母孩子的亲切交谈,那些不为着在旁人的目光里展示的画面,流露的恰恰是最本质的情感,最真实的生活。
是否,多年以后,当一切喧嚣都已沉寂,那些依然沉淀在我们心底的爱与关怀,才是生活未经篡改的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