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往年中国农历新年之际,美国总统、国务卿一般都会发表贺词,表达对在美及世界华人的祝愿,有时也会借机赞誉美国文化的繁荣、多样和包容。但特朗普(专题)今年打破这一惯例,春节伊始并没有发声,仅有代理国务卿代表特朗普政府发表新春祝福。
等了13天,即北京时间2月9日,农历正月十三,特朗普才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人民“拜年”;特朗普在信中同时对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专题)给自己发的就职贺电表达感谢,这距离他就职已经有19天的时间。
从文化传统层面讲,正月十五之前“拜年”,符合习惯,基本上可以接受;从礼仪层面讲,特朗普此前收到过习近平的贺电贺卡,这次也算是一种回礼,只是这种回礼的手法拖沓且粗糙。
从白宫非常简短的声明可以看出,特朗普信函仅仅是一种礼仪性的问候,不侧重沟通两国关系及地区和全球事务。其中唯一一句寄望两国关系的词语“constructive”(建设性)绝非特朗普式的用词。相比去年特朗普同习近平通话时所用的“the greatest”(最强大),这一用词略欠火候。
特朗普致信习近平只是一种礼节上的问候(图源:VCG)
如果仅仅是问候的话,这种信函不发也罢。双方通话也无需通过此次迟到的信函来做铺垫。
特朗普完全不用在中国农历新年即将结束之际发这封信。从公关层面讲,这是一个糟糕的策略,因为春节结束之际,外界基本上已经忘记或不关心特朗普是否“贺新春”。
至于“元宵节”,外国领导人基本上不发贺电或祝福,这次特朗普恭贺元宵节只是因为这份迟来的春节祝福接近元宵节而已。更何况,他的女儿伊万卡已经在正月初五前往美国驻华大使馆,“替父”传达了新春祝福,也带有足够的符号意义。
现在致函习近平,无论其本意如何,都反映出特朗普的一种被动与迷失,侧面凸显出习近平的镇定自若。中方收到特朗普祝贺信函后,表示“高度赞赏”,说明中方近来的对美公关及接触策略奏效,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效果。
从特朗普胜选、就职至今,习近平至少四次主动接触特朗普,即两次贺电、一次通话以及一张贺卡。但是,特朗普上任后已经同至少18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了通话,而外界关注的“习特通话”至今尚未实现。相比迟到的祝贺信函,更有意义的应该是两位领导人举行通话,就双边、地区乃至全球议题首次进行深入交流。
真正实现通话,要让两位领导人“有话可说”,或有共识可寻。但是,特朗普组建的国安团队对华鹰牌色彩浓厚,尤其是其改组的国安会以及成立的白宫全国贸易委,处处将矛头对准中国。特朗普本人更是威胁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等。
在发布移民(专题)禁令、藐视司法、继续批评媒体之后,特朗普已经将自己置于国内外舆论的风尖浪口。修墙、退出TPP和限移民,特朗普确实是在履行自己的竞选承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强调“一中原则”不可谈判(图源:Reuters/VCG)
但是,在中美关系方面,特朗普对选民的以上承诺尚未兑现一条。何时或如何对中国下手,特朗普压力很大,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如何着手。他的核心幕僚之间也存在不同意见,很难达成共识。
中方选择主动出击,一方面绕过国务院(特朗普的国务院人员缺位多,全部到位还需一个月时间)直接同特朗普核心圈接触,即特朗普女儿伊万卡(Ivanka Trump)和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以及国安顾问弗林(Michael Flynn)。
据了解,这两人是特朗普眼中的“好人”,已多次劝他放弃了一些可能引发更大争议的行政令。这对夫妇可能是未来推动或主导美中关系发展、平衡特朗普对华强硬姿态的主要力量。
另一方面由外交部长王毅向外界传达中方对特朗普政府的期许。尤其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接受NBC采访时强调“一中原则”不可以谈判,更是凸显出中方捍卫主权及核心利益的果决立场。
再者,特朗普就职前,习近平在达沃斯年会演讲中捍卫全球化及自由经贸秩序、欢迎各国搭建中国顺风车之类的言论,也引起了特朗普团队的警觉。但是,这次讲演在西方引发积极反响,与同一时期特朗普传达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色彩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以说,在中美领导人之间,西方目前对习近平的好评或期待要胜过特朗普。
对于目前中美双方打的这种心理战,实际上是中美双方对双边关系、乃至全球事务主动权的一种争夺,也是试探双方“底牌”的一个过程。在特朗普亚洲团队尚未成型,对华关系政策走向不明之际,中方总能牢牢把握好中美关系沟通的节奏。而特朗普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把握和习近平通话与兑现选民承诺之间的平衡,从而寻找时机,扭转自己所处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