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谁也无法预知,哪一天自己就成为了命运的弃儿。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作者:正阳

  最近,全球都在关注一部“非主流”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因为,它几乎包揽了目前所有热门奖项的提名。在即将到来的第89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中,它获得了六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重大殊荣。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给予《海边的曼彻斯特》高度评价:“一部大师级别的佳作,它以一种感人至深且完全原创的方式探索爱、失去、救赎。”影片将人生的真实和残酷通过极其克制的镜头和表演呈现出来,如同一场欲言又止的倾诉,给人沉痛一击却不至于崩溃,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让人回味。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海边的曼彻斯特》豆瓣评分高达8.7

  电影可以用一句毒鸡汤概括——生活关上了你的一扇门,又关上了你的一扇窗。

  动听的励志金句,总是会把生活的磨难形容成幸福前的必要铺垫:有个杯具的开头不要紧,最后必定是happy ending等着你。但是,真实的生活却残酷地告诉你并非这样:挫折不仅不是喜悦的前奏,更有可能是你整个人生唯一的主题。

  《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是这样一部沾满了小人物血泪的写实之作——它真实得让人发冷,以一种纪实的方式,记叙了一个小水管工Lee的跌宕一生。它是一碗辛辣的毒鸡汤,将hard模式的人生,血淋淋地端在了观众的面前。

  坦白讲,过年期间观看这样一部电影,是有些丧气的。影片里灰蒙蒙的色调,层层叠叠永远也化不干净的雪地,破败的街道,苍凉的对白……无处不在提示着悲怆的气氛。

  编剧及导演肯尼斯·罗纳根曾凭借《你可以信赖我》和《玛格丽特》两度获得奥斯卡提名,编剧出身的他很是擅长打磨台词和角色,善于挖掘细腻的情绪,《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众多台词都让人拍手叫绝。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导演肯尼斯·罗纳根(中)与片中主演合影

  饰演主人公Lee的卡西·阿弗莱克,凭此片获得第82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以及第74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剧情类最佳最佳男主角,甚至创下24小时内拿下七个最佳男主角奖项的纪录,更是奥斯卡影帝的热门人选。卡西是著名导演本·阿弗莱克的弟弟,一直被哥哥锋芒掩盖的他,此次终于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

  卡西占据了影片几乎九成的戏份,挑战极大,但他却相当出色地完成了这个情绪丰满、寡言少语的角色。他生无可恋的表情,也成为了影片里最出彩的点睛之笔——那是被生活操了多少次,才会有这样故事满满的眼神。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lee

  这样一部“非主流”之作,片中没有政治正确、没有星际大战、没有英雄主义、没有屌丝逆袭——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无情的命运中浮浮沉沉,在厄运中孤立无援。

  Lee的人生,就像他终日拂扫的积雪那样,刚刚豁开了一个口子,马上又被新的雪堆填满。他执拗于那些无法随时间淡忘的记忆,然后在两点一线的生活里如行尸走肉一样活着。

  01

  以下是剧透时间,请自备纸巾。

  与其说,这是影片主人公Lee的人生,不如说,这是全世界小中产群体命运的浓缩——因灾致贫,因病致孤……谁也无法预知,哪一天自己就成为了命运的弃儿。

  Lee是海边小镇曼彻斯特(不是英超曼联队所在地)一个普通的蓝领,做着不起眼的通下水道工作。但是,他也不算贫穷——家电齐全、带火炉和地下室的小复式自住屋,一台代步二手车,一个温柔的妻子+一双女儿+襁褓中的儿子,足以说明,他的生活质量仍可媲美许多中国人羡慕的“中产阶层”。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曾经温馨的家一夜消失

  生活的骤变,起源于一场无心之失——凌晨里刚刚送走了熬夜狂欢的一群猪朋狗友,意犹未尽的Lee还想出门买点啤酒零食平复下心情。没想到这20分钟,竟酿成一场弥天大祸。

  仅仅是一个“忘记给壁炉放上隔火屏”的失误,短短几十分钟,他的家里就扬起了漫天大火。睡在楼上的儿女们全部化成了灰烬。妻子被消防队员救出,戴上氧气罩送上救护车,仍痛不欲生地哀怨着……Lee只能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

  他认罪伏法,想把自己送进牢狱来赎罪。可是警察对他的回复竟然是:“这是个遗憾的错误,但我们并不想把你往死里整”,他再也忍不住,拔枪对准了太阳穴,然而扣动扳机却出不来子弹。他只能留下一具空荡的躯壳,继续接受命运无情的嘲弄。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悲痛欲绝的Lee举枪欲自杀

  进入低谷之后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触底反弹的迹象——另一个深渊还在等着他。他的哥哥joe,突然因心脏病暴毙,留下一份出乎意料的遗嘱,让他被迫成为侄子唯一的监护人。然而青春叛逆期的侄子并不服从管教。

  偶然的邂逅让他与前妻重逢,此时前妻早已另组家庭、重新怀孕生子。而他,仅剩下一副孤单的皮囊,偶尔在酒吧里酗酒滋事,偶尔在哥哥的遗产——一艘破旧的船上修修补补,连更换轮船马达这样的小钱,也要勒紧裤带反复掂量。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一直平静的lee终于爆发

  影片的最后,他坐在海滩的礁石上,悬着鱼钩,与旁人谈笑风生——这是他为数不多苦中作乐的方式。曼彻斯特幽幽的大海,与他无法忘怀的记忆产生了紧密的勾连,他只能在这里,回味或者回避自己经历的那些酸甜苦辣。

  这就是生活的本相——它既不是励志片,也算不上苦情戏。毕竟,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中年以后的人生,活着本身就是一条下行通道。但无论再苦逼,生活的路也没有被完全堵死。Lee的人生,就像每一个艰难生存的平凡人一样,在命运的波流里浪迹而已。

  02

  这部片子的“震撼”之处在于,Lee不是盖世英雄,不是逆天枭雄,也不是性感鲜肉,而是现实中卑微的你我他。他能让观影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Lee的人生真实得令人发指,他警醒的不仅仅是西半球那些生活尚可、平平安安的中产家庭,更让远在东方中国的打工一族、小白领小金领们也心头一颤。影片比现实更现实。

  一个20分钟的小失误,足以让你毕生经营的一切毁于一旦。

  一场不打招呼的暴病,你的财富连同你的尊严都付诸东流。

  昨天还有说有笑的至亲,不知何时就会成为停尸房里一具冰冷的尸体。

  而满嘴安慰的猪朋狗友实际上什么也做不了。即便有真心实意想帮忙的兄弟挚友,他们的状况也不比你好到哪里去。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深爱自己的哥哥最终突然离世

  我们光鲜体面的人生,竟然脆弱得不堪一击。抗风险能力为零的你我他,喜怒哀乐全部取决于命运的裁断。

  这大抵,就是导演在大屏幕里告知观众的人生哲理。

  03

  有人把《海边的曼彻斯特》类比为美国版的《活着》。

  相似之处不是没有——小人物的悲凉命运,天灾人祸的突然骤降,两部影片用类似的方式震慑心魄。

  但是,《活着》中小人物的命运,还可以归咎为某个时代的特殊性,归结为某种决策性错误,某种历史局限性,人性劣根性下的时代之殇。

  而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你挑不出时代的毛病——几乎每一个街坊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出了最大的善意,每一个相邻的友人或路人、吃瓜群众都是温情脉脉的,连当年为LEE哥哥做出诊断的医生都出席了丧礼。

  甚至,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从医院到殡仪馆一个电话就有一条龙服务)、完善的法律机制和司法流程(人情味的警察和人情味的律师)也在Lee的人生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Lee却永远也无法从那20分钟的失误里走出。

  这并不是时代之恶,而是人类的原罪。

  

美国版《活着》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赌它(视)

  Lee与前妻都无法放下曾经的惨痛记忆。

  瞬间的偶然改变一生的走向,无常的命运之手不把任何人排除在外,这是基督教信徒Lee的宿命,甚至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