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1 21:23:53 来源网站:新华华人
移民生活:中餐馆在美国仍是廉价劳动力
在美国,无论在繁华的曼哈顿还是在偏远小镇,人们都会看到中餐馆。餐馆,在美国各个州遍地开花,开中餐馆是早期华人来美的一种生存手段,即使现在,很多福建、广东的移民还是把开菜馆作为原始积累阶段的主要经济来源。
中餐馆在美国虽有百年历史,但近10年发展迅速,不仅是数量,规模也远非10年前的“夫妻档”可比,为美国人对中餐的热情推波助澜。其实美国人对中餐的接受程度相当普遍,从北京烤鸭到四川麻辣,从芝麻汤圆到小笼蒸包都有人喜欢。到过中国大陆或港澳台地区的人,或对中餐感情深一些的人,还会买上一本英译的中国菜谱,照猫画虎地在家里做一碗牛肉面什么的。
据说,刚开始时,中餐的地位很高,就像当初西餐进入中国时一样,很贵,请客吃中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是现在,中国来的移民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多,无论美国人多么喜欢,中国人多么自豪,中餐在美国的现状却不容回避——它是一种廉价的异域风味。在纽约,差不多两个汉堡包的钱就可以吃一顿有菜有肉、有汤有饭的中餐了。中国餐馆付出的还是廉价的劳动力,就像美国百姓生活中离不开“made in China”一样,价廉物美是主要原因。
要说中餐馆在美国有多大的功劳:对到美国的华人华侨来说,解决了生计,是赚钱的工具,又弘扬了中国文化,对美国人来说饱了口福,又节约了时间和钱.
引用某博友的话:“日本人说,有路的地方必有丰田车。中国人说,有人的地方必有中餐馆。” 我们开玩笑说:如果哪天所有的中餐馆罢工,好多美国人都要饿肚子。
早年很多广东的移民开菜馆,菜的味道都是广东味,淡淡的。后来福建大批移民,特别是偷渡的,在家乡借债几万美金,被蛇头带到美国。他们一到就隐身在菜馆里,吃住免费,大伙老乡在一起,有个照应,一星期上班至少6天,有些甚至7天,当牛做马还债。
过了两三年,他们还清债务后,开始存钱,然后买菜馆自己当老板,所以很多中餐馆规模都小,往往只有几张桌子,两三个工作人员。堂吃也可以,或者有外卖。一般就是全家人一起,家庭档或者夫妻档,先生当大厨妻子当服务员,孩子收钱或者兼职送外卖,还请几个送外卖的,以送外卖著名。送外卖有时很危险,每年都有外卖郎被杀害的事情发生。
开餐馆的原因是很多人开始不懂英语,找工作不容易,送外卖和当大厨不懂英语没多大关系。之前出现过美国电台在节目里搞怪中国餐馆的事情,也出现过美国电视台报道华人餐馆卖老鼠肉的事情。
原来中国来美国留学的学生,勤工俭学,差不多都在餐馆里做过工,赚学费钱,其中的酸甜苦辣自己知道,还有些留学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始蔬菜,肉类批发,生意越做越大。
不管你喜不喜欢中餐馆,它的生存状态如何,中餐馆为来美的华人提供了生存之路。比如福建移民,每年就从这些大大小小的餐馆,寄出成千上万的美元回中国,修建了无数希望小学,无数老人中心。据统计,光福建长乐一地,在纽约差不多有20万人口,在美国,有“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 ”的说法。在美的长乐人勤劳勤俭,据说,一年至少有9亿美元从美国寄回了他们的家乡。好多人都修建了花园洋房。
在中餐馆,一般来说,大厨的月收入是2000–3000美元,服务人员1500–2000美元,吃住都在餐馆里,很多人没有身份,不用报税,花费也不多,可以剩下1000–2000美元寄回家乡。据他们说,是下岗工人或者农村来的,这种收入换成美元,很划算,打几年工,就可以回到家乡养老。
在美国定居的华人,往往是第一代移民付出辛苦的劳动,开餐馆赚钱,然后继续开大或者开连锁店。他们会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正规的或者良好的教育,所以不少第二代移民,会进入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读书,在社会上从事医生、律师等职业,甚至当政府官员,融入美国主流生活。
中餐馆也是让美国人最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一种途径。它不但给美国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还繁荣了很多相关产业,如餐馆用具和设施的生产行业,餐馆的装修行业,酒业,超市,种植业,养鸡场,海鲜等等,甚至婚宴业,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美国的中餐馆和中国的餐馆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不管从规模还是装修、菜品,美国的中餐馆一般情况下都相差很远。很多中餐馆弄出来的中国菜已经不地道了,入乡随俗,我们称为“美国中国菜”。
在美国的中餐馆,往往有很中国的名字:中华、长城、熊猫、黄河、长江,秋圆,龙苑,新福建,上海滩,老北京,九寨沟等。
纽约的餐馆,有些规模很大,可以同时容纳1500多人,也是不少政客筹款、人们办婚礼的地方,以广东、福建老板的为主。 近几年,有些中餐馆的规模越开越大,装修越来越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