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地道的月光族:宁可我欠人,不可人欠我

2012-01-16 01:40:30  来源网站:星星生活

上次写的《月光老人》描绘了一个乐观率真,烟瘾不小离了婚又失业的加国老人的现状。老人与前妻有三个孩子,如今他们都生活富足,比他强很多。他对他们没有怨言只有祝福与自豪。相比之下,月光老人的生活似乎有点“悲惨”,连修车的钱都得向他哥哥借。但他自己却不以为然,照样抽着烟进修。

其实,如他这样的人,要想找个一般的工作,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他至今还有烟可抽,说明经济状况还过得去。要知道,烟在加拿大可是“昂贵”的消费品,许多来自中国的烟民,登陆后,带来的烟抽完就都自动戒烟。

有网友认为:该老人生活不悲惨,因为他自己不仅认为不悲惨还自得其乐。也有网友很同情老人的现状,心存怜悯。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主张“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钱就猛吃海喝,不在乎形体的变化。还说:“钱花出去才是自己的。最好死的时候欠一屁股债,那才够本。”

不同的人生观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崇尚月光生活的人的口号是: 挣多少花多少,力争工资月月光,不剩一分,只许负债,不可盈余。月光族有以下特点和魅力:

领导时尚保持青春不老,统领新潮服饰、新鲜美食、新款座驾和新颖化妆品,享受一切新事物,走在时代的前列;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加速货币流通;省去与银行打交道的时间和精力,削减银行盈利的可能性,导致银行关门;尝试各种高品质高品味的生活方式,也不畏惧体会身无分文负债累累的窘迫,心理素质强,能够适应生活巨变的挑战;撒手人寰之时,没有任何遗憾,不留一分一文,杜绝一切家庭财产纠纷,一死百了,所有债务都被一笔购销。

一句话,月光族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宁可我欠人,不可人欠我。

月光族如果遭遇困难,因为月月花完了自己的钱,没有结余,只好向亲朋好友求援,这时,亲朋好友是借钱给他,还是不借钱给他?不借,肯定会被批评没有同情心,借吧,他生活得比别人都滋润得多,只不过是提前花完了自己得到的那一份。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计划穿越沙漠的人(甲与乙),带上同样的食品和水,预计三天走完全程。甲省吃省喝,三天的食品和水可以支撑五天;乙没有忧患意识,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三天的食品和水,他两天就消耗完。到第三天,乙向甲借吃借喝,甲借还是不借?结果可能有几个:甲借给乙,乙走出沙漠,甲饥渴而亡; 甲不借给乙,甲走出沙漠,乙饥渴而亡;甲借给乙,甲乙在第五天都走出沙漠,或者反之,都死在沙漠里;甲不借给乙, 甲乙都没有走出沙漠,相续而亡,或者,他们最后都走出沙漠。在不知道前景和结局之时,甲该如何定夺?而旁人又会如何评判甲乙的做法?甲到底该怎样做才算对?

也许上面的例子过于夸张,那么,再举个一般的例子,外出游玩的几个人,有人虽然也饥渴,却省着吃喝,为最艰难时期留有余地,因为考虑到旅途的不可预料。也有人先把自己的那份吃光喝完,再去消费别人那一份,如果别人拒绝,就说是自私没有同情心。那种不亏待自己,然后向别人伸手的人就不觉得自己更自私更没有同情心吗?

所以说,月光一族,既然他们选择这样一种生活理念和方式,就让他们快活逍遥好了,只要不贪别人的那一份,爱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他们可以享受高品质高品味的生活,也应该适应囊中羞涩后的平民生活。

一般来说,中国人相对比较保守,体现在理财方面,多是留有盈余,以备急用。而西方人比较豪放,忧患意识不强,吃光用光,开心就好,他们不怕“欠债”,而且,“债多不愁”。据悉,中国也开始兴起“月光一族”,不知这是不是一种进步?

其实,我对月光一族一点也不反感,相反,我觉得能够成为月光一族,不仅是一种境界,而且,还是一种理想。钱,只有在花出去以后,才正真属于你自己,否则,钱在帐上只是一个数字,在钱包里只是一张纸片而已,钱只有在被人支配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也就是说,花出去的钱才是钱。钱花出去了,主人开心了,这样的月光族有什么不好?只是,不要欠别人的就好。

做个地道的月光族,有多少钱用多少钱,计划周到,不要入不敷出就行。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