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军事观察人士称,中国军事武器的“后发优势”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可忽视,这种根本性的变化,通常会“优先”投射在民用层面上。
据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2月15日报道,由中共军方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因市场投资者看好“中国造”,二级市场早盘卫星导航板块走高,盘中多只北斗产业概念股迎来大涨。并称,北斗系统有望成为继高铁后,中国又一张“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北京时间2月13日,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名为“飞天众智”账号的一篇文章,《中国制造的卫星将取代美国GPS》。
这篇文章称,预计今年7月,北斗三号将发射6至8颗卫星,到2020年前后北斗1-3号共组成35颗卫星的天链,届时,北斗系统将具备像GPS一样覆盖全球、服务全球的能力。
“飞天众智”是由中共解放军科工系统开发的开放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中共解放军军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图源:VCG)
长期对中共军事领域关注的观察人士称,“飞天众智”账号的文章中谈到的美国GPS系统研发于1958年,而解放军的北斗系统研发于1994年,“后发优势”对北斗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搜集情报、监测核爆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美国于1958年展开了一个军事项目并于1964年投入使用。这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以其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应用广而被应用于民用领域。
除了目前应用广泛的GPS,还有很多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世界上有个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俱乐部——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GLONASS(俄罗斯(专题)格洛纳斯)、GPS(美国)、COMPASS(中国北斗)和Galileo(欧洲伽利略)。
中国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是,在军事应用上不想受制于美国。
1994年中国启动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现在,中国是继美国GPS和前苏联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世界上第三个建立了完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中国对北斗系统给予了更多的期待——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专题)主政后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中,北斗系统被认为是一个通吃“民用与军事”两个领域的利器。
按照中共解放军的设想,2012年年末,随着14颗卫星组网覆盖亚太地区的计划完成,中国即将北斗系统向东南亚市场推出——老挝、文莱、泰国、巴基斯坦相继接受了北斗系统的进入。
2016年2月中国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图源:新华社)
2013年北斗系统装备巴基斯坦军方后,巴基斯坦军方人士称,“这让巴基斯坦三军脱胎换骨了”。
军事观察人士指,2013年以来,中国在东南亚力推北斗系统,无论是军事布局或又及地缘政治层面, 北斗系统成为北京构建东南亚“同盟要素”中非常重要的附加因素。
在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概念形成后,北斗系统的民用经济作用迅速被放大——“不少投资者比较认可的观点是,北斗系统有望成为继高铁后,中国又一张‘走出去’的‘国家名片’”。这成了北京对北斗系统作用温和的表述,中共将北斗的军事作用转化为对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有利于国内民众内心生发“更多的民族自豪感”。
军事观察人士称,中国急于在导航系统的国际市场“分一杯羹”的愿望,得益于“后发优势”的效果显现,在美国进入特朗普(专题)时代、英国脱欧导致欧盟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下,北京有充分理由利用北斗系统并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共赢层面上完成对亚太地区的布局,当然,这也只是中共解放军布局全球战略的第一阶段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