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独狼”发家史:四个字贪野残暴(组图)

华尔街“独狼”发家史:四个字贪野残暴(组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华尔街“独狼”发家史:四个字贪野残暴(组图)

  所谓狼性的四大特点,即“贪”“残”“野”“暴”,而“狼暴精神”则讲的是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对一切难关不仁慈、不手软。华尔街从来都不缺狼性,驰骋华尔街的投资巨鳄卡尔•伊坎(CarlIcahn,下称“伊坎”)更是狼性十足堪称“狼王”,早年间谈及此名便能使美国上市公司CEO胆战心惊。

  如果认真追溯伊坎的发家史,不可避免地会认为他做法激进,手段凶险,其最典型的手段之一是企业突袭(CorporateRaid),巨量购入看中的上市公司股份后坐稳战略股东位置并迫使公司作出管理或策略的改革,使股价在短时期内快速上升。伊坎并不关心企业发展,只考虑如何从收购和出售股票中获利,其因此也被称为“企业掠夺者”和“企业狙击手”。

  伊坎曾经最信手拈来的恶意收购手段,换作今日或许并不能被监管机构或政府机构所容忍,其中不少尝到甜头的机构和投资人面临刑事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伊坎并不是唯一一个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得财富的人,却是为数不多被历史记住的人之一。

  花无百日红,持续的盈利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非站在逆风口。伊坎早在20年前便意识到世界正在发生改变,从而调整了自己的投资风格,使其至今仍活跃于华尔街的舞台中心。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伊坎已经从企业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倡导股东权利的高端玩家,而其投资手段也从掠夺式的激进主义强硬模式转变为轻柔模式,侧重于通过沟通来获得股东对其观点的认可从而长久获利,而非一味追求短期套利。

  近期与比尔•阿克曼(BillAckman)关于康宝莱(Herbalife)的一战,更是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伊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公开对决。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伊坎资本(Icahncapital)持有美国国际集团(AIG)4.3%的股份,其他资产包括钱尼尔能源公司(CheniereEnergy)持股13.9%、贝宝(PayPal)持股2.8%、康宝莱(Herbalife)持股21.1%和铜金公司(FreeportMcMoRan)持股7.8%。

  

华尔街“独狼”发家史:四个字贪野残暴(组图)

  狼性十足

  伊坎的故事要从纽约(专题)皇后区的郊区法洛克卫开始说起。1936年,伊坎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高中毕业后申请到了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的奖学金主修心理学。1957年从普林斯顿毕业后,伊坎听从母亲的建议进入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医学系继续深造,由于不愿意天天和尸体“过招”,两年后他选择退学参军。

  就旁人看来,伊坎对金融市场的敏锐认识在他早期的职业生涯中已经体现了出来,凭借入门级的股票经纪人的资本累积,七年后伊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创办了自己的股票经纪行伊坎公司(Icahn&Co.),主要侧重于风险套利和期权交易,并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华尔街一代枭雄。

  1978年,也就是在成立伊坎公司后的十年,第一次参与了一家族电气公司TAPPAN的股权争夺。在成为公司主要股东后,伊坎呼吁将业务出售给业内更具权威的公司。最终,公司由伊莱克斯接收,而伊坎赚了个盆满钵满。此后,尝到甜头的伊坎开始正式出击,大举购入多家上市公司股权。

  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伊坎成为了一个全方位的企业掠夺者和收购艺术家。在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Milken)的垃圾债券热潮推动下,伊坎得以以相当廉价的资金成本杀入市值大小不一的上市公司中,并从低吸高抛中获得巨额利润。其中,最具有争议的一场对决发生在1985年,伊坎对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PetroleumCompany)发动的“袭击”。

  伊坎出价81亿美元,其中有一半是由米尔肯资助的。垃圾债券公司德崇(DrexelBurnhamLambert)发出声明表示对出资“非常有信心”,并拍胸脯表示可以在与潜在投资者毫无对话的情况下提供40.5亿美元的现金。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这般展现“高度自信”的声明信,后来成为上世纪80年代的掠夺者们的标志性行为。

  1985年,伊坎通过恶意收购的方式强行收购了美国四大航空公司之一的环球航空公司(TWA),在购入超过20%股权并出任董事长之后,伊坎开始分拆TWA的资产。1988年,伊坎通过管理层收购TWA,个人获利4.69亿美元,却给这家公司留下了5.4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伊坎在华尔街娴熟运用委托书之争、进入董事会、杠杆收购、恶意收购、巧用媒体、煽动小股东等各种资本和非资本手段,购入了数十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股份,通过威逼利诱董事会和管理层赚取了上百亿美元的利润。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被伊坎“盯上”的企业众多,其中包括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如菲利普斯石油、时代华纳、摩托罗拉、雅虎、戴尔等,横跨钢铁、航空、科技、金融、娱乐等多个行业。

  

华尔街“独狼”发家史:四个字贪野残暴(组图)

  菲利普斯石油战

  伊坎第一次股权争斗是在1978年,当时他正和一家俄亥俄州加热器制造商塔班(Tappan)谈判。援引《洛杉矶(专题)时报》1985年的报道:“伊坎购买了公司5%的股权,获得董事会席位后便要求公司进行清算。随后,将塔班公司卖给了瑞典的伊莱克斯(Electrolux),伊坎在这项交易中投入140万美元,却获得了270万美元的利润。”此后,伊坎又主导了一系列低买高卖的股权收购,而真正为他一炮打响的是与菲利普斯石油之间的股权争霸。

  伊坎与菲利普斯之间的暗斗始于1984年12月,当时皮肯斯(T.BoonePickens)想收购菲利普斯,然而菲利普斯的高管并不想就此将公司卖出,更不想将公司卖给一个只盯住交易利润的“企业掠夺者”。因此,菲利普斯拟定了一份新的资产重组计划,同时表示未来几年将致力于出售资产削减债务,增加股息,以及完成一项十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因为以上条件,菲利普斯在维权之争中保住了公司,也因此支付皮肯斯约2500万美元“维权费”。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与皮肯斯之间的协议并不被股东们推崇,很少有人能理解其中复杂的债权结构,华尔街当时估算,菲利普斯股价只值45美元,或至少比给皮肯斯的报价少个20%。当时菲利普斯的股价仅仅在40美元出头,显然以53美元一股收购对公司而言价格昂贵,而对皮肯斯而言利润不菲。

  1985年2月,伊坎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摩拳擦掌加入这场盛宴。1985年2月4日晚,伊坎向投资菲利普斯的华尔街银行家们寄出一个包裹,包裹中是他写给菲利普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威廉(WilliamDouce)的一封信,以及垃圾债公司德崇的一封“高度自信的信”(highlyconfidentletter)。伊坎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表示,他拥有菲利普斯公司750万股股票,“因此我是公司最大的股东之一。”伊坎在信中恩威并施,告知菲利普斯公司若希望每股55美元都以现金交易,就当这项提议没有发生过,并警告称,如果拒绝他的邀约收购,他将抵制资本重组的顺利进行,并着手于51%绝对控股的恶意收购。信中,他只给菲利普斯公司管理层几天的时间考虑是否接受提议。

  实际上,信中提出的“威胁式”收购方案并非伊坎震惊菲利普斯管理层和华尔街的核心,最难以置信的是,伊坎在威胁要接管公司的同时,手中实际上并没有与之匹配的资金。而德崇所谓的“高度自信”实际上只是一个承诺,承诺能够为伊坎的收购提供40亿美元资金支持,并不具备法律约束。

  最后期限当天,菲利普斯起诉伊坎违反股东表决权争夺(proxysolicitation)和反操纵规则。随着诉讼的进行,菲利普斯向现有股东们示好,发行优先股。为了一劳永逸地摆脱伊坎,公司引进股东权利计划,而这恰恰成为了埋入地下的一颗“毒丸”。

  菲利普斯将伊坎告上法庭的第二天就推出了这项股东权利计划,伊坎得知此事后立刻写信给董事会,而这封信也再次震惊众人。伊坎在信中表示,为了激活股东权利,他将发起大约公司25%股权的要约收购。这意味着,加上伊坎手中持有的5%股权,已经构成30%股权的“毒丸”计划触发条件。

  在随后的几天里,伊坎和菲利普斯开始了公开对决,而这正中伊坎下怀。正如伊坎预测,双方的“互呛”使股东权利计划,也就是“毒丸”计划曝光于公众视野中。机构投资者纷纷表示股东权利计划十分不合理,并迅速站边伊坎。

  伊坎抓住势头,于2月13日正式以60美元每股向菲利普斯发起要约收购,这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起没有实际资金承诺的要约收购。在2月22日股东大会投票表决,3月3日,菲利普斯的计划损失了900万支持票,这是有史以来大型公司第一次在股东投票中落败。3月5日,菲利普斯发布一项新的股东计划,而这个计划也获得了伊坎的支持。

  新计划中,菲利普斯提出一个一揽子交易计划,以价值45亿美元的债券交换50%流通股,并将发行3亿美元优先股作为额外股息,这将增加每年每股3美元的股息。除此之外,公司额外支付伊坎2500万美元费用,并同意以55美元每股的价格达成交易。这意味着伊坎在短短十周内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利润,大获全胜。

  

华尔街“独狼”发家史:四个字贪野残暴(组图)

  榨干TWA

  如果说伊坎与菲利普斯石油之战一炮打响,使之华丽转身成为社会焦点,那他与环球航空公司(TWA)之间的战役则真正奠定了其职业生涯。据《纽约时报》消息,伊坎在获得TWA绝对控股后穿着飞行员的制服在自己的办公室高兴地大喊数遍:“我们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我们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

  起初,伊坎和TWA之间呈现双赢的态势,在1987年到1988年间,诸多航空公司势头良好、盈利稳定。伊坎收购美国中西部航空公司欧扎克航空(Ozark),欧扎克满足TWA乘客往返圣路易斯的航线的需求。1986年,因为恐怖主义弥漫,空中交通管制趋严、流量下降,伊坎又帮助TWA重新部署飞机飞往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等度假胜地渡过难关。

  此后TWA以1.4亿美元价格将网上订票系统的50%股份卖给西北航空(NorthwestAirlines),强强联手使TWA将业务拓展至全国范围。继1985年和1986年连续两年分别亏损1.93亿美元和1.06亿美元后,TWA迎来春天,1987年盈利1.06亿美元,1988年盈利3.09亿美元。

  1988年,伊坎通过管理层收购后拥有公司90%的股权,个人获利4.69亿美元,却给这家公司留下了5.4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在全权掌控TWA后,伊坎着手剥离公司资产,并几乎榨干了公司。1990年TWA的债务危机爆发,长期债务高达27亿美元,其中包括10亿美元的飞机租赁,TWA的年资金成本高达3.92亿美元。

  接下来的一切伊坎做得轻车熟路,在德崇垃圾债部门的帮助下,伊坎轻松将TWA收入囊中。TWA即将离任的董事与伊坎签署协议,称如果TWA的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标准,伊坎有权出售TWA的任何资产。TWA不得不将原本100架新飞机的订单缩减至只剩12架。德崇高息债期限将至,伊坎开始动用TWA的养老基金偿债。为了填补债务,1991年伊坎又作价4.45亿美元变卖了TWA最有价值的伦敦航线业务给美国航空(AmericanAirline)。

  1992年,TWA申请破产,1993年因向债权人顺利出售公司55%股权而暂时幸免于难。不出所料,伊坎便是公司的债权人之一。1995年底,即伊坎辞去TWA董事长一职的两年后,TWA的高管们想出一个方案向伊坎偿还1.9亿美元的债务,并签署“Karabu票务协议”(Karabuticketagreement)。

  协议指出,在未来八年内伊坎有权利以55美分的价格购买任何往返于圣路易斯的机票,并允许转售机票。协议中明确表示,伊坎不得通过旅行社转售机票,然而并没有写不得通过互联网出售。因此,伊坎发现漏洞后迅速注册票务网站Lowestfare.com,继续榨干TWA。据TWA后来估计,Karabu协议为公司带来的额外损失每年达1亿美元。

  除了伊坎谁也没有成为赢家,成立于1925年的老牌航空公司TWA最终在2001年被美国航空收购,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以上两个公司掠夺案例,仅仅是伊坎成为当今金融世界领军人物之一的掠夺战中非常初级的战役。由此可见,伊坎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毫不仁慈手软,不放过分毫机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狼性”十足。援引伊坎早年说过的一句话:“我必须注重股东的利益,而我,就是第一大股东。”

  

华尔街“独狼”发家史:四个字贪野残暴(组图)

  伊坎与巴菲特

  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巴菲特和他的投资实力,认为巴菲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而巴菲特得到的关注确实远超卡尔伊坎。我们不妨粗略算一笔账,伊坎的起始资金为十万美元,1968年至2011年间伊坎旗下公司的年化投资回报率为31%,而同一时期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公司账面增长年化率则是20%。虽然就财富增长规模而言巴菲特远超伊坎,但从长达43年的回报率来看,伊坎并未输过分毫。

  作为华尔街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之一,伊坎的个人净资产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短暂地下跌到了90亿美元,随后几年强势反弹,2009年~2013年期间,收益率达到了225.2%,并在2013年年底站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第10的宝座。

  不得不说,和伊坎相比,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仅成立时间更久,且巴菲特本人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声誉和口碑似乎也更佳。因此,巴菲特往往能用较好的价格购买到不错的公司,且获得公司团结管理层信任,与伯克希尔-哈撒韦齐头并进。

  而伊坎和被投公司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温和了,特别是在他使出“绿票讹诈”(greenmail)手段之后。所谓“绿票讹诈”其实就是变相的溢价回购,指的是单一或多位联合投资者大量购买目标公司股票,主要目的是迫使目标公司出于防止被恶意收购的目的,以较高的溢价或赎金回购股票。

  为了保护上市公司不落入伊坎的控制,大股东们往往愿意向伊坎支付巨额的“赎金”,当他刚开始攻击上市公司时,伊坎的对冲基金便借力打力,着手通过杠杆来展开攻势,诸如此类的“绿票讹诈”令伊坎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不过,伊坎几年前便不再玩“绿票讹诈”,近年来也一直试图努力改善自己的商业形象。意想不到的是,由于伊坎的“从良”策略,旗下企业利润加速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伊坎旗下投资公司IEP每年支付给投资者大量现金回报,在过去的15年间累计年均回报率高达15.9%。而在同一时期,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化利率为8.5%。从本质上来说,IEP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存在诸多不同。业务组合方面,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子公司更注重于保险产业的投资,而IEP则更关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偏好现金流较大、前期资本回报率较低的企业,这也使得IEP的利润增长在早年受到一定制约,但伊坎的投资回报率依旧超过巴菲特。

  2015年不断走低的国际石油价格让IEP公司重仓持有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类股票价格大幅下挫,投资组合价值快速缩水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惨淡,全年股价累计下跌超46%。2016年初,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表声明,将IEP加入负面观察名单。

  然而,在伊坎的投资组合中,IEP只是其26家公司中的一家,因此IEP股价下跌46%并未给伊坎带来太多烦恼。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排名显示,伊坎净资产为183亿美元,排名全球第40位。

  (来源:第一财经)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