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1 02:30:03 来源网站:新闻网
加拿大小镇华人移民路先侨一生做过17种工
加拿大近年的新移民十居其九爱定居大城市,联邦政府一直希望诱导更多移民落脚乡郊地区,使城乡人口分布不再那么悬殊。其实昔日华人先侨到乡郊谋生者大不乏人,更在小镇经营镇内仅有的一两家杂货店或者餐馆,做出成绩,且成为地方上众所熟知的人物,自然地融入本地社会。来自广东的周东海(C.D. Hoy),他的小镇故事正是个经典事例。
在7月1日加拿大国庆节重温这段罕有人翻开的历史,大可给新移民生活启发,找到磨合新社会的道路。
1902年由广东抵达卑诗省的周东海,他的故事距今已达110年。他那个时代,在卑诗小镇经营餐馆、杂货店的先侨为数不少,周东海是随大队的其中一人,但与众不同的是,他还是淘金热潮结束以后,卑诗内陆最早出现的专业摄影师。
周东海的故事近年才发掘出来,有两方面的脉络值得注意。第一、在1999年,位于北温、以摄影艺术为主的普雷森豪斯美术馆(Presentation House Gallery),精选周东海摄影作品举行展览,其后并巡回全国展出,展品还编成摄影集出版;他的故事后来有人拍电视纪录片,开始流传。第二、卑诗大学(UBC)加华纪事(Chinese Canadian Stories)这个加国华人史研究计划,最近把周东海作为典型事例,揭示加国先侨在小镇开店经营,默默融入并贡献社会事迹,意义不凡。
还须经过一番奋斗
今天循着这两大脉络回顾早年先侨生活史,不免令人感慨顿生。首先,周东海可以说“几乎可做的职业都做过了”,可见要走这条到小镇谋求发展而后融入之路,还须经过好一番奋斗。
周东海不到20岁孑然抵加,第一年获温哥华华埠乡亲收留暂宿,在白人家庭当家僮,公余勤学英文,翌年到内陆卡里布(Cariboo)地区寻找淘金机会。其后大约十年,先后在奎尼尔(Quesnel)、圣詹姆斯堡(Fort St. James)、巴克围(Barkerville)等地,当饭店洗碗工、厨师、樵夫、铁路测量工、矿工、钟表匠、理发师、农场工,后来才开始经营杂货店和餐馆。据说,他赴加拿大之后从事过17种工作(包括了专业摄影师)。
然而,成果也是丰硕的。周东海在从事摄影工作历程中,也可以说“几乎可拍的人都拍摄过了”,可见他开店经营,接触的人确实极多。
几乎镇上每个人都拍过
周东海致力开杂货店的同时,也投入资源跨足摄影世界。他流传下来的照片大多摄于1911至1920年间,主要在奎尼尔经营以自己名字为名的杂货店Hoy and Co. Ltd.。由于业务需要经常往返巴克围之间,在这两个小镇拍下不少照片,几乎镇上每个人都拍过了。尤其是原住民、华裔及欧裔移民,更是通过镜头留下影像,看到他与这些族群有广而深的互动。
一路走来,周东海为这些族群、为他自己以及所有像他那样的小镇店主,留下了珍贵的纪录,带来了今天仍值得思量的启示,使我们得有机会管窥当年华人艰苦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