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羽衣飞飞 于 2017-04-05 09:48:58
替藤爸藤妈们说几句话
最近藤校发榜,几家欢喜几家愁,捧藤的有,拍藤的有,怎么样的都有。
我记得四年前在子女坛,大家羡慕的比较多,那时候不少藤爸藤妈们很是诚恳地分享了不少育儿经验,那会儿我是得益很多的一个。学了一年之后,我心里已经很清楚一个出色的学生该具备的素质是什么了。
今年我注意到子女坛比以往接地气一些,过去象UM等等类的学校大家是不太讨论的,今年讨论就比较多。同时呢,这个拍藤的帖子也是此起彼伏,然后我发现,今年藤爸藤妈出来剖心剖肺出来给大家分享经验的就不多。
比如大家常拍的藤娃专业问题,怎么都是CS呢?我本身作为码工,想了好几天才有了点眉目。
我们老留学生刚来的时候,都是一穷二白的,基本都去餐馆端过盘子,有的英文不好的,没资格端盘子只能去后厨房洗碗。
好不容易混到了毕业,乘着IT的强劲东风找到了工作,这个英文问题又浮上了水面。我见过多少很牛的人,写起程序行云流水,说起话来举步维艰,磕磕巴巴想做个presentation一肚子话讲不出来。所以别人都说,看老中的水平,别听他说话,就直接看演示就好了。
因为这个破语言问题,让多少码工竞折腰啊。
可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和她们,是在这里长大的!他们英文很好,数学也好,逻辑也好,环境也好,条件也好,如果做了码工一定比老子做的好。
至于别的专业,父母英文这么差,赚的都不错,更何况是孩子们了,这个是捷径啊!所以父母才想让孩子做这行。
这样想想,我就特别了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最后都在父母的影响下做了码工。
一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象我们这种奇葩肯让孩子学音乐的,因为我自己本来就是23岁从文科转理科,周围也是不少不正经上班非要创业的各种奇葩,这些奇葩们生活的也都还不错,所以我敢让孩子学音乐。
奇葩的经历,决定了奇葩的思维方式。
奇葩这样想:实在不行可以转行嘛。
话说回来,码工不爱做,孩子也可以转行嘛。
比如前段时间坛子里贴的David Chan就是没有违背父母愿望去了哈佛,毕业之后自己选择了去朱丽叶学音乐,之后去纽约谋职,年纪轻轻拿到了大都会乐团第一小提琴手的位置。
出色的孩子,到哪里都闪光。
藤爸藤妈们不在乎别人怎么笑话爬藤,自己闷声发大财,孩子至少在一个阶段到了一定的高度,父母心里骄傲和安慰才是最真实的。
至于别人拍,拍就拍呗,越拍就越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我记得几年前写儿子故事的时候,一个孩子去了S的藤妈给我打电话,很明显她非常不善于表达,但是热烈地跟我讲了一个多小时,围绕的中心都是自己如果小心翼翼守护孩子的热情,如何一直鼓励孩子,在孩子挑战不想做Asian Stereotype的时候,尽量给孩子空间,最后孩子去了S,大一比较低落,之后一直努力,到了大三带领团队比赛的故事。我知道她有更多的话,更多的故事想告诉我,但一时半会儿没法理顺所有思路。
在文学城码字的这几年,我见过太多有深度的父母,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显山不露水的牛气着。
如果不服气,看看多年前本坛宝书《子女上名校,父母谈心得》,那里面父母非常坦诚地分享了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不过是一个坛子啊,能出那么一本书是多少父母的无私奉献。那些可都是藤爸藤妈,花多少心思在养孩子的。
藤校好多所,但愿我们子女坛开辟新藤校名单,扩展藤校领域,不止这8-10所学校,继续认真讨论如何让孩子真正发展自己的健全人格和多种兴趣,最后水到渠成找到自己心仪的学校。
现在竞争越来越白热,养孩子必须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所以说,与其花时间拍藤,不如把自己孩子养成大树,让藤来缠你,然后孩子还不稀罕去,那就真的到了牛爸牛妈的至高境界啦!
PS: 教育不止是银子,还有很多人文思想,好学校是扩展人眼光的地方。很多无形资产,非银子可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