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就在中美两国习川会(专题)的前夕,美东时间4月5日下午两点,美联储公布了3月份利息决策会议的会议记录。经过事前多位美联储高官的吹风,不出所料的美联储目前仍然计划在2017年加息两次。但是,这份会议记录也透露出了让人措手不及的一个重要信号,美联储已经准备要“缩表”了。
这份会议记录里的原话是这么说的:“We maintain our call for two further hikes this year with balance sheet reduction announced in December." (我们坚持今年再加息两次的看法,并准备在12月公布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决定。)
12月份美联储要开始缩表了!12月份美联储要开始缩表了!12月份美联储要开始缩表了!
重要的地方要重复三遍!
首先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缩表”的含义:缩表是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意思。如果学过一些基础的会计知识,大家应当知道资产负债表的两边是相等的,即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因此,假设股东权益可以忽略不计,缩表就是指缩减资产总额,或者从等号的另一边来说就是缩减负债总额。对于作为中央银行的美联储来说,它的负债就是美国经济体系内的基础货币总量。美联储的资产就是它账面上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
在讨论“缩表”的影响之前,不得不先说明一下美联储的“扩表”。众所周知,2008金融危机以后,美联储进行了多次量化宽松,从市场上买入巨额国债和房屋贷款债券,超发货币,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复苏和腾飞。这些国债和房屋贷款债券,就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其规模也从2008年的8000多亿增长到现在的4万亿(见下图):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由危机前的8千多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4万多亿美元,美国基础货币发行量在这8年间增发了5倍多。
当然,这期间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都在“扩表”,大家都在增发货币。比如欧洲央行,8年内基础货币发行增加近4倍(下图):
比如日本,8年内基础货币发行增加近5倍(下图):
我国当然也没有例外,从2008到今年初,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充了接近3倍:
当然,经过8年的印钱过程,各国的金融市场都欣欣向荣。在我国,这种繁荣体现在了房市之中。在美欧日,这种繁荣更多的是体现在股市和债市里面。
美联储当初量化宽松买入的债券,都有不同的还本付息时限。为了给刚刚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市场一颗定心丸,美联储上一任主席伯南克曾经说过,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买入的国债和房贷债券将不会再转手卖出,美联储将一直持有这些债券直至到期还本付息的那一天。
那么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当这些债券到期还本付息了,美联储拿回来的这些本金该怎么处理呢?于是,在后面的美联储利息会议记录中也提到,到期的债券本金将被用于自动滚动购买同类型的债券。比如说,今天到期了1千万美元的债券,美联储拿回本金1千万的同时,其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券持有量也减少了1千万美元。由于中央银行自己就是发行货币的机构,因此拿回这1千万美金就等于减少了美联储发行的1千万基础货币。
通过滚动购买同类型债券,美联储就这样来保持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不变,这也就意味着基础货币发行总量不会因为债券到期而减少。
而美联储3月利息决策会议记录中提到的“缩表”,实际就是指美联储在持有的债券到期还本付息以后,不再把拿回的本金再次购买债券,而是通过缩减基础货币数额的方式来加以处理。这一招,比加息更狠。
到2017年4月为止,美联储已经先后加息3次。按照周三公布的3月会议记录,2017年还有2次加息。前后5次加息,美国金融市场也就打了几个喷嚏,然后一路高歌到现在的历史最高点。其原因说起来也简单,美联储一次加息才增加零点几个百分点,加了三次现在官方利率还不到1%,就是再加两次也不到1.5%,这对于给资产泡沫降温根本是杯水车薪。
缩表则不一样了,这就是直接从金融市场蓄水池里面抽水。美联储目前手中4万亿债券资产中过半是美国国债,而持有的美国国债中近半数额将在未来1到5年内到期,这就是有1.2万亿美元的国债将在2018到2023年之间到期。即使美联储只缩减其中一小部分,在当前美国金融体系的高杠杆环境下,其影响都会被成倍扩大,从而严重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和导致金融资产泡沫的破裂。
令人震惊的不止是美联储在宽松8年以后正式提到了缩表的问题,而且还给出了缩表决策的时间表:今年12月份。金融市场完全对此没有准备,导致了周三当日道琼斯工业指数由大涨(+1%)变小跌(-0.2%)。
上一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任期2006-2013
这里八卦一下,上一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4年初任期届满退休,而他选在2013年12月宣布其一手设计发动的量化宽松的结束。而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在2018年1月结束任期。而且川普已经说过不再对她留任,因此2017年12月正式宣布缩表计划多半也是耶伦最后一项任务。这里恐怕起码有着两层含义,一个是作为量化宽松的设计者之一的耶伦也要在自己任期结束前开启量化紧缩的进程,另一个说不定就是她留给川普的一颗“药丸”。
以作风鹰派见称的里士满联储银行总裁Jeffrey M.Lacker,突然宣布今年10月1日将离任,坦承原因是2012年向分析员泄露美国联储局讨论推出次轮量化宽松的机密
最近几周以来,多位美联储高官或因为丑闻被迫辞职(Jeffrey M. Lacker,美联储里奇蒙德分行总经理),或主动离职(Daniel Tarullo),方便了川普势力进入美联储决策层,更好地掌控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而这份会议记录也恰好抢在川普任命新的美联储高官之前公布,时间点掐得很及时。
如果美联储真的按照会议记录里所说的开始缩表,美国将正式从“宽松”转入“钱紧”时代。巴菲特当年说过:“等到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没穿泳裤。”尤其是那些负债高、现金流不足的企业及其相关资产,都将面临一次“光屁股”的考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国的钱紧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压力又一次上升,现在正是这些国家检查一下自己的泳裤是否系紧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