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朝鲜(专题)“太阳节”进行了大规模阅兵,此前朝鲜疏散了60万平壤市民,给外界传递了十分消极的信号。对此,独立学者邓聿文撰文认为,战争一时还打不起来,但平壤已经丧失平稳转型的一切可能性,最终等待它的必然是崩溃,只是时间问题。现转发该文,供参考。
最近朝鲜半岛风云突变,仿佛大战将临。很多中国人在猜美国什么时候会动手打击朝鲜,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战争还一时打不起来,美国将航母移至半岛,更主要的是对朝鲜施加一种心理压力和军事威慑,而非真的要推翻平壤政权。尽管如此,对平壤来说,它已经丧失平稳转型的一切可能性,最终等待它的必然是崩溃,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对朝鲜同时也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来说,代价最小的半岛统一方案是金正恩下台,同时朝鲜保持现行的社会主义体制不变,然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在这一过程中,推进和韩国(专题)的融合,两韩慢慢再走向统一。因为只要金正恩在台上,朝鲜就不可能改革开放,而不改革开放,朝鲜必定是死路一条。金正恩为什么怕改革开放呢?说穿了,就是统治家族欠的债太多,怕改革开放会戳破用谎言和高压掩盖的假象,引起人民的造反。但如果他下台,新上来的领导人没有这个历史包袱,就可以大胆地打开国门,向世界开放。
朝核问题之所以拖到现在解决不了,原因很简单,这是金正恩的保命武器。所以,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平壤政权的安全问题。解决了安全担忧,朝核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对平壤政权最好的安全保障就是改革开放。但正如上文所说,金正恩不相信这点。他现在是谁也不相信,只相信核武器,而发展核武造成周边国家的不安,引来了联合国的制裁和美国的大兵压境,其地缘环境更加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要平壤弃核,诱导它改革开放,金正恩是不会做的。相反,朝鲜的大门只会关得更严。据报道,朝鲜正在准备大规模的强制移民(专题)计划,将平壤约260万人中的60万迁往城市外围,这就是平壤关紧大门的一个最新表现。
朝核问题解决不了,国门又被紧紧关闭,经济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民众的生存就成问题。所以,朝鲜最后不是败于内乱就是败于外力。我今年2月中旬写过一篇《朝鲜正处于大崩溃前夜》的文章,并预估时间是再过大约10年。现在看来,崩溃的时间有可能还要提前。
这并不是在给朝鲜算命,而是基于历史铁律的判断。从人类的历史来看,一个极权政权,如果不能平稳转型,等待它的就只有溃败,不是败于内部的造反,就是败于外敌的入侵。朝鲜一直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政策失误引发的粮食危机,危机会蔓延很长时间,未来有可能遭受更大自然灾害和政策失误的打击。联合国史无前例的制裁,再加上美国的压力,使得中国都不得不认真执行制裁,这将切断朝鲜获取外汇的渠道及外援,可谓雪上加霜,而这些外贸和外援对支撑金正恩的统治起了很大作用。最近几年来,平壤政权精英阶层的外逃加剧,表明作为维系极权统治支柱的精英阶层也开始对这一体制失望,一旦预感到危机来临,他们会率先抛弃该体制,甚至反戈一击。此外,“脱北者”也开始在美国组建流亡政府,表明他们的政治意识已经觉醒,开始参与到推翻平壤政权的活动中。
朝鲜经济濒临崩溃
在此我不展开分析,只想指出崩溃的方式。第一种,经济长期没有起色,人民陷入普遍贫困,社会普遍对政权不满,精英阶层想着逃离国家,平民则铤而走险,在这种情况下,崩溃只需一个触媒。
第二种,金正恩的喜怒无常和不安感始终会给其追随者带来恐惧,从而在内部制造残酷的权力斗争,导致内部政变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目前来看,通过几年不断地清洗元老和重臣,金正恩的权力已很稳固,内部没有挑战其权力的力量。但这种稳固是表面的,它建立在高压和恐怖基础上,新的反对者随时会被极权政权自身制造出来,这决定了平壤政权天然的脆弱性。如果外部没有压力或者压力不足够大,出于维护共同利益和保持统治地位的考虑,现政权的支持力量尤其是高层会选择把自己和金正恩捆绑在一起。但当前平壤面临的国际环境已是四面楚歌,今后只会进一步恶化。空前的压力必然会传导到内部,诱发平壤政权的内部病变,导致不稳定情绪蔓延,让更多官员不得不考虑自己和家庭的后路。而为阻止内部的离心倾向,金正恩只能选择加强恐怖统治。这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此形势下,不排除一些预感会遭金正恩清洗的官员,联合朝鲜军队中对现状不满的下级军官,铤而走险,发动政变推翻金正恩的统治。
第三种,美韩采取包括斩首行动、武力威胁或小规模军事打击朝鲜的可能性也存在。如果金正恩一意孤行,继续进行核试验和能打到美国本土的导弹试验,让美国评估认为平壤的核武发展已经达到输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阶段,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安全;或者,平壤的一再挑衅已经对韩日等美国盟友构成直接和现实的危险,让美国忍无可忍,美韩对平壤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就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因此,在未来几年,朝鲜是不可能进行平稳转型的,它已经丧失了机会。在这样一个大历史的关口,作为朝鲜的邻居和法律上的盟友,中国如何选择,关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安全,希望中国能够做出合乎人民意愿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