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4月15日,朝鲜(专题)举行了“太阳节”阅兵,这是现任最高领导人任上第六次阅兵,恐怕也是迄今最为引人关注的一次。
在此次阅兵前,美朝间的“斗口”达到近年来最激烈、最剑拔弩张的一次:朝鲜接连进行了多次或成功或不成功的弹道导弹试验,并在“太阳节”前频放狠话,以至于许多传闻称,朝鲜将在“太阳节”前后再次进行核试验,甚至朝方邀请上百名外国记者赴朝,被某些人解读为“见证新核试”甚至理解为“为防万一找人质”,传闻中的“疏散首都人口”则更被一些人解读为“准备打仗”;美国方面,特朗普(专题)及其外交、防务团队不但破天荒地在停战协议生效后发出“不排除军事选择”的露骨威胁,甚至一度声称“中国不配合我们自己也能干”,更通过调航母等手段,摆出一副厉兵秣马、箭在弦上的姿态。
在资信高度网络化、自媒体化和“标题党”化的当今时代,朝美间的这种“高姿态”几乎立即让全世界屏住呼吸,将“4.15”当成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和“热点之热点”。
然而这一天发生的事虽也算得上高潮迭起,却似乎并不符合许多人事前的期待。
朝鲜在这一天循近年来惯例,搞了一次集阅兵、分列式、花车巡游和街边团体操于一炉的“光明节”庆典,随后又试射了一枚据称可能是“火星-7”的弹道导弹,在阅兵中展示了许多装在筒内(也可能就只有筒)的、造型新颖的,据称是远程、潜射甚至洲际弹道导弹等设备,并通过官方媒体再一次发出铿锵有力的“只要受到侵犯我们有能力打击美国本土”声音,但并未有诸如新核试之类被公认会“突破美国底线”的更大动作;美国则一边继续不冷不热地且看且调兵遣将,一面不咸不淡地表示“航母调遣和用兵与否无关”——此前特朗普本人在被问及“对阿富汗极端分子投放超级炸弹是否意在警告朝鲜”时也同样不咸不淡表示“这和朝鲜问题无关,朝鲜问题本身足够引起关注了”。
许多分析家就此指出,“4.15”后的朝鲜半岛局势看似依旧紧张,实则已悄然有所降温。“战争的风险似乎过去了”。
实际上,双方摆出的姿态固然高调、吓人,却并不意味着真要在半岛上刀兵相见。对美国而言,自身国力的收缩、叙利亚(专题)和北约等方向军事需要的增长,都迫使特朗普政府很难再在地缘政治态势叵测的朝鲜半岛再开一个“局”——诚然,许多人相信美国即使在朝鲜半岛动武,也必定是“有限”的、“外科手术式”的,但这种事在朝鲜半岛这样复杂的地方,又岂是一厢情愿所能达到的?至于朝鲜,真的和美国开战意味着什么,至今理论上仍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他们,其实心里比谁都明白。
“4.15”阅兵也好,此前一次又一次“放爆竹”、“放钻天猴”也罢,走的都是“阻击式叫牌”的桥牌路数,即通过显示实力和决心、通过“弄出点响动”引起美方注意,从而诱使其“知难而退”,寻求和朝鲜“一对一”谈判、媾和,用给予朝鲜安全承诺(或干脆说、给予朝鲜政治现状以安全承诺)的代价,换取朝鲜和美国合作,同时用给援助等换取朝“不惹新麻烦”——当然,近年来朝鲜更在台面上提出了“承认朝鲜有核地位”的新要价。
同样,特朗普的美国政府也采取了“阻击式叫牌”的回应手段:通过摆出“我不怕你要挟”的姿态,避免平壤方面没完没了地要挟和不断“涨价”;通过摆出“我不惜动武”和“我不怕一个人来搞定”的架势,力图向相关国家施压,迫使其站在美国一边——或至少不站在朝鲜一边。
但和朝方急于“和美国单独谈”不同,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并不急于、甚至未必想和朝鲜单独谈——这不仅因为美国国内反对和朝鲜做交易的势力实在强大,特朗普也不得不有所顾忌,更因为近年来朝鲜和美国的“半正式外交”,美方饱尝了朝方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收了货不给银子”等苦头,宁可拉上相关国家一起谈,也不敢轻易和朝方“一对一”(这和自贸协定问题上加拿大和墨西哥不敢和美国“一对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4.15”阅兵时朝鲜官媒再次大谈“万里马运动”,这恐怕带有一些有趣的深意:在既不能“放爆竹”轻触美方“红线”、又不能示弱丢面子背景下,适当转移到“安全领域”唱一首高调,也算是不错的“脑筋急转弯”。
相对而言,朝鲜日子更不好过,且手中可用于“阻击”的牌也太少,未来一旦觉得失望,再动用“爆竹”和“二踢脚”的概率也仍然不小,届时恐又会成为对各方耐心和控制力的新一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