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5月1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对会晤朝鲜(专题)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持开放态度,如果境况适宜(right circumstances),会和金正恩举行会晤”。这是特朗普执政后首次作出这样的表态。目前来看,它只是一种设想,属于美国外交与经济施压朝鲜姿态中的“一部分”。
前民主党总统卡特(Jimmy Carter)、克林顿(Bill Clinton)都是在卸任后出访会晤朝鲜最高领导人;最近卸任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说过,在“不设任何前提”的条件下会晤朝鲜最高领导人,但那是在2008年初选时期。
特朗普(Donald Trump)则是第一个在任期内表明“有条件”会晤朝鲜最高领导人的美国总统。如果从以下四个角度看待特朗普表态,足见其特别之处。
特朗普在习特会后对朝鲜问题的表态更大胆、更开放(图源:Reuters/VCG)
第一,在大选对决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期间,特朗普就已经表明愿意直接同金正恩谈判。这句话完全是出于选举需要,因为希拉里当时公布的对朝政策延续了奥巴马时期的策略,特朗普这样说也是为了“与众不同”,与她划清界限。胜选后,特朗普这样说,也可以被理解为履行竞选承诺。
第二,符合特朗普崇尚“强人”、愿意和“独裁者”在内的所有人对话的领导人性格。在特朗普眼里,习近平(专题)、普京(Vladimir Putin)、塞西(Abdel Seisy)、甚至以前的萨达姆,都是强势的人物。和这些国家元首或首脑会面,特朗普认为是一种荣幸。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再次表达会晤金正恩意愿的同时,也同样公布,于5月2日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通话,并邀请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美(暂时遭拒)。
第三,和中国施压朝鲜的大背景、大趋势有关。习特会后,中国施压金正恩,美国看到了初步的效果。从军事威胁、和平解决、甚至美朝直接对话的可能性,特朗普国安团队该说的都已经说了。特朗普现在表明和金正恩会面的意愿,可以说是美国在习特会后对朝示好(或试探)姿态的一种延续。
再者,一个世界头号强国,和一个世界头号封闭落后的国家,双方领导人的接触有三个选择:绝不见面、见面、拒绝表明态度。
特朗普超越政治传统,没有传统包袱,没有意识形态的桎梏(不寻求朝鲜政权更迭),他不可能把话说死(即绝不见面),也不可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即拒绝表态),唯一可行、可操作(即奠定历史地位)的方式就是“见面”。只不过,这种“见面”是他当总统后百天之际说的,而且是有条件的(和奥巴马的操作方式完全不同)。
和杜特尔特不同,强调先军政治的金正恩不太可能对特朗普表态做出直接回应(图源:VCG)
自由派可能批评特朗普此言是异想天开,是缺乏对朝战略(乃至亚洲战略)的表现。殊不知,自由派的一套做法也没有奏效。
希拉里当年曾批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幼稚”。奥巴马上任后虽向伊朗、朝鲜等国伸出了橄榄枝,但现实比想象中更难。一方面是中美全球地位及实力发生转移,另一方面是金正恩掌权后的一些变化超出中美预期,加上美国国内弊政频发,预算谈判多次陷入僵局,社会及政党分裂恶化,导致奥巴马面面俱到的同时,也无暇分身,最终在朝鲜核问题上“零作为”。
不放弃军事打击朝鲜,同时又能说出同金正恩会面的意愿,这是特朗普的两个极端。当然,两个极端能否做得到,是最大的疑问。特朗普总统想要会晤金正恩,这一看似很明确的表态,其实有很多模糊性,实践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执政100天过后,特朗普又要重新推动医改,并且大魄力开启税改。其中的艰难程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大。特朗普将朝鲜核问题定位外交头号优先事务,表明他有些急功近利,侧重用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处理好(甚至说解决)朝鲜核这一国安挑战。
只有应对好这一外部挑战,并做好对国内的公关宣传,特朗普才会更有优势和精力将视线转向国内,兑现“美国优先”的承诺,以求连任。这是本该在第一任期以内政为先的特朗普必须把握好的平衡。
总之,特朗普总统现在谈“会晤金正恩”的可能性只能是一种假想,甚至说是一种假象。不过,这种假象多了,也会综合反映本质,凸显特朗普不同于以往总统的应对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