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温医生有很多“头衔”——不穿红衣的圣诞老人、中国纽带、经济发展大使……
不过,最能形容温医生的是这样一段话:“巴特勒县早教项目的孩子们,认为理查德·温医生是我们家乡的英雄。”
他很瘦,中等个儿,眉毛浓,眼神温润。
西服左胸衣袋里,叠放着半旧的干净手帕。坚持为女性开车门,非常老派的绅士作风。
80岁老人,独自开辆宽大的白色SUV,在美国乡村公路上动辄时速接近130公里。
正是美好的四月天。田野上、道路旁,盛开着金黄的芥菜花和白色的雏菊花。
黄昏时分的格林河,水波一层层卷起细小的涡纹,格外宁静。
老人陪我们东走西看一整天,不显一点疲态。
一辆皮卡掠过我们时忽然减速停下,一对壮硕的中年夫妻降下车窗,满脸笑容,手臂恨不得飞出车窗,对着他大喊一声:“温医生,我爱你!”
车里的男子,是他40多年前亲手接生到这个世界的。
老人名叫温天爵,英文名字是理查德·温。
在肯塔基州南部巴特勒县府摩根敦,他行医50年,接生过大约2000个孩子。
不只接生,他也是小镇和巴特勒县居民的儿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医生。从骨折到内科疾病到心脏病甚至肿瘤,什么病都看。
“温医生是摩根敦的财富,待人好,总是帮助别人”,到处听见当地人这样称赞。
温医生祖籍广东新会,曾祖父是在美国修铁路的华工,父母是留日学生,在日本生下他。 还在襁褓中,他就随父母返回祖国,少年时期从香港(专题)到台湾(专题)学医,后赴北美。
在肯塔基州最大城市路易斯维尔儿童医院当住院医生时,有位国会议员劝说他放弃大城市到乡村环抱的摩根敦,因为镇上唯一的医生年纪太大,不能再行医,镇上就要没有医生了。
1966年1月2日,“温医生医疗中心”在摩根敦开张。风吹落草种,就这样生根发芽。
那时,还有之后很多年,温天爵是镇上唯一的医生、唯一的华人。
小镇居民95%以上是白人,很多人从没见过东方面孔。
起初几年,他获得的回头率很高,连晚上睡什么样子的床,都被好奇八卦。
刚开始,一天只有三四个病人,很快,他凭医术和医德赢得了信任。
几十年间,他常常一天要看约100位病人。
一周七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忙得没时间吃饭喝水。
他的家从不锁门,任何人都可以直接进到卧室门口把他叫醒。上门诊治也是常事。
那时可没有导航仪,有人家在电话里这样指路:往前走,左边有匹白马;再往前,右边有头黄牛;继续往前,会遇见一群鸡,跟着它们就到了。
小镇不富裕。对家境窘迫的病人,温医生不收取诊费。
镇上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他给学校运动队的孩子们免费体检,充当随叫随到的免费队医。
小镇养老院,乃至设在法院大楼地下室的监狱,也是他经常出诊的地方。
“温医生是百万中挑一!他总是帮助病人和他们的家庭,不论他们有什么需要。他是我知道的最好的人之一”,肯塔基州卫生协会的帕齐·赫德森在一封表彰信里写道。
行医之外,他热心慈善和公益。每逢圣诞节,就为县里早教项目的孩子们组织圣诞派对,一一派送礼物,坚持了足有30年,被称为不穿红衣的圣诞老人。
他资助过很多学生念书,甚至帮忙缴大学学费,还为镇上学校捐赠奖学金。
就这样生活和工作,直到两年前以78岁年龄退休。
“做医生,最重要的是有同情心、有爱心,”温医生说,语气平淡。
退休了,还是闲不住,温医生当上了小镇的“经济发展大使”,帮助镇政府在中国寻找友好城市结对,从中国“招商引资”。
镇长比利·菲尔浦斯常常称赞中国人“辛勤工作,友善礼貌,帮助他人”。
这也正是当地人对温医生——镇上第一位华裔(专题)居民的评价。
温医生是摩根敦的“中国纽带”,菲尔浦斯笑着说。
摩根敦居民对中国的友好热情,难以用笔墨形容。
从镇长到农场主、法官、警察局长、普通居民,全都欢迎中国企业到摩根镇投资办厂。镇上的中学和小学,专门请来中文教师教汉语。一年级小学生,已经会用中文从一数到十。
“巴特勒县早教项目的孩子们,认为理查德·温医生是我们家乡的英雄。”
温医生获得过许多荣誉:杰出社区成就奖、圣诞大游行的年长者总指挥、美国家庭医生学会终身会员表彰等等。
行医满30年时,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和肯塔基州联邦众议员共同签名,宣布1996年1月28日是肯塔基州的“理查德·温日”。
有一年圣诞节后,县里早教项目给他写信,感谢他让孩子们度过一个精彩的圣诞节。信中写道:
“从现在起100年后,没人在意你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银行里有多少钱,或者穿着什么衣服。但是,世界或许会变得更好一点点,因为在一个孩子的生活里,你,曾经很重要。”
他还收藏着另外一张“奖状”,上面写道:“巴特勒县早教项目的孩子们,认为理查德·温医生是我们家乡的英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