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屌丝的挽歌:反映美国政治巨变背后因素的畅销书

白屌丝的挽歌:反映美国政治巨变背后因素的畅销书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文/兔主席

  2016年,美国政治发生“巨变”。最近就看了几本关于美国民情的书。这本书是一个美国朋友推荐的,在美国是畅销书。书名叫Hillbilly Elegy,啥意思呢,大概就是“白屌丝的挽歌”的意思。Hillbilly特指来自阿帕拉契山区的美国白人乡巴佬。作者JD Vance是一个标准的白人蓝领问题家庭长大的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较好的机缘,一路参军到伊拉克打仗、勤工俭学,最后成功地考取耶鲁法学院,成为金领的故事。

  

白屌丝的挽歌:反映美国政治巨变背后因素的畅销书

  豆瓣上有这本书,和一些书评。

  这个书可不是什么励志书。而是从白屌丝社会insider的角度,检视了一下美国白屌丝阶层的家庭、文化、困境。对自己的脱颖而出而不是随大多数人沉沦,作者更多的是庆幸。

  (作者所属的“白屌丝群体”,主要是阿帕拉契山脉一带的白人,现在的肯塔基、阿拉巴马、密西西比、乔治亚等东/南部州。祖上是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在美国战后工业发展时期,他们转入到了所谓“锈带”的地区(本书作者的家庭到了俄亥俄),成为蓝领工人。从此,从贫穷到实现了“美国梦”。住上了房子,买了汽车。孩子上学,领退休金。

  一直关注本微博的人大概会有印象,之前在美国大选后我写过一篇文章,《总统大选、标准的美国人及川普民主党人》。是的,这本书就是关于所谓的标准的美国人——lower middle class或蓝领白人。正是他们,决定了2016年Trump获得大选。

  而这个群体的人,在过去几十年里多次绝对性的左右美国政治。民主党2016年大选之败,就败在完全于这个群体脱节。而民主党本来就是要代言这个群体的。

  这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史自传,主要就是关于家族史和他自己的历史。其中,会掺杂一些他对这个社会群体的反思,对社会的反思,掺杂一些有相关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媒体报道,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个群体。

  这本书内容触及很广的,不同的人读这本书的人会获得截然不同的共鸣。

  看完这本书没有第一时间review,隔了两周了,我就随便写几点吧。

  1、美国白人群体内部的分化确实非常大。书中所写的阿帕拉契白屌丝的文化,我看和stereotype的黑人家庭差不多。暴力、吸毒、酗酒、极度不稳定的婚姻和家庭、不负责任的父母、懒惰、缺乏重教精神、一些带有愚昧的性质传统。基本上所有负面的元素都沾了。书中所说的俄亥俄州本地的中产白人看到阿帕拉契白屌丝迁移过来感到震惊:这些醒来的白人土包子更像黑人而不是白人。这就打破了白人自己的种族和阶层成见。这个白人内部的identity / cultural divide我之前也不太清楚,看完书算是知道了。

  Ann Coulter在《Adios America》一书里会说道,阿帕拉契山的白屌丝都是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她暗示:他们在文化上劣于新英兰的来自西北欧日耳曼人移民(专题)后代。这本极富争议的书我后面会说说。

  2、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不稳定的家庭对于孩子成长、受教育的巨大负面影响,以及成为在代际延续贫困,或者导致陷入贫困陷阱的因素。

  书里说的白屌丝家庭基本都这个模式,父母很早结婚,没有生活能力。然后找蓝领工作。或者有一搭没一搭。因为不成熟,比较早就会离婚。女方么很多中学或中学毕业就成了妈妈。离婚了就成了年轻的单亲妈妈。然后自己又没受过教育,没有谋生能力,然后就开始更换配偶。男方,都是一个模子的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蓝领。到中年就会陷入酗酒、吸毒。女的也陷入吸毒。夫妻相处、教育孩子,就是大喊大叫摔锅砸碗(跟stereotype里面的黑人蓝领家庭一样)。孩子在各种阴影和混乱中长大,然后开始复制父母的一生。

  作者翻翻了书学到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儿童负面的、创伤的经历带来的影响,对一个人成年后的身心都有巨大负面影响。ACE对于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并非完全直观的可以量化的成本。

  作者可能还不太知道的就是sociopath / psychopath。这种家庭会制造精神变态和犯罪。连环杀人狂都是这种家庭长出来的。

  对书中描述的白人屌丝家庭这种状况的似乎的普遍性让人感到震惊。

  3、好吃懒做和宿命论和白屌丝

  我原来一直也有一些族群stereotype就是觉得白人还是比较能吃苦有职业精神的,比如说比西班牙裔人好。这本书就是完全颠覆,只收说明了白人里面也得细分。书中的白屌丝群体都是嘴上说得好听(我们要工作;最重要的事就是工作),然后从来不工作,获得在工作中稍微遇到困难挫折就放弃。去领救济,整个一个好吃懒做的状态。实际上这些白人成年群体的就业工作时间比统计上来的少得多。敬业什么的都是嘴上说说。

  这个表面上鼓吹自食其力,其实领救济的行为,和美国市场精神已经有很大的本质不同了。

  然后就是宿命论,觉得社会非常不公,都偏袒少数族群以及1%的人。白人屌丝是没出路的。作者考上耶鲁法学院后,一个亲戚问他:你是不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liberal了?或者说你假扮黑人?——他们认为白人蓝领按正途根本不可能成功,把原因完全外部化。而且对自己的人生宿命论化。

  同样的,这也跟美国乐观的个人主义精神有很大的本质不同了。这是一种绝望和悲观。

  作者是认为这些白屌丝得自强。但必须承认,美国现在的制度是有些问题。民主党本来是要代言这个群体的,但主要精力或者给人印象中的主要精力都在少数族群和一些社会议题上。我肯定奥巴马对LGBTQ和混性别厕所的兴奋度要大于白人屌丝的。这就是民主党落败Trump的原因。

  4、美国梦的问题(expectation vs reality)

  书里面提到的一些“美国梦”的状态是引发人思考的。作者的爷爷就是钢铁厂的工人,领着不错的薪酬。他在他的那一代人里完成了美国梦:就业、买房、买车、孩子上学……他混得比上一代人好,然后就期望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做得更好,用社会学的语言说,进一步向生提升阶层。这种向上发展的期望灌输到下一代里。“你们要做更有意义(或更厉害的)的事情”。孩子们都认为自己以后要做律师、医生。从来没想过要继续做蓝领。所以,对这些人来说,美国梦的标准就是脱离蓝领阶层——这里我想到中国一些年轻的民工子弟或者城市贫民的后代选择做低工资的文员,也不愿意去做收入更高的工匠类的蓝领工作。部分是因为劳动环境的舒适度,部分也是一位stereotype、形象,认为蓝领工作低端。

  但傻子都知道这是不可能持续的,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金融、律师、医生,因为第一,这样的工作机会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也还是需要蓝领,也需要有“硬”技能的人(比如做工程师,需要完成比较难学的学科)。第二,年轻人也得受到相当的教育才有可能有资格踏入这样的职业世界。我们看到,上述白屌丝的家庭环境完全是不重视教育的,处于混沌、愚昧、混乱的状态。这就早就了一大批眼高手低的人。非但不能实现阶层提升,而且阶层还要比他们的父母辈下降。

  这里,美国梦的持续向上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谎言。对于家庭来说,在维系了几十年、一代甚至到不了两代后,就不可持续了。再加上美国在过去二十年里遇到Chomsky说的两大趋势,金融化(financialisation)——经济脱实入虚,同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对于大部分人特别是无高等教育背景的人不适用,同时也不可能创造那么多工作机会;其次,离岸化(offshoring)——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工作机会转向海外。本国劳动市场被掏空。

  这就使得无技能劳动者彻底被困。这就是美国当前的困境。也是Trump尝试应对的问题。

  兜了一大圈,回到主题,美国梦是什么角色?如果横向比较一下,可以看看德国、日本这样的制造业/工匠/学徒文化的国家。一个年轻人去他父母曾经工作的公司做偏蓝领的工人,我觉得应该不会与什么问题。社会文化不应该歧视这样的工种。但在美国看来,似乎就有这个问题。所以,不同社会文化是不一样的。

  我现在想到中国现在的富足家庭的年轻人都去学商科。学文史哲的算是有逼格的了。然后我又想到前段去迪拜,了解了一下阿联酋本国民的问题:这个国家完全依赖外国人。本国人都是养尊处优,一两代下来就全是废物。政府就鼓励工作岗位本国民化(emiratization),先进政府(现在本国人在公务员队伍里也就60~70%),然后私营部门(现在本国人好像连1%都不到)。但国民都很懒,大部分在校学生学的都是商科。理工科鲜有人碰。那么这个国家肯定是没希望的。

  总而言之,回到本书,结论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美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是在结构上不支持大多数中间阶层的不断向上的美国梦的,而且在全球化的跨国劳动力竞争的环境下还会在财富、就业机会、life-chance方面出现绝对的下降。

  低层白人的巨大不满,在书中可见一斑。他们为什么选Trump当总统,你看完至少明白了一半。

  不知不觉说了不少。今天先写到这里。这本书对于了解美国社会、美国政治,必然有很大帮助。同时也给人很多启示。它是作为走在我们前面的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希望中文版出来后,更多的国内观众可以阅读。

  END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