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川普总统接受彭博电视专访表示,他正在积极考虑拆解华尔街大银行,恢复已经被废除的"1933年银行业管制法",让银行的消费贷款和投资银行部门分开。这一番话,虽然因具体政策仍不明朗,川普也习惯言词反覆、改变立场,所以没有立即对华尔街银行股股票造成冲击,但已对大银行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它们可能马上要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付出代价。
川普此番发言,并非无迹可循。去年7月18日共和党新政纲中,已经纳入了支持重启"1933年银行业管制法"的内容,意味着共和党支持对华尔街大银行进行更严格的监管。而事实上,向来支持政府较多管制的民主党,在其最新版的党纲中,也提出以一套"更新与现代化版"的葛拉斯-史帝格法(Glass-Steagall Act,这是1933年"银行业管制法"的正式名称),来取代在1999年通过、冻结该法相关条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换言之,恢复对大银行的较严格管制,目前已成两党共识。连出身华尔街高盛集团的财长米努勤(Steven Mnuchin)、白宫首席经济顾问柯恩(Gary Cohn)都曾表示,支持某种版本的"葛-史法案"。如今想必规画接近成熟,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也如"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他们终将为近十年前惹下的全球大祸,付出相当代价了。
1933年通过的葛拉斯-史帝格法,其实是在为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跌、经济大萧条的巨创力挽狂澜,规定"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必须严格分开,以免一般商业银行因为拥有大量证券,在证券价格大跌下发生倒闭、严重冲击经济的后果。
这项法案在战后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规范,也对金融市场的长期安定,产生了巨大效果。然而,随着新金融商品和新商业科技不断推出,投资银行和证券商透过各种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鲸吞蚕食商业银行的存放款业务,对商业银行产生严重的不公平竞争;而商业银行也想方设法透过信託部和其他控股方式,跨越禁令抢入其他金融获利空间,葛拉斯-史帝格法案已越来越难以落实。1998年当花旗银行和旅行家集团合并时,其实已宣告该法案名存实亡。
因此,1999年柯林顿政府正式送出"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获国会通过,废除了葛拉斯-史帝格法案的相关条文,让银行、证券、保险业的藩篱撤除,结束长达66年的金融分业历史,金融机构也成了综合业务的百货公司;这不仅为商业银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也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被一些专家认为可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强金融业的稳定。
由于业务范围扩大带来的"范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效益相当清楚,金融业随即展开了大规模整并和获利提升。上述花旗和旅行家合并后的1999年,随即创造出超过100亿美元的高额获利。
然而,高额获利当然也伴随着较高风险,而巨大规模更造成了银行"大到不能倒"的后果;一旦出现倒闭风险时,国家将被迫耗用大量资金来援救它,否则社会经济将不堪设想。2008年金融风暴发生后,即使在政府紧急纾困之下,2009年的美国经济生产总值还是下跌2.8%,富裕国家整体更下降了3.4%,即使新兴国家的成长相对较强,但还是造成全球经济成长率为负0.1%,为二次大战后仅见的恶劣状况。全球金融海啸除了耗用大量社会资源救灾,被迫实施"量化宽松"所造成的后续经济动盪,完全无法认可金融业在高风险下所带来的利润增加。
因此,在严格管制、造成创新及服务不足,以及放松管制、但却又会承担高风险,甚至可能重演金融危机的恶果,两者之间如何求取平衡,的确是相当困难的决策。这应是川普政府为何迟迟未能提出一个"更新与现代版"的葛拉斯-史帝格法案的原因。
但既然川普竞选时曾提出要制定"21世纪版"的葛-史法案,华尔街将为金融危机付出代价,银行分拆或被"瘦身"也是必然。只是川普和华尔街的复杂关系,如何出台各方都能接受的法案,受到国会支持,难度并不低。我们期待它是一个双赢的新案,能带领美国金融创新,经济走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