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5月6日晚,离“诺奖”最近的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登上央视《开讲啦》的舞台,为广大青年上了一堂幽默生动的电视公开课,他说,追求极致,让自己更快乐,让国家更强大!
“如果每个人都追求极致,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
镜头前,这位“高情商”的科学家,清华学子眼中的“大先生”,西装革履,幽默风趣,用带有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和年轻人一起畅谈青春和梦想,谈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有责任的追梦者。
先送上完整版视频,先收藏留着慢慢看吧:
薛其坤在「开讲啦」的演讲
百万美元奖金怎么用?给学生改善生活!
薛其坤出场没多久,主持人撒贝宁 (微博)就向他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使用“未来科学大奖”的一百万美元奖金?
“改善生活”。薛其坤毫无迟疑的直率回答,瞬间逗笑了全场观众。
事实上,薛其坤打算把这笔奖励金的一部分用在学生、合作伙伴身上,给他们“改善生活”。
在他看来,取得科学成果带给自己幸福与尊严感,但更让他快乐的是培养众多优秀的学生。
除了量子物理科学研究者的身份之外,薛其坤更是一名教师。自1999年回国至今,他已经培养出了17位博士后、72位博士和3位硕士。作为良师益友,他引领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薛其坤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2013年,薛其坤和他的团队通过实验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科研成果被杨振宁(专题)称为“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发现”,这个物理效应可以解决电子产品发热、耗电快等问题。正常情况下,电子在器件中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电子之间会发生很多碰撞,而造成电子走弯路,从而使电子产品产生更多的能耗,而发热。薛其坤用比喻通俗地解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应用,可以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使其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减少了中间阻碍,降低了热量消耗率,加快了运行速度。
戳视频,看“2016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薛其坤感言↓↓↓
追求极致:让自己更快乐 让国家更强大!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精彩之前,薛其坤也遭遇过挫折。他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考研考了三次,读博士花了七年。
在国外留学期间,他获得在国际会议中作学术报告的机会,但是糟糕的英语口语让他面临挑战而不知所措。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把要讲的每个单词、每句话写下来,模拟练习了80多遍,在练习中意识到发音上的错误,把控报告时间的能力也达到不可思议的状态。
正是因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的演讲最终征服了在场的国外知名教授们,当时听着赞扬与祝贺,薛其坤觉得“像夏天很渴时喝了冰水一样,很舒服”。
追求极致,让自己真正的快乐。对于学生,薛其坤老师同样把他们培养成追求极致的人。
薛其坤讲到,之前他让一个英语技能差的学生修改报告,并要求把修改的10版都发邮件给他看,然而学生修改的版本之间的存盘间隔不到一分钟,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让薛其坤很生气。
于是他和学生面谈,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语法、段落,教给学生用心对待,每个版本都要有修改方向。如今,这位学生已成为国内顶尖大学的老师。看到极致带来的“快乐”传递下去,薛其坤感到很幸福。
追求极致才能取得成功,也让这位执着的追梦人在他50岁时,带领自己的团队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薛其坤说自己现在五十多岁了,用一个物理概念“惯性”来比喻的话,尽管身体的惯性不是很大,但是内心、精神上的惯性很大。他停不下来,他想用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和精神去克服新的世界难题。
薛其坤说
“每个人在成长路上的探索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用了3次机会考上研究生,花了7年时间读博。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追求极致、达到快乐的一种方式。”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到幸福,每个人都能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科学几乎是人类在奋斗中竞争最激烈、最难的领域,需要投入最优秀的人在里面。”
如果每个人都追求极致,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薛其坤在现场展示了一张2015年也门撤侨的照片。
画面上一位撤离的中国小朋友高兴地拉着中国军人的手,薛其坤说,这个事件体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以实现中国梦。
清华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长处推进 短板补上
观众提问环节,现场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青年代表问“清华和北大培养的学生有何相同、不同?”薛教授说,两个学校都是想用最好的师资最好的条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能在管理上,北大会相对更加自由一些,而清华对学生的引导会更多些,两个方面哪个过了都不好。当然了,最直接的不同是,北大的女生要比清华多一些,大家都看得出来。这样既诚恳又幽默的回答,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2016年度QS世界大学的排名中,清华第24名,北大第39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世界大学排名,清华是57名,北大是53名。对此,薛教授认为,这些排名有一定的可信度,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应理性看待。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有的大学有上百人,而其学校历史就有四五百年。
薛其坤在发表演讲
至于清华和北大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这位青年代表引用了两校广为流传的段子,薛教授也十分自然地接道,“隔一条街嘛”。而对于两校“相爱相杀”之说,薛教授十分可爱地说道,“我们没有相杀,我们全都是爱”,惹得大家欢笑一片。
回到严肃的问题,薛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些具体项目更是位居世界前列,成果喜人。
而且,除了科研,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要尽一切可能,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正能量的人才。“我们有很多长处,也有短板”,状态是乐观的,道路也是漫长的,“应该静下心来,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排名,好的继续推进,弱的赶紧补上。”正如现场提问嘉宾总结的,“别管排名有没有,昂首阔步往前走”。
提问环节,有观众说,读薛教授的研究生,研一只能扫地,研二就可以擦桌子了。
薛其坤解释道,物理实验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研究生一年级,学生都要认真学习理论基础,到了研二以后,就可以进实验室跟着高年级同学学习技术,但仍不能马上操作仪器,这时难免会有学长学姐请你帮忙擦地,算是小插曲。
主持人打趣道“看来研一也还不能扫地,得等研二呢。”观众席一片笑声,在这欢笑中我们也懂得了薛教授对基本功的重视。
薛其坤
互动环节,薛其坤的学生白云鹤讲述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前两条是对科研有兴趣、能与人和谐相处,之后主持人请薛其坤讲后两条,他诚实地说:“忘了,怎么有四条呢?我记得也只有三条。”大家疑惑之时,白云鹤解释道,之后两条都是具体的学术要求,是因人而异的,薛教授对做人看得更重要,这些要求是针对每个人的,所以也就记得更清楚吧。薛其坤说,自己尤其强调与人相处这一点,他认为唯有学会与别人合作、具备团队精神,才能在科研团队中有所成就,因为说到底,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是整个团队整体协作的成果。
另一个提问来自在湖南农村创业的名校毕业生,他请薛其坤谈谈对学生转行的看法。
薛其坤说,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高低、大小、贵贱之分,有些同学读完了研究生仍然选择放弃科研,也许是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这项工作,虽然也有些可惜,但转行的决定也依然是正确的。并且,在这个团队中,除了科研知识,所学到的团队合作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不管在什么行业都能让你受益,不能把它们丢掉。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让学生享受知识,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是科学家角色之外,薛其坤作为“师者”的幸福所在。
师之大也,达者为先。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他们是真正的“大先生”。
“应该用一切方法鼓励一些优秀年轻人战斗在科学的第一线,做出原创性的成果,为未来技术的变革、为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作贡献。”
-- 薛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