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德旺跑了"到"颜宁出走",我们在担心什么?

从"曹德旺跑了"到"颜宁出走",我们在担心什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当真相还在穿裤子的时候,谣言已经裸奔了好几条街。

  “颜宁负气出走”,当这一谣言在朋友圈里火起来的时候,小青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另一个人,曹德旺

  去年年底,“曹德旺跑了”这一新闻也差不多以同样的速度刷屏,并引发广泛讨论。

  一位是做实业的企业家、一位是做科研的科学家,实业与科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现在接连引发争议,这就有点意思了。

  

从"曹德旺跑了"到"颜宁出走",我们在担心什么?

  朋友圈里,用了“负气出走”一词来形容颜宁,有人揣测颜宁因2014、2015年连续两年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项目受挫出走,进而把矛头指向自然科学基金会,并开始声讨中国的科研人才流失问题。

  很快,颜宁回应称:“请问如何投拆这一类造谣公众号文章?我去不去普林斯顿关基金委什么事?明明就是莫名其妙、无稽之谈。”

  从个人层面而言,“出走”是一个高端科研人才的“必经之路”,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将大大推动科研进步,就像颜宁自己的回应,这是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怕在一个环境内呆久了,固步自封。

  从国家层面来讲,人才流失(brain drain) 和人才流转(brain circulat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如清华大学回应:在国际舞台上亮剑,这是国际高层次人才流动的正常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来看一组数据:

  颜宁十年学术科研成长之迅速与国内近年来迅速改善的科研环境息息相关。从2007年到2017年间,国家每年对科学基金的投入增长了6倍,而同期美国科学基金会的拨款仅增长约20%。

  根据经合组织的迁移数据,中国在2010年的人才外流率仅为1.8%,这一指标仅高于美国和日本

  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0多人,各地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5.39万人;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

  中国大学有今天的局面,得益于邓小平近40年前加大派遣留学生(专题)的表态。此后一直实施的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颜宁当年从清华毕业后赴普林斯顿留学,学成回国,如今又出国,是“来去自由”的最好体现。

  颜宁自己也说:“我也会凭着对清华的热爱和熟悉,为促进普林斯顿等国外一流学府与清华的交流合作尽我所能,这也是我在这个阶段回报母校的一种方式”。

  “来去自由”,真正体现的是开放的强国心态。

  将颜宁与曹德旺类比,并非没有道理。

  这两位不同领域的高级人才走出国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既部分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的强大,也将更大程度助推中国的强大。

  曹德旺在朋友圈里“跑了”,可在现实里可没跑。不但没跑,他的名字连着大家对中国税费的关心还一起跑到了2017全国两会上。

  因为曹德旺事件,税费成了2017年全国两会的高频热词,各个相关小组会都对税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看得见的举措。

  

从"曹德旺跑了"到"颜宁出走",我们在担心什么?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题)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

  满屏的喧嚣不但不会让中国实业衰落、让中国科研没落,反而在制度建设与人才建设上,警示国人,引起反思,最重要的,迎来改变!

  敢于面对,勇于改变,这才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所以,中国人不仅不要心忧,还要为走出国门的曹德旺和颜宁点赞。

  祝福颜宁,培育颜宁,成就颜宁,超越颜宁,才能不负颜宁!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