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5月14日在“一带一路(专题)”高峰论坛演讲时专门阐述了中国立场。
他说“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
“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习近平的这六个不可以说是演讲中除了增资部分最引人瞩目的地方。
习近平一带一路峰会演讲引舆论关注(图源:其他网络来源)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四年来的首次国际峰会,29国首脑参加,千人汇聚,习近平在这样的主场盛会场合,接连说出六个不,有何用意?
反驳误读
此次峰会如此盛大,有为“一带一路”造势的意思,同时也是总结经验、对其他各国进行摸底的一次行动。毕竟“一带一路”接下来该如何推进,相信北京一开始并没有完全的版本,完善“一带一路”各种制度,让各国的对华疑虑释怀,也是中国集中清障碍、安排下一步思路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对于“一带一路”各种版本的解读不胜枚举,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本的马歇尔计划,是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挑战。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是拓展其政治影响力,组建新的战略联盟集团。
美国当年的马歇尔计划名义上是帮助西欧国家恢复重建、发展经济,实际上是确立美国自己在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使欧洲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计划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欧洲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不能自主决定经济政策。美国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造成了控制西欧和西欧依赖美国的结果。
因此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战略对抗的工具,是小集团式的操作方式,是大国强加小国的计划。
习近平这一连串不,目的明确,就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有别于马歇尔计划的集中阐释,是对“一带一路”是为了形成新秩序这一观点的反驳。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左)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右)参加一带一路峰会(图源:其他网络来源)
释疑公关
且不说此前各种媒体的解读,单就此次“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中方在筹备过程中就能明显感觉到不少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迟疑。究其原因,根本上还是对“一带一路”是否涉及地缘政治博弈,是否参与之后没有自主权的考量。
比如印度没有派出代表团参加峰会本身是对“一带一路”会否挤压印度在南亚战略空间的担忧。新加坡在东盟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派出领导人参会的情况下仍然在犹豫是否派出领导人参会,潜台词是认为“一带一路”是中方地缘战略的一次盛会,是对抗和针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之举,新加坡犹豫本身就是要在中美之间、中西方之间寻求平衡。
即便是已经参加“一带一路”的国家在过去数年间由于担心中国的主导而失去自主权,在具体推进项目时也存在踟蹰怠慢的现象。俄罗斯就是典型。中国在说服俄罗斯参加“一带一路”上就花了很久的功夫,两国正式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后,项目进展十分缓慢。
习近平的这一连串不,不仅是给已参与和没参与的国家听的,更是对刚刚参与峰会的日本、美国等还在迟疑的国家说的。作为“一带一路”运行最大的现实障碍,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期望通过这样的政策宣示能够解除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敌意和误判。
中西美食亮相一带一路峰会(图源:VCG)
此外,习近平说“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这也是“一带一路”不同于以往马歇尔计划的最本质的地方。“一带一路”本质是倡议,是互联互通的提议,而非是中国推倒已有的建设计划、重新制定规则的行动。
“一带一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表现,而非中国去勾勒世界的发展,尤其不是中国用“一带一路”来规划他国的发展模式。所以,中国欢迎任何国家参与进来,融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更开放包容。习近平的六个不,意在释疑“一带一路”。
平息中国国内不解
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也是说给中国国内对“一带一路”项目不理解的各方听的。
面对动辄千亿的大手笔投资援助,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乱烧钱”“大跃进”的声音并不少见。
此次“一带一路”峰会,中国提出共商、共建、共享,既是向各国表明北京的平等包容姿态,也是向中国国内表明“一带一路”不是中方单方面援助、施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