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DMLJ,2011北京”,打开包匣,一行小字映入视线,每个字3毫米大小,镌刻在开阖处内侧。这个木制手包来自毕业于常青藤高校3位80后海归(专题)的原创品牌——端木良锦。
端木良锦,意为质量上乘的木作与锦缎,直观地说明作品用料;端木,是中国中古时代的姓氏,蕴含着创作灵感来自传统之意。3位80后海归,缘何做起了手艺人?一只只木制手包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创作灵感和理念?
“我们不求爆红,宁可走得慢一些并不断超越自己”
祁天,端木良锦创始人,1983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李煦,端木良锦合伙人,1984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专业。李渊君,端木良锦联合创始人,1984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一把唐代琵琶,将3个年轻人的事业集聚在一起。一天,祁天在微信上看到一张照片,那是日本奈良即将举办的正仓院年度特展的海报。海报正中央,是一把唐代紫檀木画槽琵琶,四弦四柱,长梨形琴身,曲颈。打动祁天的,不仅是它的身型,更是其纹样:正面是山水人物画,背面及侧面是规则的有着浅黄色花蕊的四边花菱纹和绿色花心的六边花纹,色泽来自天然材料,唐人的木镶嵌技艺之美让祁天发出了“完爆当今国际一线品牌”的感叹。
祁天开始研究唐代文化,从木结构建筑到乐器、服饰、器物,唐代物质遗存表现出的丰沛之美与无拘束的创造力,让祁天萌生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用当代设计和技术,把传统之美与古法技艺应用到今人的生活中呢?
借鉴这把唐代紫檀木画槽琵琶的纹样,祁天设计出端木良锦的第一只手包——“唐草纹满工嵌花木作手包”。其中,作为设计要素的古法木镶嵌技术,由李渊君承担研发任务,李煦负责运营与营销。
从产品创意到最终制作完成,历时一年。整只手包以血檀为包体,以金丝楠、黄杨、红酸枝为镶嵌用木料。其腰身与背部的纹样尤为引人注目:四边花菱纹和六边花纹规律地交织,淳厚的红色、流光的金色等花纹颜色则出自红酸枝、金丝楠等镶嵌木料的本色。李渊君借用当代的电子设备,结合精细的手工,复原并提升了传统的木镶嵌技术。20厘米长、2.9厘米厚的木包握在手中很轻盈,则是因为包体是从3厘米厚的整木中挖凿而出,以轻质碳纤维加固,既强化了结构,又将重量降至最低。
“汉唐的花纹、明清的线条,历代器物传承下来的独特审美,隐藏在包体的每一道线条、每一根卷帘和每一个纹样里。”李渊君这样点评他们的手包。接下来,端木良锦陆续推出了古夷苏木簪花仕女手拿包、五彩祥云纹手拿包,这三位年轻人平均一年推出一个新作品。“我们不求爆红,宁可走得慢一些并不断超越自己。”李煦说。
“工匠精神不等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我们不拒绝当代技术”
不会就学,这4个字是端木良锦的锦囊。最初,祁天认为自己只负责设计,但因无法接受工厂代工的品质,索性自己从头学起:工厂里的技师、家里装修时聘请的木匠,都是老师。从了解木性到熟练操作乃至改装工具和设备,再从熟练掌握木作到即将开始学习五金技术。
原有的专业训练也让他们受益良多,“我们会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除了把产品的造型建筑化之外,还会将其结构化、功能化;绘制草图、做渲染图、模型、方案沟通等这些原来练就的基本功对创业的帮助极大。”
和学习能力相辅相成的是工匠精神。以复原并提升中国传统木镶嵌技艺为例,一朵拇指指甲大小的六瓣花大约需要15片细小的木料,一只满工嵌花的手包需要758块木质零件,每一块细小的木料都要磨平、切割,然后嵌入挖好的凹槽。凹槽和木片、木片和木片之间的镶嵌缝隙越小,整体效果越精致。李渊君拿出此前研究芯片制造的专业技能和劲头,一次次将缝隙缩小,恨不能做到纳米级别。如今,这个镶嵌误差被严格控制在0.1毫米之内。这意味着在50倍放大镜下观看,镶嵌缝隙比木材本身的棕眼和纹理还要细小。
而这仅仅是木镶嵌环节,做出一只唐草纹满工嵌花木作手包一共需要22个流程,194道工序。先是在世界多个地区的优质木料中选料,然后是开料,接着根据不同木性,决定顺纹加工、戗纹加工或是十字加工……每一个流程、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做到极致。比如最后一道工序,整体外形的切削和打磨,既要将包身打磨出适手的弧度,又要让包体平滑到可以映出笔直的灯管,才可交付,达到这个标准大约需要72个小时。在工坊,我们看到一整面呈几何形状铺展的“手包之墙”。只不过这不是产品展示,而是“废品纪念”。一般人难以看出问题,但只要祁天和搭档们看出一点瑕疵,无论是否已经进入最后的工序,都难脱“上墙”的命运。
“埋头做事的过程是很快乐的。工匠精神不等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或仅仅是复原古法,我们不拒绝使用当代技术。”这是端木良锦团队的共识。
“将来在多大程度上拥抱市场还是未知数”
端木良锦从最初3个人发展到今天的9个人。如今,已吸引来国际一线品牌接洽合作,并入选刚刚落幕的“一带一路(专题)”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礼备选名单。
端木良锦位于京郊的独门小院里,这是一栋先从画家手中租借而后自行设计改造的二层红砖楼:楼上为家,楼下是会客厅和木作工坊。采访间隙,楼上传来婴儿的啼哭声,祁天和李渊君刚升级做了爸爸妈妈。“达成端木良锦的理想,我做好了要到下一代才能实现的心理准备。孩子如果不喜欢也不勉强,起码她可以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美。”祁天说。
回望过去的经历,3个年轻人或者不得不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或者不得不接受最初的贫瘠、亲友的不理解与至亲的离去。幸运的是,这些经历让他们在羽翼初丰的年龄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要做什么。
与此同时,这些经历好像一个个逗号,被时光打磨成圆润的珠子,又被一条无形的线连缀成闪烁着光亮的项链。端木良锦在推出手包之前,专为藏家的藏品设计制作包装。“一物一作”,千余件藏品包装案例,为手包的设计制作积累了启动资金和实践经验,也让他们的客户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发展到嘉德拍卖行,锻炼了他们最初的市场营销经验。而之所以选择这一创业方向,又与祁天本人自少年时代就喜欢古钱币收藏不无关系。
“每一个时代流传下来的、收藏在博物馆里的精工细作,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审美与技术所达到的水准。我们并不知道,今天悉心手作的手包会不会成为被时代认可的经典。我们只是怀着虔诚、恭敬的心态对待每一块木头、每一尺织锦、每一张图纸、每一个手包。未来随着品牌的发展,我们将在多大程度上拥抱市场、对工业化的拒绝尺度如何设定,还是未知数。”
端木良锦是手艺的也是艺术的,是坚定开放的,也是年轻沉静的,就像它的创立者们。端木良锦之所以试图在方寸之间重现盛唐文化的明朗与包容,也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气质与这3位创业者心意相通。而未来,端木良锦面貌如何,相信同样会是创造者人生体悟与追求的折射。
端木良锦:“80后海归”和他们的“包包”
常青藤毕业生联手回国创业并不鲜见,“跨行业”者不多。本是年轻有为的工程师和建筑师,却做起了木匠活——“木作手包”,可能只有他们三位了。
漆器、珐琅掐丝……中华传统工艺的老字号入选高大上的国礼,司空见惯;一个由“80后海归”创建的手包品牌入围国礼备选名单,恐怕也只此一家——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三位“80后”和“包包”的故事。
新朋旧友的相会,往往彼此都会准备一份礼物。国家和国家之间也是如此。就在刚刚圆满落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礼备选名单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名字“端木良锦”以及它的手包。
端木良锦听起来像是一个日本名字,这只手包看起来也似曾相识。 影响日本这一审美风格的则是中国唐代文明。日本皇室至今珍藏着诸多遣唐使或留学生(专题)带到日本的中国唐物。其中,就有这样一把唐代紫檀木画槽琵琶——
说其纹样之美完爆当今国际一线品牌,并不为过吧?
正是这把唐琴赋予了“端木良锦”设计灵感。后者不仅借鉴其纹样,设计出“满嵌唐琴纹手拿包”上的四边花菱纹和六边花纹,而且复原了旧日的木镶嵌技艺。阳光下,每一朵花都显现出木料本身的纹理。轻推木质卷帘,发现包体也是由整木凿空而成,拿起来轻盈适手。
祁天,端木良锦创始人,1983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李煦,端木良锦合伙人,1984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专业。李渊君,端木良锦联合创始人,1984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团队照片
名校毕业生,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建筑师、工程师职业不做,而做起木匠活儿?三个人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可惜了”。还有的人说得更直接:“你们爸妈真是白培养你们了。”用祁天的话说,“那时,你会觉得自己像一个退潮时被独自留在沙滩上的贝壳。”
祁天自幼就喜欢画画,爱自己动手做东西,长大后自然选择了“二合一”的建筑专业。但真开始建筑师生涯,祁天发现很多想法难以实现。出于个人收藏古钱币的爱好,2011年,祁天和太太李渊君共同创建“端木良锦”品牌,专为藏家的藏品设计制作包装,客户有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也有嘉德拍卖行。
不过,祁天的内心并不满足:他想把自己对美的理解传递给更多人。“胡人抚琴、宝象莲花,唐代艺术品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异域风情。那时的审美无拘无束,各种颜色红绿黄,各式材料贝壳螺钿都可以使用。这种包容力先给人一种震撼力,然后是一股暖流,让人感受到万邦来朝的大国风范。”
所以,端木良锦的作品试图打破传统的矜持,呈现出任由生命自然流淌的形态。
而木头就是最好的材料。
相比较皮革或者布料,木头更有生命力。不仅因为木头抵御岁月的能力更强,而且,它“亲人”:人们越是经常使用它,它的光泽越温润,手感也越熨帖。对于制作者来说,需要摸透木料的性格,顺着这性格决定加工方式。在此之前则是开料,让木料的脾气先平和下来,“有时候,就像在哄女朋友。”祁天笑着说。
“你看,这个木纹像树影,应该是经历了雷暴电击才会有这样的纹理。纹理平顺,就说明生长过程非常顺利。年轮又宽颜色又浅,说明当年日晒充足、雨水充沛……”各有经历的木头做成手包后,就开始了新的生命。
端木良锦品牌初建时,大家觉得只要把图纸画好,找工厂代做就可以了。然而,代工的品质达不到标准。几个人意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设计,就只有亲自动手。
于是,拜师加自学,从选料、制坯到切割、打磨,三个人迅速地把自己武装成了可以出师的木匠。许多人以为手包上的花纹是印刷上去的,其实每一个细小的木料零件都由手工镶嵌。
“有朋友建议我们做‘水转印’或‘吸塑’,省时省力又经济,但那样做就失去了木料特有的灵性。”确实,手工木镶嵌是有生命的,不仅有木纤维的呼吸,还有木料特有的光亮流转。
坚持木镶嵌技艺意味着什么呢?一朵拇指指甲大小的六瓣花大约需要十五片细小的木料,一只满工嵌花的手包需要758块木质零件,每一块木料都要磨平、切割,然后嵌入挖好的凹槽,镶嵌缝隙越小,整体效果越好。这个精准度是纯粹的手工难以达到的。于是,几个人买来二手的车铣刨钻全套机械。只是这专业机器也没有相应的程序——专业就是芯片制造的李渊君大显身手,自行编程,同时结合手工,一次次将缝隙缩小,恨不能做到纳米级别。
李渊君工作照片
如今,这个镶嵌误差被严格控制在0.1毫米之内。这意味着镶嵌缝隙比木材本身的棕眼和纹理还要细小。这只是木镶嵌环节。做出一只满工嵌花木作手包一共需要22个流程,194道工序。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制作步骤,看到一只手包的完成究竟需要花费多大的功夫。
创业的过程不是没有困难。工作室的全部存款曾经不到1000元。祁天和李煦两个大男孩爽朗地把当时的困境当成糗事说了出来。而在当时,曾经有着优渥的经济实力的天之骄子是怎样的心情,就不得而知了。
“临摹了一辈子敦煌壁画的常沙娜老师说,今人要做的不是挪用而是应用。端木良锦就是希望用新的设计、新的技术,将传统审美和工艺应用到当代人的生活中。”
“端木良锦”,这个看来古朴风雅的名字,其实想表达的就是“端正的木头,优良的锦绣”。简简单单,直接了当。也正是怀着这样一颗沉静的心,三位年轻人和他们的团队才能安于一隅,细细地揣摩手中木料的每一个纹理,把他们对美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雕刻在这木头上,也雕刻进流逝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