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有句名言曾说:谈论词典,等于谈论一个国家的前途。词典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说到《牛津英语词典》,如今的学生和老师几乎人手必备一本。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历史上最宏伟的词典,最初竟然是一名历经美国南北战争的神经病杀人犯编的。
它的编写超过70年,直到1927年,它一共包含12巨册,414825个词条,1827306条引语。
这个精神病杀人犯叫迈纳,1834年他出生于美国一个富裕的家庭。
他刚出生的时候,全家都很高兴。这是个男孩子,能接受父亲的传承,为家族传宗接代。
迈纳的父亲曾是一家印刷厂的老板。迈纳出生后,父亲为他的教育投入了很多钱和时间。
迈纳自己也勤奋好学,从小便掌握了多门语言。
因为父亲热衷于传教,迈纳便跟随了父亲的信仰,还跟父亲搬去了斯里兰卡。
13岁那年,迈纳在斯里兰卡的海滩上玩。岸边一个年轻又性感的姑娘从他身边走过。13岁的他第一次有了情欲。可是,拥有宗教信仰的他,从小对于陌生的情欲始终怀有一种负罪感。这在迈纳年少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临死前都没能挣扎出来。
成年后的迈纳成为了一名医生。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之后他作为医生加入了战争,为军队治疗伤员。
那时几乎所有可以战斗的男子都要赴战场,如果谁成为了逃兵,就要在他们的屁股、大腿或者脸上,用烧红的铁块烙印上字母。
迈纳常常需要给逃兵执行刑罚。
他执行时的手是颤抖的。作为一名医生,他曾经只治愈伤口。可他根本不敢违抗命令。
大部分经历过战争的人身上,都会留下创伤障碍。
比如《阿甘正传》里的丹中尉。他本可以在战争中光荣地死去,成为为国捐躯的烈士。可上帝只拿走了腿,留下了命。他活了下来,成了残疾。于是他终日买酒街头,醉生梦死。
本是救死扶伤的迈纳,面对战争渐渐开始对自我产生质疑。他一有时间就去酒吧喝酒,去妓院找姑娘。极度混乱的性生活,让他得了性病。他渐渐神志不清,甚至出现幻觉。
1868年,他的心智已经开始失常。他在精神病院住了一年半之后,被要求退役。直到战争结束,迈纳的幻觉也没好转,反而加重。
从精神病医院出来后,迈纳买了一张从美国去英国的船票。
本想在伦敦过一段轻松的时光,在一个清晨,他却突然惊醒。他觉得有一个人站在床头。战争让他习惯随身携带枪支,他从枕头下摸到枪,那人就跑了。他追出去冲那个人叫喊,然后开了枪。
男人倒在了子弹下。这是一个有六个孩子的司炉工。迈纳当场被捕。
他告诉审问者:连续好几个月,每天晚上他一睡着,就有不认识的人钻进他的房间里,用无法形容的方式侮辱他,虐待他,折磨他。
由于有精神疾病,迈纳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被关在了英国的一所精神病院。他成了异国他乡的犯人。
他非常后悔,于是写信给死者的遗孀——梅里特太太。梅里特太太深深的觉得他可怜,接受了他的经济赔偿和道歉。她知道迈纳喜欢读书,于是专程把书从伦敦带到精神病院来。
就在这些书中,迈纳无意发现了一封信。
默里:前排中间
写信的,是一个长得像《哈利波特》电影里邓布利多教授的英国人:詹姆斯·默里。
这封信上写着,英国语文会正在寻找牛津词典的志愿者编辑。
默里比迈纳小三岁。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一个裁缝。虽然默里十四岁就离开了学校,但是他十七岁就在家乡当了小学副校长,二十岁成为正校长。经历非常的独特。
他对语言的研究很广。他掌握了雅利安语系和叙利亚-阿拉伯语系,熟悉其罗曼语支系中的意大利语、法语、加泰隆尼亚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如果你用葡萄牙语、普罗旺斯语和他说话,他也能听懂。
42岁这一年,学识渊博的默里顺理成章的成为牛津词典的第三任主编。这在当时看起来并不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因为编字典这件事只剩下了个烂摊子。
世界上,最寂寞最漫长的工作,大约是编字典。它不仅非常繁琐,而且有源源不断的新词语要加入。
你得记录全部的英语单词。你得知道这个词在什么时候第一次被写下来,记录好它的出生。
你得知道每一个英文单词的多重含义、拼法和读音。
你还得知道这个词语的一切资料,从它的诞生到演变,然后从中找出最古老的引语来作为注释。
由于人手有限,默里在报纸上登出告示,向外界征集词典的词条。
志愿者需要告知默里,他们愿意读哪些书,然后他们将读过的文献中的词汇列成表。编辑再请他们专门寻找某些用得上的词。
虽然此时住在精神病院的迈纳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但立马就给默里回信了。他喜欢读书,阅读量非常大,很愿意提供词条。
默里后来说:我以为迈纳是一个悠闲但是非常有学识的医生。
很快迈纳也收到了默里热情的回信。
但在接受任务之后的三四年里,迈纳一直没有邮寄任何一条词典引语给默里。
甚至词典的编辑们都已经忘记他了。
直到一天,默里忽然收到了迈纳的一封信。信中迈纳说:我有一本很厚的词汇表笔记。是这几年我为了编辑词典,精心准备的。你们目前还需要哪些词语?如果我的笔记中记录了这个词,我就帮你们立刻找出来,随时供应。
这封信让默里非常的惊喜和意外。
1885年春天,迈纳寄出了第一个纸条包裹给默里。以后默里每个月都能收到迈纳的词条。每周超过一百条词条引语,全部抄写得整齐清晰。
迈纳和默里的信件交流持续了二十年。在书信中,他们是彼此深交的挚友,对彼此的才华都很珍惜。
20年里,迈纳一共寄出了一万多张词语的引语,每一条都质量极高,几乎条条有用。
20年里,默里也越来越疑惑:这位知识渊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先生到底是何方高人?
1888年,牛津词典第一卷出版,为了感谢他,在前言里提到了他的名字。
凑巧的是,就在出版后不久,默里的一个朋友和他聊天,无意中说到:你在词典序言中提到的迈纳是个很可怜的医生,他从美国来,在英国杀了人,现在住在精神病医院。
默里这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默里和迈纳就像互联网一直在线的好友,听到迈纳真实的故事,默里有些难以置信。
谈论词典,等于谈论一个国家的前途。这部参与牛津英语词典编写的,竟然是一个被囚禁的精神病杀人凶手。此时此刻,他可能一边在产生幻觉,一边在写着英语词条。
默里的心情很复杂,这个他曾经欣赏的友人,原来是个美国内战的老兵。
默里作为编辑室的主编,他一直重任在身,无法离开总部。
他早就期盼着亲自见一见这位神秘莫测的帮手,向他当面道谢。听到这个故事,他决定提前亲自去拜访迈纳。
一个是家境贫寒的裁缝匠儿子,一步步成长为英国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默里,一个是生于美国殷实家庭,又求学于名校耶鲁,却被战争摧毁心智,长年被关押在精神病医院的医生迈纳。
书信交流了20多年,他们终于见面了。默里的心情非常复杂。
1901年以后,迈纳再也没有给默里寄去任何词汇的引语。
迈纳一生都受困于强烈的性欲和负罪感中。他以自己有生理反应为耻辱。最后他选择用自我阉割来解决终极困扰。
“1902年12月,他用一根细线紧紧扎住丁丁的根部,防止血液流通,用院方特批的削笔刀把丁丁割了下来,然后扔进壁炉里。”
那一刻他的内心,仿佛痊愈了。
他在异国他乡孤独地生活了几十年多年。直到1910年4月16日,迈纳才再次回到美国。他来的时候是年轻气盛,走的时候,已生出了白发,满身疲惫。
他和默里见了最后一面。他们俩握手告别,闪着泪光,心里都明白这是两人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见面。
他回到了华盛顿,住进了新的精神病院。他依然会出现很多的幻觉。幻觉里,一个美丽的姑娘,依然肆无忌惮的勾引他做下流的事情,日复一日的缠着他。
1920年3月26日,迈纳去世。
如今的牛津英语词典具有强大的权威性。编辑人员对词条有着极深入的研究和编辑水平。他们一个个都是专业的词典编辑。同时,他们也是各个不同语种及各个专业主题的专家。
《扁舟记》里曾有一句话:我们要造出一艘帮人摆渡文字海洋的大船。
而又有人说:字典是被一匹被驯化的野兽。
驯化这匹野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武器。
只是从今天起,当我们再看到牛津词典的时候,我们又能多说出一个名字:威廉·切斯特·迈纳,一个杀人犯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