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工匠精神 也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图)

热评:工匠精神 也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从日本经验看中国是否需要工匠精神

  

热评:工匠精神 也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图)

  日本工匠用手向探针上安装悬臂梁的精细作业

  中国提出了和日本很相似的口号,那就是弘扬工匠精神。目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000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要想不被低收入国家追上,并不断向高收入国家靠拢,就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此,中国认为必须像日本的手艺人那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从日本的经验来看,这种工匠精神也有可能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访问比利时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题)视察了“吉利沃尔沃汽车创新成果展”。李克强在现场表示,要“锤炼工匠精神,升级中国制造”。此前,工匠精神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就如2016年入选中国十大流行语那样,最近这个词的知名度一举提高。实际上,让这个词流行起来的就是李克强。

  供给侧的执念会造成弊端

  2016年和2017年,李克强连续两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要想继续实现经济增长,必须从大量生产廉价商品向制造优质产品转型,提高中国产品的品牌实力,而“工匠精神”就包含着这些含义吧。目前,中国各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广泛领域都在进行学习工匠精神的活动。

  不过,学习工匠精神可能需要注意一些事情。那就是追求制造和服务的品质要以长期的努力为前提。投入大量优秀人才用多年时间开发并提供理想的商品,这样做固然很好,但生产效率一直很低的话是无法盈利的。对于需要每个季度或半年结算利润的企业来说,回报非常慢的投资可能会成为沉重负担。此外,如果过于执着一件事物,还可能跟不上新技术和创新的步伐。

  最令人担心的是,工匠精神容易陷入供给侧的逻辑。无论供给侧投入多大的精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但如果做过头的话,对消费者来说也只不过是过剩的品质,或者过剩的功能与服务。而需求侧的逻辑应该是消除过剩的部分并相应降低价格。在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等领域,有人认为一项技术在3、4年之后可能就会过时,产品的耐用性能满足这个时间就足够了。

  当然,即使是过剩的品质、功能和服务,如果有能接受的消费者就另当别论。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就有很多这样的消费者。日本企业走上过剩的高附加值路线应该是在1980年代后半期。为了对抗因日元升值流入的国外廉价产品,日本企业只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当时,日本有很多会购买高档精致产品的消费者。

  这样做带来了恶果,制作精良的日本产品变得价格过高。尤其是家电领域,日本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输给了性价比更优的韩国(专题)企业和台湾(专题)企业的产品。失去海外市场的日本企业只能更加专注于国内市场,陷入了恶性循环。日本产品丧失普遍性,只能在国内独自进化。工匠精神以扭曲的形式发挥了作用,其结果或将导致了日本制造业的“孤岛化”现象。

    追求工匠精神要适可而止

  日本制造业的孤岛化是有原因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经过泡沫时期后,日本的人均GDP在1995年上升到4.3万美元,这在当时的高收入国家中也属于顶级水平。当时美国的人均GDP不到3万美元,英国为2.2万美元。对于以日本国内高收入阶层为目标客户的日本企业来说,很难再把目标转向国外的大众消费市场。

  

热评:工匠精神 也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图)

  中国广东省的智能手机工厂(2016年2月,中村裕摄)

  当时,韩国和台湾的人均GDP为1万多美元,本国和本地区内的消费者与海外的大众消费市场几乎是重叠的。韩国和台湾的产品质量尚可,价格也适中,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中国大陆的人均GDP为8000多美元,接近韩国和台湾当年的水平。如果制造出的产品符合人口近14亿的巨大国内市场的需求,直接就可以进入全球的大众消费市场。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专题)”广域经济圈构想,域内国家大部分是人均GDP不到5000美元的新兴市场国家。如果要向这些新兴国家销售中国产品或中国企业在当地制造的产品,那么最合适的就是“质量尚可的产品”。如果像日本那样制造只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才能接受的“高档产品”,反而会失去中国的优势。

  目前,中国需要的应该是“适可而止的工匠精神”。中国需要的不是100分的完美产品,而是以适中价格提供95分的产品。中国企业以95分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的做法对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可能很是不利。如果扩大市场份额后做大规模,企业就有余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到那时,中国企业再研发100分的产品和服务,对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就变成了威胁。韩国三星电子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线。

  不过,笔者感觉即使没人提这种建议,中国的工匠精神也能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因为很难想象投资风格随机应变的中国人会始终执着于一件不知道何时才能产生利润的事物。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