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社交媒体的新变化,我们要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作者: Sophia Xu | August 2, 2019

LIKETWEET EMAILPRINTMORE

近日,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警方公布了刘强东涉性侵案的全部细节,高达149页的档案内容包括了女方租住公寓楼、餐馆、明大商学院内录得的高清版监视影片,和之前未曝光的警方询问刘强东录音。新材料的曝光,又让该案成为热议焦点。在众多被讨论的话题中,有一个颇值得新闻人思考:媒体在这样的争论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社交媒体上各类信息满天飞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对信息真伪进行核查、守住新闻伦理,避免传播虚假信息,确保新闻质素。

媒体观察类微信公众号“新闻实验室”的创办人方可成在《刘强东案音视频:机构媒体的堕落与溃败》一文中表示,他在刘强东案的进展中,看到了“许多机构媒体抛弃了专业守则和职业操守,出产了大量不合格的内容产品”。例如有的媒体在未查验信源、地点以及完整文件的情况下直接转发微博新用户“明州事记”发布的两条监控视频。简单粗暴地转发虽然在短期内博得了眼球,但最后因该内容经证实被人为编辑过,导致大众在媒体的带领下一起为谣言买了单,媒体公信力在一次次剧情反转中消失殆尽。

有人说,这是机构媒体的“堕落和溃败”,但在同为媒体从业者的我看来,这不仅是机构媒体的问题,在信息井喷的中文社交媒体上,阻止虚假信息传播和辟谣已不仅仅是记者的责任,每个透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用户都应具备查验信息的基本意识,学习信息查证的基本技能。

因此,本文会先概述中国社交媒体在最近两年发展的新趋势,进而介绍各大信息平台为整治谣言开发的新举措和新产品,以期让读者更多了解中国社交媒体的状况,建立信息查证意识并掌握实用小技能。

中国社交媒体的新变化:短视频的兴起

最近两三年,人们对短视频内容的热衷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了社交媒体新宠。这使得我为 First Draft(一个专门处理假信息议题的非营利新闻科技组织)在2017年勾画的中国社交媒体版图再一次被改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达78.2%。

社交媒体分析公司 WalktheChat 刊载的《2018微信社交商务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花在视频内容上的时间更长。视频类 App 使用时间占比从2017年的11%增长至2018年的18%,而新闻、电商和纯文字社交平台的使用时长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2017年和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移动端 App 上的时间分配 via WalktheChat

这一趋势也解释了抖音和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跳动为何能在用户争夺战中表现突出,突破腾讯主宰的社交生态市场,在2017至2018年移动用户使用时长占比中实现6.2%的增长。

2017年和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花了多少时间在使用互联网巨头的产品上?via WalktheChat

原本通过数据挖掘来推荐资讯的今日头条,也推出与微博类似的社交功能以及突出视频类产品,逐渐由内容发布平台向社交平台过渡。

今日头条 App 界面截图 via WalktheChat

尽管新崛起的产品加剧了中国社交网络平台的竞争,腾讯在2019年1月发布的《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中通过10.82亿的微信(包括海外版 WeChat)合并与活跃账户数再一次宣告了其在社交领域的领导者地位。据 WalktheChat 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移动互联网总流量有34%是由微信导入的。毫无疑问,在未来它仍将继续成为占据移动互联网用户时间最多应用。

但与此同时,微博作为制造热点话题与关注网络舆论的重要社交平台,仍受时下年轻人和广告营销商的喜爱。

中国最活跃的社交媒体平台 via HootSuite

互联网的“新生代”:低幼、银发群体及偏远地区网民

中国网民数量在不断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了3.8个百分点,而中国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更高达98.6%。据企鹅智库发布的《2019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解读,这一增长是由开始学会通过手机这种便捷方式上网的低幼、银发、乡村和低学历人群等“新移动网民”的涌现而带动的。

2018年,中国不同年龄组互联网用户增长图 via WalktheChat

在网民年龄方面,2017年至2018年,中国年满10岁及以下网民人数增长达27.6%,年满60岁及以上网民人数增长高达44.6%,这两个群组在所有年龄分组中增长速度最快

我们还能够看到,未来互联网的增长空间很大程度上来自乡村人群及低学历人群。截至2018年,5.77亿乡村人群中只有36.5%会使用手机上网,8.27亿初中及更低学历人口中还只有45.7%的手机网民,而相比之下中国城市地区的网络普及率已经在2017年12月达到71%

2018中国移动网民普及率(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与企鹅智库联合发布)via WalktheChat

腾讯旗下的企鹅智库发布的《2019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还称,喜欢观看短视频是低学历手机网民的一大特征,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短视频应用在2018年迅速流行的原因。

当越来越多的“白纸型”新网民涌现在中国社交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获取和分享信息时,如何帮助网友在复杂的网络世界辨析信息真伪就变得至关重要。

互联网公司如何狙击网络谣言?

中文网络社交媒体查证辟谣大事件(Sophia Xu 制图)

这张时间轴总结了自2010年以来中国几大社交媒体平台在查证辟谣方面的重要举措和突出成果。其中最突出的是微信平台——它联合了774个辟谣机构、推出两个具有突破意义的辟谣小程序,在事实核查工作中走在前列。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新媒体蓝皮书的问卷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微信上遇到的疑似谣言最多,该比例远远高于微博等其他社交平台。而且人们认为最常见的谣言主题为健康养生类、食品安全类和人身安全类,同时他们也认为这几类谣言有较高的欺骗度。

庆幸的是,现在每当我年过60的父母复制粘贴一些疑似谣言的内容发到微信家庭群时,我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只通过微信就毫不费力完成信息查验过程,并把结论和专业解读通过微信再分享给他们,其过程只需短短几分钟。

微信小程序“微信辟谣助手”用户页面截图:如果用户在微信上阅读过谣言文章,将会收到辟谣提醒。

例如今年5月时,微信朋友圈出现了一个流传甚广的小贴士:告诉人们遇到中风最好的急救措施就是对患者的手指扎针放血。信息末尾还呼吁人们多多点赞、分享和转发,让“中风放血法”关键时刻“拯救更多生命”。

听起来像是个好心的实用小贴士?先别急!让我在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上搜索关键字“中风放血”,只要几秒就能真相大白。检索结果显示了两家专业健康机构发布的三条相关辟谣信息,最早的辟谣文章是在2018年2月1日,说明这是条死灰复燃、换个时间又在社交平台上卷土重来的老谣言了。更可怕的是,事实上「中风放血法」不仅在紧急时刻起不到帮助作用,还会因为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而危及患者生命,轻信这种谣言的后果不堪设想。

这张图以”中风放血疗法“为例,显示了如何在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查证信息。

除了微信辟谣助手,微信上可以使用另一个辟谣工具,那就是腾讯较真平台推出的微信小程序——较真辟谣神器。通过它同样可以迅速了解最新辟谣信息、查验信息真假,跟微信辟谣助手可以并称微信辟谣的左右两大护法。

腾讯在2018年底发布的《腾讯网络谣言治理报告》中称,其微信平台辟谣文章累计总阅读数超过10.96亿次,阅读人数达2.95亿人次。 “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累计用户数3800万,累计访问次数(阅读数)2.3亿,近半年日均打开数13万。截至2018年底,腾讯较真平台生产3212篇辟谣内容,超过3.34亿人次受到辟谣科普。“较真查证平台”和“较真辟谣神器”小程序,累计为超过100万人次提供了个性化辟谣查证服务。

腾讯较真平台推出的微信小程序——较真辟谣神器。

与微信发现谣言、治理谣言、推出产品的思路不同,今日头条的信息核实过程是前置的,即平台认为在内容被发布之前就应该通过内部的反谣言技术和人工核查团队提前完成信息核实,以期让该平台成为用户更可信的资讯发布平台。

因此,今日头条并不像微信那样为公众提供可自主使用的信息核查工具,但用户可以通过 App 举报疑似不实信息,交由专业团队核查处理。同时今日头条还有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开通官方辟谣账户,专门发布辟谣信息。

在面对公众的实用工具方面,今日头条推出了一款叫做“灵犬”的反低俗助手程序,可以在头条和微信小程序两个环境下使用,帮助用户提前分析某个页面是否存在色情低俗、暴力谩骂、标题党等问题。

今日头条推出的“灵犬”的反低俗助手程序。

对于家庭群里常出现的长辈传谣现象,我个人的体验是,老年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更容易且愿意相信亲友分享的信息,但很难养成查验信息的意识与习惯,甚至比较惧怕使用小程序等技术手段查验信息真伪。但对于一般成熟的互联网用户来说,这类辟谣工具让验证分享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变得高效简单。如果我们用几分钟时间将查证结果和详细解释分享给长辈们点击阅读,长辈接受新事物初期的学习压力与晚辈的沟通效率压力都得到缓解,一举两得。

尾声

随着中国社交媒体格局新形势的出现,各大社交平台都采取了治理谣言、辅助用户查证的新举措。但目前领先的自助查证平台多限于纯文字内容查证,对于图片、音频、视频内容的技术查验仍留在打击搬运版权内容的层面。网友能使用的影音内容验证工具非常有限,正等待媒体或科技领域新技术和新团队的出现,带领网络信息查证工作进入影音新纪元。


Sophia Xu 拥有近10年的电视、网络媒体及社交媒体培训经验,现为谷歌新闻倡议、全球编辑实验室、N3Con 媒体大会以及媒体和机构提供事实核查培训和工作坊。培训领域专精于网络内容追踪、事实查证以及新媒体叙事。曾担任社交媒体通讯社 Storyful 香港副主编及亚洲区媒体合作经理,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与开发业界领衔网络内容监测及查证技术 。曾为专门处理假讯息议题的非营利新闻科技组织 First Draft News 供稿,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参与纪录片制作,并于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参与数据新闻研究。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