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左传》里有句著名的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刚刚结束的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既是“祀”,也是“戎”,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
作为“国之大事”,一次成功的阅兵,实质上是一种成功的政治仪式。从国家角度而言,大阅兵当然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好方式;从民族的角度来看,大阅兵也是宣扬民族精神、展现民族复兴的舞台;而从领袖个人的角度而言,也是宣告全面掌权的上佳方式。展示国力、军力、权力,这就是阅兵政治的要义所在。
阅兵这一名称,从汉代才正式出现。但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4,000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到了春秋时期,阅兵活动开始频繁起来。当时的阅兵,是以打猎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或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到了汉代,定期的阅兵活动常与立秋之日的“祭兽”活动一起进行,其中还要增加一些格斗的内容。以后,各个朝代都有类似汉代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活动。清代时,按清朝典制,皇帝每3年在南苑举行一次大阅兵礼。
中国古代统治者如此定期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情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时晋文公认为,“民未知礼(威仪),未生其恭”,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春秋时期检阅步兵每年一次称作“搜”,检阅战车3年一次称作“大阅”,检阅步兵和战车5年一次称为“大搜)。另外,还有在战前或战斗间隙进行的不定期的阅兵,称“观兵”或“观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在战前鼓舞士气外,更主要的则是为了向敌方示威。
习近平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中
同样的,在西方,“阅兵”这个词,则来自拉丁文 “paro”,原意是:我准备着!这是军队的一种礼仪。而早在古代埃及、古代波斯、古代罗马时,就经常有阅兵式。古罗马时期,军队远征回来,都要举行阅兵式,庆祝凯旋,并修建凯旋门。众所周知,现在巴黎最著名的凯旋门,是拿破仑时代修建的,其目的便是举行阅兵式检阅取胜的军队。
及至中国近代,作为国民党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很喜欢搞阅兵仪式。所以,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到病逝台湾的漫长岁月里,阅兵是蒋介石生活的一部分,一生中共计大小阅兵上百次。而回顾中共以往大阅兵,1949年 10月1日中共开国大典,毛泽东等开国元勋阅兵。建国初期从1950年至1959年,年年都举行国庆阅兵式。到1960年,中央决定国庆节“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阅兵”,这一规矩沿用至今。不过,1969年因中苏边境武装冲突、战备气氛浓厚而取消阅兵式。
邓小平主政后,1979年因“文革”刚结束,为免劳民伤财也没有阅兵。在1984年,邓小平打破惯例进行了建国35周年阅兵,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并展现个人威望。此前最近的两次阅兵,是1999年江泽民主持的国庆50周年阅兵,以及2009年胡锦涛主持的国庆60周年阅兵。习近平此次阅兵,虽然同样是展示权力、国力、军力,但实际分别甚大,真要认真比较的话,邓小平在建国35周年的大阅兵和中共建政的“开国大典”更为契合。
1984年建国35周年大阅兵,不仅是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后的首次,也是“文革”拨乱反正之后邓小平上台推行改革开放后的首次国庆阅兵。这被认为是80年代末中国政治文化转型之前,中国政府最强有力也最具生机的一次展示改革之中国家力量的行为。当时,中国打开国门已有6年时间,百废始兴;中越之间仍有零星规模不等的交火;中美建交5年,但两国围绕售台武器问题一直吵吵闹闹,当年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访华也只是缓和了关系;中苏之间则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关系紧张。
鉴于上述背景,身为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决定在当年阅兵,其意图,一是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进一步振奋民心士气;二是展现“文革”后中国新一代军队的风采,以宣示国力、军力震慑周边,为改善中美关系和解冻中苏关系创造条件,增加筹码。其时,邓小平的个人声望升至巅峰,他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地位也就此完成塑造。
当年,毛泽东完成“进京赶考”,在进行了开国大典阅兵式的预演——西苑阅兵后,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以大阅兵和群众游行的形式宣示中共政权的建立。刚刚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和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象征着中国政治制度、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深刻变化,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意味着另一个宏大工程的开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身份重新定义。而毛泽东这个 “新中国的缔造者”,在此后将近30年中,都以最高权力者的身份牢牢掌控着中国。
对于习近平在抗战胜利日70周年举行的阅兵,从外间反应来看,既展示了国力、军力的进步,又安抚因反腐引起的军中不安,提振军心士气;还修补了解放军因大批将领贪腐而受损的形象,恢复公众对解放军的信心与信任;同时也起到警示隐然复苏的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右翼势力的目。但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也向外界展示其权力的稳固、个人权威的提升。
中共在建立政权后自称为“新中国”,即向外宣示,所谓 “中国”,从此含有全新的意义。“新中国”结束了一百年多年被压迫与被侮辱的经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天安门城楼,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在开国大典举行之后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如今,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挥拳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同时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后,毛泽东感慨万千,似对身边的人又似自言自语说:“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 ,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大的气力。”毛泽东做到了,虽然在此后还历经了许多曲折。而国庆35周年阅兵之后30年,中国沿着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路径走到了今天。邓小平也完成了他的使命。“‘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如是说。翻译过来便是,俱往矣,现在需要看我习近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