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WISEBAO 于 2015-05-16 19:51:19
细水长流乐常在– 琴妈三千天
到秋天,孩子学琴就九整年了,现在算一算我当琴妈也超过三千个日子了。应该说是very memorable的一段。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好在没有鸡飞狗跳,成绩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最初的Prokofiev Op. 65中的"Waltz", 到现在Schumann的Abegg Variations,看着孩子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最要感谢的是老师的诚心付出,和孩子的认真执著。想一想我做了什么?除了每次按时接送(BSO一下,多少年都没有迟到过一次);按时付学费;演出比赛前把孩子打扮妥帖; 比赛前偶尔好心提醒一下要不要练琴啦(虽然换来的常常是孩子一句“我知道什么时候该练琴”);好像也真的没有做什么别的。一直有其他琴爸琴妈问,“你不推吗”?“如果你推一下。。。”,“换老师,去考pre college。。。”。其实我也不是没想过去狠狠推几下,但是我看着我们自己一路走来。。。
从迷迷糊糊到自信满满的第一个一千天还历历在目。总总原因,孩子学琴比较晚,快七岁才开始。那时不少同龄孩子都在sonatina, 甚至sonata了,我们还在CDEFGAB. 看到其他学生出去比赛,我孩子那个羡慕啊都清清楚楚写在她的脸上了。最幸运的是我们遇见了一位适合我们的好老师。她看到了孩子眼里的渴望,琴声里可能的故事,说给她一年时间,孩子不会比同龄的差。当妈的不想孩子为练琴而练琴,对老师说,能怎样就怎样,我希望音乐是从在孩子心里自然流出的。好在七岁的悟性和理解力要比四五岁的强得多。而且Day one我就跟小的说明白了,琴是你自己要学的,妈妈希望能看见你的effort.
老师虽然不是大师名师,但是她能对症下药。Sophisticated playing, but weak fingers那是老师最often的评价. 孩子的四指五指特别弱,老师特意挑出锻炼四指五指的etude on top of其他练习,而且强调“每天必须慢练”。为了实现比赛梦,老师的话句句是圣旨。我也惊讶孩子的努力,根本不需要提醒每天就会乖乖的坐在钢琴前练习两次,每次20-30分钟,当然包括无数次的喝水,上洗手间,抱一下,亲亲我的时间。那时自己没有什么expectation, 孩子自觉练琴就心满意足了。
老师为了孩子的比赛曲目花了不少心思。记得当初是要求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品。老师首选的两个piece中的passage孩子都拿不下来。老师委婉的说只要拿下passage,表达方面应该不是大问题,因为musicality是孩子的长项;否则就一定要换piece。我当初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就说不行就换吧。后来想想老师是希望大人要陪孩子一起练,多练。可惜我一向比别人慢半拍。。。孩子的手指比较弱,passage遥遥无期。老师果断的更换曲目,终于最后决定的是Diabelli的是Sonatina,具体几号作品已经不记得了,另外一个piece就是Prokofiev Op. 65中的"Waltz"。
20个月的一丝不苟的练习,从一开始的一天两次加到比赛前的一天三次,终于换来了她的第一个第一名。说句心里话,当时高兴得有点发蒙。孩子弹得不是flawless, 当然是坏在passage上,而且在所有的sonata中,她唯一的sonatina显得特别突兀。我还记得其中一个裁判解释他们的选凭依据之一是musicality。当时孩子的musicality远胜于她的technique,毕竟练琴还不长。孩子那时兴奋的天天抱着奖牌入睡,练琴也更勤快了。匆匆一年,九岁时扫了县的,州的,multi-state的独奏,重奏,2个piece,3个piece的所有比赛的第一。荣誉就这样毫无准备的掉了下来,我们迎来了第二个一千天的同时,挣扎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