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溪边愚人 于 2014-01-13 19:01:54
育儿篇(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助人准则解读之一
本文内容已被 [ 溪边愚人 ] 在 2014-01-13 21:42:4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与女儿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就是天南地北的闲聊。自孩子出生我就把她当个有头脑的大人,只要她听得懂的事我们就可以聊,听不懂的也试着聊,一次不行,下回再来。平日读书报时看到有价值的内容我都记在心上,有适当的机会就与她交流。
那是大概在孩子十岁左右,我一天从报上读到一条新闻,心中一动,想到若把这条新闻与我以前知道的另两条新闻联系起来,可以组成一个很好的专题。果然,聊完之后,孩子也觉得很有感触和启发。在此把我们聊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我当时讲的专题是,要帮助人,必须秉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准则。内容是由三个故事串起来的。
故事一
那是90年代,西方一些慈善机构考虑到非洲贫困地区的年轻妈妈自己营养不够,母乳的质量也不会高,就捐赠了大量的奶粉,同时大张旗鼓地推动喂婴儿奶粉。没想到,结果造成婴儿大量死亡。原来,非洲贫困地区大部分水源都污染了。吃母乳,相当于母亲为婴儿做了过滤,婴儿还能生存。直接喂奶粉,失去了这道过滤,弱小的生命抗不住污染。
故事二
比尔盖茨慈善基金最早期做的一件事是普及教育,特别是普及电脑教育,誓言要让世界上所有的小学有电脑。那时的电脑还是相当贵的,在美国的学校和家庭都远没有普及,对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一台电脑的费用几乎是天文数字。于是该基金化了很多人力物力把电脑送到世界上最穷的角落。这一天,一位基金会的高层负责人到贫困地区的一个小学实地检查工作。他被校长,教师和学生簇拥着来到了那间有着全校唯一的一个电源插头的屋子,屋子中间的桌上“供”着那台基金会捐赠的电脑,校长把电脑接上电源,大家看着屏幕亮起来了,于是全体鼓掌。那位高层负责人事后说,那一刻,他明白了,这些孩子需要的不是电脑。
故事三
西方慈善机构为改变非洲贫困地区孩子,特别是女孩的命运,鼓励他们去学校接受教育。但很多家长不支持,特别是不愿在女孩身上投资。有一位工作人员想出个主意,学校不仅免费提供学生在学校的一餐,还让每个学生放学时带回一餐给家人食用。结果效果非常好,大大增加并维持了学生的就学率,因为对不少家庭这经常是全家唯一的食物。
我从故事一讲到故事三,告诉女儿,要帮助人,一定要秉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准则,而且无过是最基本的底线。不要以为你是好心,是为了助人,你就有权利去做。英文也是讲 Do No Harm。故事一是有过了。故事二还算好,可认为是无功无过,虽然浪费了一些资源。故事三则很有启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要把工作做好,并不一定要有得诺贝尔奖的智商,有时只是个有新意的点子。(二),很多小事也是高无止境的。你以为就是这么回事了,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做法,是天经地义了,其实还有改进的空间。所以,要永不停止地追求更高的境界。我们不需要好高骛远,任何行业,任何事情,只要踏踏实实不懈的去追求,都能做出傲人的成就。
我希望这些简单的道理能深植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