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两天的西雅图之行,习近平不仅给美国民众带去深度政策演讲、赠送美国企业百亿美元大单,更给美媒送上无限关键词。当地时间22日的演讲后,纸牌屋、海明威、修昔底德陷阱等地道的“美国文化”词汇,毫无疑问地成为报道要点。美媒认为,习近平试图借此展现平易近人的形象,与此前的中国领导人相比,他在加强与美国听众的沟通上更为努力。而一部题为“习大大是谁?”的短片,则引发美媒对“中国加强软实力”的推测。当地时间23日,习近平参观了波音公司并出席中美互联网论坛,尽管美媒关注了美国公司对中国部分政策的“抱怨”,但也明确表示,“巨大的中国市场对于每个美国科技公司都难以抗拒”。有趣的是,在中美互动频频之际,《外交政策》则提醒道,此时正是加强美印关系的好时机。
咦,习近平讲了个笑话?
在西雅图的演讲中,习近平也用了长达35分钟的时间就中美关系深度阐述中方立场。演讲包含中国政策的9点意见和中美4件事,其中,一句“反腐没有‘纸牌屋’”率先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见惯了大场面”的CNN在23日的报道中显得相当吃惊,“什么?习近平做了一件反常的、闻所未闻的事儿,公开用《纸牌屋》讲了个笑话。”
《南华早报》24日称,“海明威、莫吉托鸡尾酒、在贫困中生存,习近平用个人逸事拉近与美国观众距离”。观察人士表示,在西雅图35分钟的政策演讲中,通过添加少量西方文化,甚至提到一杯鸡尾酒,习近平试图展现友善、平易近人的形象。与此前的中国领导人相比,习近平在加强与美国听众的沟通上更为努力。
《纽约时报》在23日专门刊发了一篇题为“谈论《纸牌屋》和海明威的习近平”的报道。文章由习近平提到的美剧以及电影《西雅图不眠夜》,谈到了“习先生的电影品味”,认为习近平似乎倾向于看动作片和战争片。文章称,习近平在2007年曾经告诉美国官员,他喜欢看《拯救大兵瑞恩》,并计划看《父辈的旗帜》。他还表示爱看根据香港警匪片《无间道》改编的美国电影《无间道风云》。
报道还注意到,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到,中国的和平崛起不应给美国造成“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术语是“由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艾力森(Graham Allison)首创”,是“来自古希腊的智慧”。报道还称,习近平例举了一系列美国先贤的作品,并与美国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市有着长久的联系。
此外,外媒还捕捉到中国宣传策略的变化。CNN在24日的报道中称,《习大大是谁?》发布于习近平访美前夜,最初的平台选择了Youtube和 Twitter。这部片子是《人民日报》系列宣传的 一个小部分,从外国学生和企业的角度为习近平访美预热。这也反应了中国持续推进软实力的努力。中国设立了大量奖学金和机构吸引外国学生并“借此推进民主”。据中国教育部数据,2014年共有超过37万名外国学生在华学习。
“商务大礼”
《今日美国》23日的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首次展开任内国事访问,为了加强两国关系,他带来了商务大礼。波音宣布,中国将购买300架价值 38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同时还将在中国设厂。此前,全球第一大网络设备供应商美国思科(Cisco)宣布将与中资服务器生产商浪潮集团联手投资1亿美元,成立中国合资公司。
报道关注了波音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波音计划在未来20年向中国出售6330架飞机,总价值达9500亿美元。来自旅行和航空研究机构的资深人士哈特维德(观察者网注:Henry Harteveldt)表示,“很明显,中国是波音至关重要的一个市场。”
扎克伯格的“雄心壮志”
《纽约时报》23日的报道称,在与互联网巨头的圆桌讨论中,巴菲特、贝索斯、库克,以及美国商务部部长普利茨克等人表达了对中国政策的一些“抱怨”,比如网络盗窃、技术转让、针对美国公司的一些“不公平”的规则。
文章称,虽然巨大的中国市场对于每个美国科技公司都难以抗拒,但它们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在接待习近平的互联网巨头中,扎克伯格的位置非常显眼,这也突出了他对于克服在华障碍的雄心壮志。微软公司的软件在中国无处不在,但盗版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利的问题却抑制了该公司的年收入。
报道称,与此同时,其他公司也越来越依赖中国持续增加的消费者的影响力。在中国,苹果手机是令人垂涎的设备,而苹果公司最新季度的收入接近500亿美元,超过25%来自中国。美国互联网巨头与中国领导人通过签订协议来强调合作精神。仅微软一家就超过6份,包括和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中国四川省的合作,希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加强美印关系的“好机会”?
22日,《外交政策》关注了 “习近平时代的美印关系”。文章称,随着本周习近平访问华盛顿,美印之间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合作将获得一个评估和加强的机会。中印美之间的三角关系很重要。对于美印是否“需要”中国作为合作动机一直存在争议。美印存在许多共同点,比如广袤的领土、深刻的海洋传统,在能源、经济和安全等诸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但中国却在悄然对两国进行战略计算。文章称,无论中国崛起还是衰弱,美印都将面对不同的、但却需要共同分担的的战略和经济挑战。可喜的是,美印已经部分意识到了在亚洲合作的潜力,这是应该得到确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