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钱也许能杜绝朝觐踩踏,沙特继续吧

热评:钱也许能杜绝朝觐踩踏,沙特继续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热评:钱也许能杜绝朝觐踩踏,沙特继续吧

  十多天内的两场事故,让沙特华丽的土豪外衣被扯得粉碎。起重机吊臂坠落导致100多人丧生,朝觐踩踏又有700多人殒命。舆论问沙特要解释、要透明、要调查,伊朗的抗议人群提出要沙特交出麦加。这个一掷千金不眨眼的国家,危机公关却大乱阵脚。

  沙特国王低头哈腰保证彻查,那边王子官员广开地图炮。有人把黑锅甩给伊朗人,说他们出发太早,有的说都是东非穆斯林不守纪律惹的祸。最让人心寒的还要数沙特卫生部长的总结——“这是主的天意”。媒体挖出事发地点周围有王子350人的安保经过,为此关闭了部分通道,王室竟然没澄清、没道歉,满不在乎地回应 “事实不正确(incorrect)”。沙特的外交大臣还跑去指责“伊朗试图利用灾难达到政治目的”。

  新华社的报道里,沙特像个小男孩一般委屈地喃喃:我们自视为穆斯林的中心,每年投入数以亿计的钱财改造麦加,从没有向任何伊斯兰国家提出摊派——翻译过来是四个字:嘤嘤嘤嘤……可是土豪殿下,这本就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啊。

   千年“伊斯兰梦”

  对伊斯兰教稍有了解,就知道麦加的意义。这是一个穆斯林即便散尽毕生积蓄都想要到达的圣地。

  麦加朝觐始于1400年前先知穆罕默德的“示范”。公元632年,他率领10万穆斯林由麦地那出发,前往麦加履行朝觐功课。到达麦加后,他率众绕行天房七周,亲吻了玄石,在伊卜拉欣站立处前礼两拜,畅饮圣泉水,然后在萨法和麦尔维两座小山之间来回奔走七趟。当晚来到麦加郊外米那山谷,次日晨礼后前往阿拉法特山。先知离开阿拉法特山后,当晚露宿穆兹代里法。次日清晨作完晨礼后回到米那,向象征三个魔鬼的三根立柱之一的大立柱投掷7粒石子。然后宰牲,将牲肉与皮分发给穷人。先知穆罕默德还剃头以示开戒,回到麦加绕天房环行7周。从而履行了全部朝觐仪式。

  现代朝觐与先知时期略有不同,但基本的“环绕天房”、“两山奔走”、“投石驱邪”等流程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伊斯兰教教义,这一系列仪式要求于伊斯兰历12月8日至12日的5天内进行,被称为“正朝”。完整完成这一过程的穆斯林,返回时将像初生婴儿一般涤净罪孽。

  与“正朝”对应的,还有随时可以进行的“副朝”。但完成前者的穆斯林将被尊称为“哈吉”,对于一些此生可能只能到达麦加一次的穆斯林,“正朝”理所当然是最优选。

  因此,古代穆斯林长途跋涉、一路变卖衣物、乞讨奔向麦加。而随着交通的便利,朝觐成了更容易达成的梦想。朝圣者从1921年的57000人,逐年暴增,1970年时达到150万人,1980年突破200万人。到了2006年,人数已接近300万人,其中有165万人来自沙特境外。2013年达到顶峰的320万人,仅今年官方公布的朝觐人数就有200万人。

  伴随人流增长而来的是惨痛的伤亡事故。从1975年起至今发生的朝觐事故,堪称沙特的灾难史。30年里12起事故,共造成3400多人死亡,其中5起为踩踏事故,且全部发生在投石驱魔仪式前后。最严重的一次是1990年,造成 1426人死亡;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在通往投石地点的加马拉特桥上,350人死于踩踏。

  痛定思痛,沙特政府斥资11亿美元彻底翻修加马拉特桥,将原本一层的建筑改为五层,全程有11个入口、12个出口,安装有电梯,标示出紧急逃生通道。拓宽桥面至80米,每小时能通过30万朝圣者。硬件升级之外,沙特还引进了人流信息分析系统,在加马拉特桥、米纳帐篷区和圣寺内外布设上千个摄像头,实时分析人流密度,疏导穆斯林,同时预警踩踏。不幸的是,在加马拉特桥事故九年后,灾难还是发生在了前往投石场的路上:两队朝圣者在米那城的一处丁字路口相汇,“人流密度超过了预想”……

  

热评:钱也许能杜绝朝觐踩踏,沙特继续吧

  

热评:钱也许能杜绝朝觐踩踏,沙特继续吧

  

热评:钱也许能杜绝朝觐踩踏,沙特继续吧

   这些年,沙特没有停止努力

  这残酷的几十分钟,几乎把沙特几十年的努力一起抹掉。要知道,为了这场每年一度的“全球最大人类聚会”,沙特承受的负担不逊于举办奥运会。

  自1992年以来,沙特在改造麦加等圣地基础设施上,投入超过3000亿美元。

  2011年,斥资213亿美元扩建麦加大清真寺,该工程将于明年完工。公年638年前仅有一堵围墙、一间天房的简陋清真寺,而今可容纳200多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一小时内,10万人可完成游转天房。

  其次,不断完善、升级麦加通往米纳平原和阿拉法特山的交通设施,除了对加马拉特桥的改造,沙特还投资18亿美元修建了朝觐轻轨铁路,用于运送穆斯林往返朝觐地。

  为了使得“投石驱魔”仪式顺畅进行,沙特将象征魔鬼的三根石柱修成了三面墙,以加快投石的速度。朝觐者被要求在进行“击石打鬼”时应遵守规定时间,以保证仪式的顺利进行。

  在1997年米纳城帐篷起火导致342人死亡后,沙特花费了60多亿美元统一在当地搭起10万多个帐篷,内部配有空调等现代设施,为朝圣者提供舒适的居所,建筑面积大约能覆盖4平方公里。而这座帐篷城,在朝觐过后就只是一座空城,人力成本可想而知。

  除了“住”,沙特还操心朝圣者的吃饭问题。从麦地那到麦加途中,穆斯林可以得到免费派饭。盒饭内容丰富,大米饭、羊排、鸡腿,同时配备果汁或矿泉水一支,另外还有水果1个。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沙特还付出了很多“看不见”的努力。沙特规定每100万穆斯林每年可得到1000人的朝觐名额。但历年都有庞大的人口私自前往朝觐,今年这一数字就被传达到100万。如果不加以限制,愿望朝觐的穆斯林必将十倍于此。根据BBC报道,200万朝圣者每天要产生600吨垃圾,沙特为此铺设了气动管道运输垃圾。200万人来自200多个国家,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如何处理由此产生的矛盾,想必也要费一番脑筋。

  沙特参与2015年朝觐服务的人员包括10万名安全部队,3000个消防队员、2.3万名市政工作者、2.5万名医护人员以及上万名清洁工和上百名理发师。哦,对了,还有成千上万的牛、羊、骆驼驻扎等待为信仰牺牲。

  这样出钱又出力,结果却是流血又流泪,还真有点心疼沙特。这样努力而没有结果,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方向出了问题?

   沙特的算盘

  显然,沙特并未真正严格地进行人数限制,他所做的仅仅是在承受极限上降低风险。以圣寺和加马拉特桥改造为例,扩容一方面减少了踩踏事件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由于容纳人数更多,一旦发生事故,伤亡也更惨烈。与此同时,麦加的防灾措施几乎都是对灾难成因的亦步亦趋,帐篷着火就更换成防火材料、桥上踩踏就拓宽桥面、投石仪式缓慢就扩大石柱的表面积……兵来将挡,缺乏创造性,有些敷衍的意味。

  沙特不太“走心”或许是因为,它明白世上只有一个麦加,事故阻止不了穆斯林虔诚的心。之所以投入那么多,也是因为麦加不仅为沙特奉上了“伊斯兰世界中心”地位,更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

  在石油发现以前,朝觐每年会给沙特带来几十亿美元的收入。这些年,油价起起落落,“朝觐经济”则长盛不衰。

  一位来自突尼斯的53岁穆斯林说,自己为了这次朝觐花了3700美元。麦加主要清真寺附近的旅店要价高达700美元一天。此外,穆斯林买走的旅游纪念品也给当地带来可观的收益。

  2009年有数据指出,穆斯林朝觐者为沙特贡献了7%的GDP。2010年《卫报》报道称,沙特围绕朝觐展开的旅游业可以获利176亿。2011年为期十天的朝觐给沙特政府带来了100亿美元的收入。

  沙特嘴上说着入不敷出,却不忘为0.01%的人营造舒适的朝觐环境。在圣寺对面,有着世界第三高大楼。麦加的山坡相继被夷为平地,为即将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让位。当许多老迈的穆斯林风餐露宿时,2017年即将建成的Abraj Kudai酒店,野心勃勃地要建成12座塔楼,10000间客房,20个餐厅,四个直升机停机坪,内含一个购物中心和一个公共汽车站——这些东西显然是为穷得只剩钱的富人准备的。

  皮尤研究中心今年早些时候公布数据,穆斯林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28亿,占全球人口近三成。长远看来,这的确是比石油更加“可持续”的市场。

  “沙特人意识到,石油终有一天会挖完,”《麦加圣城》一书的作者Ziauddin Sardar一语道破沙特的“算盘”,“朝圣已经成为他们仅次于石油的经济收入来源。看着邻国迪拜、卡塔尔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他们想到了答案:麦加朝圣,要尽最大可能去开发这个资源。”

  相信灾后的沙特会继续砸钱提高朝觐的安全性,但是任何一个圣地都有现实的接待极限。在财富钢丝上行走,土豪不慌,旁观者也捏一把汗啊。沙特是实行更严格的人员控制,赢得更高的安全性?还是颤颤巍巍地发朝觐财?不论从宗教还是世俗的角度,这算盘应该都不难打。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