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英国媒体比较了印度总理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后脚的访美行程、目的、表现和效果,认为这一比照折射了中国和印度在美国进行了一场软实力较量。
综合媒体10月1日报道,《经济学人》认为,莫迪的座右铭似乎是这样的:他能做的任何事,我都能做得比他更好。这次对美国的正式国事访问上,许多方面两人不相上下,比如美国人的不信任,就适用于莫迪的承诺和习近平的表态。
但在“美国人气”孰高孰低的较量中,莫迪显然更胜一筹,文章说。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莫迪是民主体制中经选举产生的政治领袖,这意味着他具备了胜选所必备的技能,比如愿意当众流露情感、熊式拥抱、提到母亲时双眼湿润等。
第二,莫迪在美国受到人数众多且影响力相当大的印裔社区,还有热切为印度游说的团体的支持,但很难设想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有类似的群体感召力,部分原因是许多华人不接受共产主义,而对中国共产党领袖表现出热情可能会被怀疑充当“第五纵队”。第三,印度不是中国。中国看上去越像是对美国利益的威胁,印度作为制衡力量的重要性就越大;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越甚,寄予印度的希望就越多。
《金融时报》称,习近平主席访美,不少人“搅局”,包括教皇、普京和特朗普。习近平主席对美国展开国事访问前,负责筹备的中国官员希望籍此为中国国家主席在国际舞台上塑造一个倍受欢迎的领导人形象,结果却发现在美国那一周时间里总是被时下“全球最引人瞩目的新闻人物”抢风头。
其中,稀释了美国公众对习近平访美关注度的主要包括:美国人对几乎同时到访的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的澎湃热情、特朗普争取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声势,还有俄国总统普京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合国大打外交架。
尽管习近平访美没有使他在美国的形象升华,但并非没有成功之处,主要是礼宾方面毫无瑕疵,为中国国内受众展示了很强的领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