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股市暴跌并不是中国经济崩溃的标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当前中国股市的暴跌与中国经济的衰退,均在情理之中,无丝毫意外之事。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成为世界经济中流砥柱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荆棘与坦途并存。
近日中国股市暴跌,8月24日沪综指收跌8.5%至逾半年新低;25日开盘继续走低,逼近3,000点,A股上半年累计的涨幅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回吐,市场一片哀嚎。欧美股市亦未能持稳,8月24日,美股开盘大跌,纳斯达克指数开盘暴跌8.51%,创7年来最大跌幅;道琼斯指数开盘狂泻1,000点。欧洲主要股指盘中跌幅也高达5%左右。部分市场人士指出,全球股市同时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挫,中国经济的衰退难辞其咎。然而,理性来看,欧美股市、亚太股市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与中国股市的走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放缓并没有直接原因。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增速无疑对国际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国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众所周知的。这也就是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先天就依附中国的惯性。其股市的涨跌,主要还是取决于自身经济的现状。
而对中国而言,股市的暴跌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崩溃,经济的衰退亦不是股市暴跌的主要推手。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已走在逐步放缓的道路上,也就是中国现任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经常强调的“新常态”,这是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的道路。在人口红利日渐消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下,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单纯的经济发展并不能成就“中国梦”。因此,在改革的切入点上,“经济增长”已不再是重中之重。
早前彭博新闻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考虑在十三五规划中将人口增长提到优先位置,比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更加靠前,并且可能将 7%的经济增长硬性目标下调至6.5%-7%之间,并将其变成灵活的目标指引。消息人士称,中国的经济规划制定者可能首次强调“人口政策”重于国内生产总值,新的重点将为一系列政策改革创造条件,包括医疗、养老、社会福利,以及可能放宽部分家庭生育孩子数量限制。
这足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的衰退是有计划、有目标的,并不是失控的自然坠落。此外,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央行应对经济衰退的策略还尚未穷尽。就以近两日的全球股灾来看,中国央行可能是全球唯一有能力抑制市场崩盘的机构。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总额高达约25万亿元(3.9万亿美元),基准1年期贷款利率为4.85%,可以说中国人民银行拥有丰富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IHS Global Insight驻新加坡亚太首席经济学家RajivBiswas就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是最后一个仍然有弹药来刺激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国家央行。中国政府也有采取更多财政刺激举措的空间。”
进而回到股市上来看,当前股市的暴跌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中国股市估值过于昂贵,特别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股票市值偏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此外,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部分企业估值亦偏高,据媒体披露“全通教育”目前的市盈率是700倍,是中国国内股市近期出现的泡沫特征的缩影。渣打银行就曾以此提醒客户保持谨慎,切勿追逐类似高估值的股票。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全面调整——从投资和制造业驱动转向消费和服务业驱动、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向节约型经济增长、从政策市转向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股市也必然要经历一番涅槃。
因此,从这一次层面来看,中国股市的暴跌并不是中国经济崩溃的标签;中国经济的衰退亦不是中国股市暴跌的推手。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成为世界经济中流砥柱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荆棘与坦途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