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泽涛太帅 中国跳远名将决定世锦赛后赴韩国整容

宁泽涛太帅 中国跳远名将决定世锦赛后赴韩国整容

宁泽涛太帅 中国跳远名将决定世锦赛后赴韩国整容

宁泽涛太帅 中国跳远名将决定世锦赛后赴韩国整容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宁泽涛非要靠脸非要靠成绩,让我们怎么办,我决定了世锦赛完了以后去韩国整容!”李金哲一脸严肃的说道。

  

宁泽涛太帅 中国跳远名将决定世锦赛后赴韩国整容

  宁泽涛太帅 李金哲负气欲往韩国整容

  中国跳远名将李金哲是典型的“新时代的运动员”,他的左耳戴着耳钉,右臂戴着粉色的“护臂”,微博的名字也叫“手套哥李金哲”。本届田径世锦赛,性格活泼的李金哲染了一头红发。有些在意自己形象的他,直言因为宁泽涛的存在自己也必须去韩国整容了!

  自称台球水平国际健将级

  人们常能看到在训练场上,李金哲到处拉人比赛。有时比踢毽子,有时跟人在沙坑里较劲儿。备战世锦赛,跟随国家队训练的李金哲,没事就爱抓来好说话的短跑老将郭凡和他比各种项目。立定跳远,还刻意让掉十公分;40米跑,还喊来队友做观众,教练做裁判。

  除了训练比赛,李金哲在生活中的一大爱好就是玩游戏,特别是《英雄联盟》。同时,台球也是自己的一大爱好。“毫不谦虚的说,我在田径队的台球水平绝对是国际健将级!”

  国家队“李有才”已在写歌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李金哲说自己是属于那种别人不high,自己都会自high的那种人。每次上场之前,李金哲都会带上耳机听音乐,别人听音乐是为了放松,而他听音乐则是为了给自己打“鸡血”。“我每天训练没有那种特high的音乐我都练不起来,不听歌成绩都提高不上去。”李金哲介绍音乐对自己的重要性。

  自称国家队李有才的李金哲,透露了最新的音乐新动向,“上次我感冒发烧,没事就开始写起歌来,感觉还不错,会坚持下去。”

  “手套哥”重新戴回手套

  去年在美国参加比赛,赛前加特林就和李金哲开玩笑,希望“手套哥”能送他一副手套,让他也在美国赛场上出出风头。虽然成绩不理想,心情也不好,但李金哲赛后还是特地拿出陪伴了自己两年、见证自己无数成功与失败的手套赠予加特林。

  从此后,手套哥一直未再戴手套,直到本届世锦赛。“这次是赛前专门找赞助商提供的手套,一共两双,戴手套只是一种习惯,对于成绩提升倒没什么帮助,希望在鸟巢让更多人认识我。”

  世锦赛完后去韩国整容

  宁泽涛为什么会这么火?这是因为他是通过扛扛的实力走进大众的视野,而人们在为这样一位游泳健将欢呼的时候渐渐发现这位小鲜肉颜值是如此之高,比其他的体育明星都要长得好看。小鲜肉既长得好看,能力也十分优秀。

  同样是世锦赛,李金哲虽然称不上田径界的宁泽涛,但也算是中国田径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宁泽涛非要靠脸非要靠成绩,让我们怎么办,我决定了世锦赛完了以后去韩国整容!”李金哲一脸严肃的说道。

  李金哲丢牌赛后痛哭:老天不让我拿这块奖牌?

  

宁泽涛太帅 中国跳远名将决定世锦赛后赴韩国整容

  李金哲在决赛中发挥不佳

  8月25日晚,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跳远决赛举行。赛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名将李金哲发挥欠佳,最终仅获得第五。赛后这位率性名将更是在混采区失声痛哭。

  结束采访,李金哲独自走在空荡的混采区,他将外套直接搭在头上,不让所有人看到他的表情。走进球员区前,他直接趴在栏杆上,失声痛哭,让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辛酸不已。“到现在我都想不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老天不让我拿这块奖牌?”李金哲反复说着这句话。

  今晚的决赛,李金哲第一跳发挥失常,只跳出7米69,位列所有选手第10位,第二跳更是因踩线无效。如果第三跳再跳不出好成绩,李金哲就彻底无缘前8。顶住压力的他在第三跳跳出8米09的成绩,终于确保进入最终前8名。不过在接下来的两跳中,李金哲依旧低迷,最终只获得第五。

  “第三跳跳完后憧憬还挺大的,因为我把两个美国运动员挤掉了,感觉奖牌向我招手。但在最终的决赛,我的出场顺序比较靠前,但前三跳我的体力已经透支了,所以一跳比一跳不好。”赛后,李金哲遗憾的说道。

  本次北京世锦赛,身为北京人的李金哲被媒体寄予厚望。“说没压力不可能,但其实今晚进场后特别兴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兴奋过度,出现第一跳出现这种情况。”

  尽管李金哲发挥欠佳,但中国男子跳远队的三名队员都闯入最后8强,王嘉男更是拼得铜牌,这也是亚洲男选手在世锦赛上取得的第一枚奖牌。看到李金哲失落的样子,不少熟识的记者都拍着他的肩膀鼓励他:“中国队已经创造历史,你也在历史里!”

  “大家都知道,我想的就是奖牌,就想着争金…….”李金哲落寞的走出采访区,留下失落的背影。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